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科技助推理财市场向智能化迈进 错配风险仍是挑战

科技助推理财市场向智能化迈进错配风险仍是挑战

杜川

在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全球理财市场正向智能化迈进。

近日,艾瑞咨询联合陆金所控股(下称“陆金所”)发布《智能理财4.0:2019全球智能理财服务分级白皮书》显示,相较传统线下理财服务,智能理财服务具有四大优势:缓解供需失衡,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用户价值导向和客观实时理解客户。《白皮书》预计到2022年,中国智能理财服务市场规模将达7370.5亿元。不过,伴随智能理财模式的发展,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逐步显现。

三足鼎立的市场

借助投资组合理论、大数据、AI技术等,智能理财的兴起让投资者多了一种选择。

所谓智能理财,指在理财服务流程中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了解用户画像、明晰用户需求和理解金融产品的基础上,以非完全人工的方式,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地为用户提供各类投资理财服务。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传统金融机构线上平台、互联网一站式综合平台、垂直化平台是智能理财服务提供商三种主要方式。

对于银行系智能理财的发展,《白皮书》称,传统金融机构线上平台的金融团队能力和团队背景都比较强,对于理解产品、提升交互体验、提高用户与产品的匹配度方面具备优势,但受制于体系和稳健发展理念影响,数据或技术利用率偏低,智能理财等创新化业务发展受限。

但随着资管新规的推出及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对投资人以及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后,市场普遍认为银行将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发展科技资管、智能资管来快速抢占市场。

陆金所首席运营官崔永对第一财经表示,“综合式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彼此是互相协作、互相发展的关系。”

错配风险需重视

事实上,当下智能理财服务用户满意度与适配性均不足,智能理财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这份《白皮书》中称,高达92.4%的用户曾因沟通理解度不足和问题解决率不高而转接人工客服;由智能客服提供的理财配置服务中,78.1%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从需求端、资金运作端两方面来看。客户需求方面,由于中国银行业客户理财需求以固定收益为主,因此客户个性化需求并不突出,“需求简单集中,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很难通过智能投顾增加额外价值”。

从运作端来看,由于市场波动剧烈,资产配置完全实现智能化仍然很难,“市场环境本身也是智能投顾应用的一个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智能理财平台已在求变:从原来的“优化资产配置”转为“提升客户服务”。例如,在2019年蚂蚁金服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推出了“智能理财助理”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就是希望以用户的角度出发,针对用户多种需求的情况,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服务。

“智能投顾,分为投资、顾问,未来会更多侧重在‘顾’上,对客户精准画像、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顾问,而非投资决策。”曾刚称。

相关阅读:
新能源积分供大于求 双积分新政转向中性化 华为“电视”频放烟幕弹 曾承诺“不做传统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