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李小加离任记者会实录: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李小加离任记者会实录: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澎湃新闻记者孙铭蔚

12月14日,即将于月底卸任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召开线上传媒欢送会议,畅谈在任11年来的得失和对未来的期待。

2020年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30周年,李小加也见证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成长的历程,他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场变革。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现年59岁的李小加自2010年起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被公认是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者”,他在任期间带领港交所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包括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开放赴港第二上市等。

今年9月29日,港交所公告,李小加于当天通知港交所董事会其意欲提早退任。在董事会全面支持及同意下,他将继续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及董事会成员直至12月31日。

澎湃新闻记者整理了李小加在这次会议中谈到的十大要点。

谈铜锣:投资回报率很高

李小加说:“以前港交所上市,大家都敲锣,我们有4个锣,因为有的时候上市公司太多。但是后来我们改革以后,我觉得我们港交所必须得把锣做大一点,因为要到我们这来上市的世界级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我们锣得更大气一点。所以说我们专门到山西找了一个专门做锣的地方,这个锣其实挺费钱的,据说当时说要60万块钱。后来我说没关系,我们很多的公司来了以后敲一次给20万,咱们几下就回来了,现在锣对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还是蛮高的。”

谈互联互通:方向很清晰

“我们这些年最主要做的这几件事,一是连水,第二是换鱼,第三跨界,然后是现代化。”李小加将这些年的成绩总结成了四件事。他一直称自己是个“水利工程师”,将金融形容为水利工程。

李小加认为,目前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经不可逆转,“我们在连水、换鱼、跨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每一项上还有很大空间。在连水(连接两地的资金)方面,现在只是连了现货市场、一级市场,将来可以拓展到期货市场、二级市场。今天的鱼(上市公司)主要是大量中国DNA的鱼,将来一定要把世界的鱼都请进来,但我们本身就是世界的海洋,所以说不存在有一个壁垒。在两地一级市场实现联通,推出新股通,这些值得进一步往前走。”

“上市改革,最重要的改革已经完成,边际上有一些要做,但最大的门槛已经去掉了,把世界的鱼引进香港,并非一天两天能够完成,但方向已经很清晰了。”李小加表示。

谈遗憾:基本“心想事成”

“这11年大部分想做的事,要么已经做成了,要么已经基本上进入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轨道,说心想事成可能有点大了,但是大部分的事情心想事成了,所以说我还是非常的高兴。”李小加认为,遗憾是本来能做成到最后没有做成的事情,但其实很多事情开始做的时候,说实在的只是觉得有点希望,最后能做成还是感恩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必须要做成的,有些地方要大力推,有的地方要一点点说服。

谈香港未来:竞争力永远会在

过去的两年,香港较为动荡,同时国际竞争力也受到一定质疑。“我对香港的未来一点都没有怀疑过。”李小加表示,这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不要总是静止地去看香港,要动态地看自己,香港的位置很清晰,就是要让世界的圆和中国的圆慢慢叠合,但不一定完全重合,因为国际市场很多东西不可能完全按照内地市场来做,内地也不会完全按照国际市场来做,这两个大圆要融合,香港就在融合的部分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觉得香港的竞争力永远都会在。”李小加说。

谈内地资本市场:前所未有

2020年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30周年,李小加也见证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成长的历程,他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场变革。

“(中国内地)市场的建设太不容易了,因为不像全世界资本市场这个东西都是自然生成的,自下而上慢慢形成的,你很少很难去造一个资本市场,而中国就是去造了一个资本市场。”李小加解释说,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从开始的时候就是自上而下设计制造,从开始这一天它的另一边,也就是钱的这端,就不是机构化的钱,就是以散户为基础的一端。当顶层设计与底层的散户基础在一起时,这个市场的建设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挑战,多么的前所未有。

“这个市场你在做的过程中间,散户从第一天就伴随着你,那就意味着我们市场空间的容错率很小,我们市场试错的时候成本很大,因为我们和散户之间,资本市场的顶部设计和底层现实之间,这个空间太少,缓冲太少,很多的政策经常一出来就很快的筑底,就碰到了巨大的反弹,没有一个很强大的中间的韧性的机构市场,能够让你市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韧性和一定的灵活度和空间。”李小加总结说,“我们做事情你看不是那么快,不是那么干脆,但是我们做成了以后的话,我们的市场韧性很强。”

谈关键词:“追梦”

在被问到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形容自己时,李小加说了两个字“寻梦”。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往前想,喜欢问why not,如果要干的,眼前可以看到的事那就干了。”李小加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很丰富,本身没有特别多的可以说,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极不寻常的30年,赶上了这个大潮流。这30年里,头10年我们基本上都是漂洋看世界,中间10年看到中国飞速发展,然后又匆匆回来希望能干点什么。在这个时代里边,我们这一代人都活得很精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己的故事,我们最终还是要感谢这个时代。”

谈挑战:阿里巴巴远走他乡

回忆起在港交所11年中最大的挑战,李小加提到了当年与阿里巴巴IPO失之交臂。2013年9月25日,李小加发表了长文《投资者保障杂谈》,描述自己在梦境中见到9个人物,对是否批准公司以A、B股形式上市的问题展开激辩。

“在那种时候你就感觉到没有一个地方能谈这个事情,因为大家反对的人很多,支持的人也很多,反对和支持都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可是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把这个道理来说清楚。“李小加回忆说,“我只能当时在梦里面召集了这么一个会议。那个时候觉得,都已经在梦里面去想事的时候,你想想那是多么的绝望。”

在李小加看来,香港市场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很难跳跃性地做,只能看着世界上最大的IPO远走他乡。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市场的优点是审慎的程序、法制社会,在某些时候也可能成为最大的制约。

好在,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来港上市。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最终以第二上市形式登陆香港市场。

谈衍生品:提高到更加有竞争力的水平上

近年港交所增加了不同资产的衍生工具,例如美元兑人民币期权/期货、MSCI相关指数期货等,但似乎流通性及交投量比较疏落,投资者仍然集中在恒指、国指等,如何解决产品多而认受性较少的问题?

李小加对此表示,港交所还是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基本还是现货交易所,因此我一直讲“跨界”,就是要跨到别的资产类别,跨到商品,哪怕就是衍生品里面跨到MSCI期货产品,这在香港还是很有挑战的。作为交易所,我们经常受到自己成功以后得来的障碍,因为现货市场太赚钱了,就会发现衍生品市场怎么这么困难。

“衍生品市场需要很多创新型的机制,尤其经历1998年危机,我们对期货市场的投机、金融市场的冲击留下了很深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使得我们在风险管控方面放不开手脚,但我觉得该问题,无论是港交所、证监会还是香港特区政府,都会共同努力,在不改变风险管控的情况下,逐步把衍生品提高到更加有竞争力的水平上。”李小加说。

谈卸任:当前是最好时机

谈到为何在5月就提出从交易所退休时表示,李小加主要有三个理由。

李小加表示,一是找继任者不容易,提前告诉港交所。二是今年是港交所多年播种后丰收的时候,尽管今年环境不好,但港交所收获颇多。三是今年由于疫情很多大的事情干不了。因此,李小加认为,今年是港交所换将成本最低、时机最好的时候。

谈未来:不会离开香港

数次被追问卸任后的去向,李小加对此强调,第一,不离开香港,第二不离开中环。“我不会离开香港,香港是家,已经在香港27年了,对香港也有很深的感情,我今后想干的事情也只有香港,所以我没有到saygoodbye的时候。”李小加说。

李小加还表示,卸任之后想试试看不打工,“已经一把年纪,想尝试一下不打工。”

相关阅读:
苹果健康体系再次加入一个新指标:有氧适能 李小加:卸任后“不想打工” 曾错失阿里IPO是最难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