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医疗+区块链"探索多场景应用 数字治理产业潜力巨大

邹臻杰

5月28日,《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数据被赋予收集、储存等相关权利,并规范使用的时代终于来临。

在涉及数据处理及使用中,《办法》提到“网络运营者应当参照国家有关标准,采用数据分类、备份、加密等措施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

5G、AI等方式可以为数据传输加速;而若要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流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哪些应用场景呢?

以区块链技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践为例,一方面,病例、处方、支付等信息数据可以被写入区块链,并将所有知情方都纳入链上保存;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耗材管理、外部的药品运输也都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源头可追溯,从而控制质量。

“区块链技术被应用在疫苗冷链运输上,该场景下的保存湿度、温度、震动均可以被实时监控并上链存证;可以给到行业信息可追溯的安全保障。”唯链创始人陆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陆扬还介绍,在美国现有的500多家医院中,区块链技术被用来为院内常设的移动急救车设备提供每隔2~3小时的规范扫描枪检查,该些设备上则会配备相应芯片与模块;而在此之前的人工检查,则缺乏有效的规范监控。

区块链技术也多用来实现供应链优化。如在医院体系,为解决耗材采购程序不规范、价格不透明、库存不科学等问题,相关质量追溯手段必不可少。

今年5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由此,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基于数字经济的数字权益世界也逐步形成,数字治理环境受到各界关注,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所著《数权法1.0》的出版更是标志着相关法律法规层面的推进。

4月9日,首个采用“天平链”(司法+区块链)证据的判决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出炉;安妮股份旗下的版权家平台的用户蓝牛仔公司,通过区块链确权、侵权线索固化,由“天平链”进行自动验证确认侵权,法院迅速给出判决,大大节省中间环节。

数据确权,还将对假药追溯、医保骗保等违法行为起到约束。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假药的销售额最高可达2000亿美元;为预防药品造假,美国于2014年颁布《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从源头对药物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等进行对序列号管理、记录交易历史,并对可疑商品进行检疫检测。

在我国,区块链+药品溯源也将避免长生生物疫苗记录造假等问题,倒逼药品编码防伪技术及相关规范的快速生成。

《办法》提到,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管理、经济调控等职责需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网络运营者提供掌握的相关数据的,网络运营者应当予以提供。

既然上链数据不可篡改,那么该如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陆扬回答记者,“区块链技术更像是一种管理模式,即不是用区块链来溯源,而是溯源时候使用了区块链的技术;对企业来说,解决方案通常应该是各种技术的叠加,数据的认证、不可更改更多地其实是加大了违反规则的成本。”

今年两会期间,连玉明就曾表示,现阶段在交通、医疗、征信等领域,有大量的个人信息汇聚在行政机关、公共机构等部门,这些数据的收集等行为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

相关阅读:
中微完成3轮问询 上交所三问资本化、存货及政府补助 从反击到主动出击 华为起诉美国政府非无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