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潜行
在手机终端上,华为将帮助开发者挖掘麒麟芯片更多潜力。
作者:建国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鸿蒙OS所吸引。
这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系统,华为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路线图。首先确认今年它会出现在智慧屏产品上,而到了2020年的鸿蒙OS2.0,它将会融入国产PC、手环、车机等产品上。
操作系统的能力离不开芯片的支持,回过头来看,麒麟的规划在当下具有更现实的意义。PingWest品玩与华为Fellow艾伟进行了有关麒麟芯片的交流,说到底这一次大会主要还是面向开发者,因此交流的核心还是围绕着麒麟的规划。
软硬件结合
鸿蒙OS是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芯片与系统的软硬件协同问题无疑是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华为的优势不言自明,它同时拥有系统和芯片的自主开发权,二者的结合会更加地自由和紧密。
对此,艾伟表示,鸿蒙OS采用了微内核技术和分布式架构,这个基因使得鸿蒙对于芯片架构的适应能力很强。而海思将会进一步推进芯片在物理底层上与系统的适配。
刚发布的荣耀智慧屏,便同时采用了鸿蒙OS和三颗华为的自研芯片,包括鸿鹄818智慧芯片、海思Hi1103 Wi-Fi芯片和海思Hi3516DV300 NPU芯片。
但艾伟同时也提到,在鸿蒙开源了之后,开发的工作量将会减小,其它厂家的芯片也能很好地适配鸿蒙OS。
下一代达芬奇架构IoT芯片
去年华为推出了自研AI芯片架构,达芬奇架构。今年新推出的麒麟810便首次采用了达芬奇NPUAI架构,算力相比上一代大大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功耗和计算成本。
基于此,达芬奇NPUAI架构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弹性,向上可部署至海量计算的数据中心里,而向下可部署至低精度的IoT产品上。
就万物互联的问题上,难点在于如何让低端的IoT设备与高级的边缘计算进行互联互通。这就好像拥有一定智力的“爬行动物”要与更高智慧的生物进行交流。
艾伟表示,想要做到这一点,芯片的架构一定要有足够大的弹性来支撑。在未来,华为将会继续沿用达芬奇NPUAI架构的优势,用在低功耗的IoT芯片中。
例如AlwaysOn的摄像头,用很低的功耗待机,但同时会保持对外界的感知,当有事件发生时,才会唤醒调用更高的性能。
这个计划同鸿蒙OS的发展路线也相吻合,在可见的2022年之前,鸿蒙OS将会一步步用在手表手环、VR眼镜等设备当中。
至于最近IoT领域较火的RISC-V架构,艾伟表示该架构具有一定的前景,但是就目前而言,主流仍然还是ARM。同时他强调,华为与ARM的合作现在是没有问题的。
加大对开发者的支持
尽管麒麟芯片的性能现在已经很强,但在开发者方面,部分开发者对于芯片性能的调用仍然有限。
例如麒麟的NPU能力得到了提升,开发者却能将其用于自己的游戏当中。
艾伟表示,这的确是过去华为做得不够好的一点。因为开发者与华为之间的合作,是需要最终交付产品到消费者手中,才会创造价值的。这关系到一个前后逻辑影响的问题。
因此借助开发者大会,华为将会把芯片商更多的AI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麒麟芯片,从而让开发的过程更加简单。
芯片工艺难点是按时量产
芯片制程工艺近两年从10nm发展到了如今的7nm,芯片能力随着摩尔定律在不断提升。
尽管每次发布大家都会提到芯片的工艺,但艾伟道出了一个事实,其实消费者根本不关心芯片制程工艺几何,他们只关心用上最新工艺芯片的产品能不能尽快买得到,以及价格问题。
因此当下而言,芯片工艺的难点是在于如何保证按时量产。华为不会盲目地追求最新的,而会实事求是地做,避免如开发计划延期这样的事情。
因为延期不仅会影响到上市时间,还会有更大的资金投入,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价格。摩尔定律走到现在,大家就算往前探索一小步,也会付出比以前更大的代价。
同理,5G手机的基带其实消费者也不关系是否外挂,它是一个技术问题,消费者更加在意购买价格。
但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上,艾伟说,在过去移动通信40年里,从来没有一个从标准到产品终端发展普及如此之快的案例。而在5G方面,中国消费者也将比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更早地体验到这项先进的移动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