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百度牵手吉利布局智能汽车,科技巨头扎堆造车该如何突围?

舒志娟/文

科技巨头杀入造车新势力,百度高调宣布进军造车领域。1月11日,百度、吉利控股集团方面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时表示,百度和吉利将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新公司将由百度发起主导,独立运营,吉利控股集团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资方。

事实上,打智能汽车主意的不只有百度,2020年11月,阿里与上汽官宣合资造车,首轮融资达到100亿元。苹果也正与现代汽车集团洽谈自动驾驶电动车的合作事宜,计划将在2024年量产。

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机遇,科技巨头纷纷入局造车,看中的正是电动汽车未来市场的无限可能。但是目前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并无太强烈体验区别,其售销两旺更大原因在于部分城市限牌摇号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因素的推动。如何让技术驱动汽车行业的科技创新,并建立起领先于传统汽车的优势,才是百度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最大难点和挑战。

新公司由百度主导战略布局意在技术输出

近年来,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趋势下,阿里巴巴、富士康等科技巨头相继与整车制造企业携手,组建合资公司进入造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结构上,科技巨头们并未在合资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汽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打造的智己汽车为例,在其股权架构中,上汽集团占比为54%,阿里巴巴、浦东新区各控股18%,其他投资占10%,智己完全由上汽占据主导。

据了解,此次百度与吉利控股成立的汽车公司则有着不同于上述企业的股权设置。百度方面介绍称,“新组建的合资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由百度发起主导,拥有绝对控股权,吉利控股集团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资方。”

由于百度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吉利被认为或将沦为“百度的代工厂”。吉利方面则表示,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吉利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与百度Apollo的智能化技术展开合作,是技术和产能的双重支持。同时,强调“该车型不会与吉利汽车现有车型冲突,会有各自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

智能汽车工程师江政认为,百度牵头吉利造车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要切入整车产业去做一个销量为王的车企,而是为了有一个平台能将自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展现出来,以便更好的进行技术迭代,并向其他汽车企业提供技术。

事实上,与其他科技互联网巨头相比,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技术基础早已有迹可循。2013年,百度开始布局自动驾驶,其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2015年12月,百度宣布,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次年,百度获得了美国加州发布的无人驾驶拍照,成为全球第15家获得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的公司。

2017年发布了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计划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提供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Apollo的业务板块涵盖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车两大热门赛道。2020年9月,百度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北京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及Apollo官网上预约体验Robotaxi。

记者还发现,在此次成立新公司前,百度还加大了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投资力度,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和禾赛科技、视觉公司中科慧眼、造车新势力威马等。

在产业时评人张书乐看来,无论是百度,还是苹果等科技巨头入局造车,更多的是从战略角度来进行布局,如果此时不完成实质性布局(车企构建)、后续将无立足之地。5G时代下,科技互联网巨头借助造车形成车联网,来完成toB端的进击,最终通过产品来完成C端的触达。

百度欲借造车翻盘仍面临挑战

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初期,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大互联网巨头被称为BAT。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百度逐渐失去了优势,被京东、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等“后浪”碾压,在不知不觉中掉出了BAT的阵营。

截止1月11日,百度总市值为748.83亿美元,大概相当于腾讯、阿里的1/9,美团、拼多多的1/3,京东的1/2。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营收和增速也已明显落后。对比BAT三家巨头2019年的业绩发现,阿里在2019年财年营收规模达3768亿元,同比增长51%;腾讯则为3773亿元,同比增长21%。而百度2019年营收为1074亿元,同比增长约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2020年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自年初股价暴涨1210%,总市值达765.96亿美元,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四;小鹏、理想上市后股价整体也呈上升趋势。

对于百度的发展,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表示,百度本身不缺流量,但是这些流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变现。目前,百度主要变现方式靠搜索广告,依赖程度较高。而采取其他的流量变现方式,效果也并不理想。百度和阿里、腾讯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

如今的百度除了继续经营原有的搜索引擎业务外,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了AI以及自动驾驶上。能否借此打一场翻身仗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汽车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研究员钱文颖指出,进入整车制造,百度将会面临很大挑战,一家互联网企业进入整车制造并没那么容易,起码要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能否成功尚存变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短期来看,百度进军造车领域,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是,长远对于公司业绩能够改善多少有待观察。造车属于硬件生产,不仅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对供应链、制造流程、品质控制等要求极高。而智能车除了一般造车要求外,还对车载软件和电池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想成功,必须软硬件通吃。

科技公司造车新浪潮来袭技术研发将成决胜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0年以来,多家科技公司宣布与车企及产业链公司合作打造汽车品牌,深度入局造车业务,掀起中国第二波新造车浪潮。

2020年11月,阿里巴巴与上汽合资建立新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智己”,不仅仅涉及到技术的合作,更涉及到股权合作。同期,长安汽车也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新的汽车品牌。

与此同时,苹果也在加速“上车”。1月10日,据媒体报道,现代汽车与苹果计划在乔治亚州的起亚汽车工厂生产汽车,或共同投资在美国新设工厂,并且在2024年量产。

这一系列的消息,似乎在预示着,一股科技公司的造车浪潮正在席卷而来。“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产生正面的加速影响。”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如是称。

不过,有观点认为,尽管新一轮造车品牌有了科技巨头、传统车企加持,能更好地优势互补,但要想从如此多的智能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对于造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因为资金链撑不下去的不在少数。同时,虽然量产上市,这些造车企业仍需要持续融资。2020年以来,蔚来、小鹏、理想纷纷在高位增发融资。

除了资金上,在技术应用方面,科技互联网巨头和车企之间的合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亲密无间。互联网巨头们想要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底层技术供应商,从硬件到软件无所不包,而车企更倾向于自身对汽车核心技术能力的把控。

在职业投资人程宇看来,无论是谁去造车,归根结底比拼的是制造业的技术和工程研发能力。在这一点上,既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没有任何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如果跨界造车者仅凭一时热情或者投机炒作,想着以赚快钱的方式去做制造业,一定会失败的。

张书乐指出,目前在智能汽车的走向和用户体验感上,存在诸多不足,更像是新能源汽车加上了一个比手机更植入汽车生态的智能车机。科技巨头需要思考的是,不在于构建产业链,而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新”造车,这也是百度以及其他智能汽车入局者最大的难点和挑战。

相关阅读:
联想冲科创板融资或达百亿=5年净利之和 杨元庆:能便利A股投资者 智己汽车推出两款量产智能电动车:续航近千公里 4月开放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