澎湃特约评论员/与归
备受关注的货拉拉事件有了重大进展:司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批捕。
3月3日,长沙警方发布《关于周某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的情况通报》,较为详细地还原了案发过程。通报披露了几个细节:先是周某春因为车某某拒绝其提出的搬运服务和额外收费,而产生“负面情绪”;随后车某某因为司机偏离航线并拒绝停车也产生了“负面情绪”。矛盾一步步激化,最终酿成了悲剧。
通报立即在朋友圈刷了屏。不少人感叹:一个是为了省钱,自己15次搬行李的小姑娘;一个是为了节省时间,想多挣钱、多抢单的中年男人。两个人其实都不容易。但是,情感归情感,司机周某春的过错是明显的。
比如“擅自偏航没商量”“用恶劣口气表露对车某某不满”。更严重的,“在车某某两次提出车辆偏航并要求停车时,未予理睬”“发现车某某起身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后,未采取语言和行动制止,也没有紧急停车”……尤其是后者,直接导致车某某的不幸,也让周某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围绕此次事件,货拉拉被投诉和吐槽的过往被多次提及。背后的问题,已经不是行业准入门槛低造成的个别司机素质低,也不是个别乘客“要求多、难伺候”,而是平台在规则设计之初,就留下了太多隐患,把一些本该明晰的责任和标准,转嫁给了司机和用户。
我个人深有体会。第一次使用货拉拉时,司机也因为我超时,提出“要加钱”,但最后又没加。后来搬家,我叫了搬运服务,却遇到偷懒的司机,只搬半程;还有个司机要求额外加钱,不断讨价还价。
这说明,一则,货拉拉平台对司机缺乏基本的规范约束,司机往往会以行李比想象中的多、重,提出加价要求,或消极怠工;二则,平台缺乏明确的服务收费标准,留下了议价空间,容易诱发司机和用户产生矛盾。
叫过网约车的人都知道,打车后,你在什么时间内可以取消预约、使用什么样的理由,司机在什么时间内不能拒绝接单、等候多久可以取消订单,产生的各种费用怎么计算、由谁付,都是明确的。司机和用户不用争吵,一切在平台上处理就好。但是货拉拉呢?
网上随便一搜,“超了30分钟给他加了50,他不干硬要80”“等了快一个小时,竟然只给20元”等类似抱怨,不要太多。而且,这个额外的钱,多数不是走平台的,而是司机和用户在线下商议后,进行线下付款。
别小看类似的纠纷和抱怨,累积多了,出大事就是一种必然,早晚而已。
除了先天制度设计缺陷,货拉拉也没有对司机服务全程进行有效监管,没有在搬家车辆内安装监控设备和紧急呼救功能,这进一步让用户失去了安全兜底保障。
人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的脾气更是起伏不定。平台的一大责任,就是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设计和到位的监管,来规避人性的缺点,其底线是保障使用平台的各方安全。
此次的警方通报是周某春错误行为和法律责任的初步明确,也该是货拉拉平台的一份“自我检讨书”。为具体事件承担应尽的法律责任之外,平台应以此为对照,查漏补缺,尤其涉及安全隐患的管理漏洞,要及时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