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聚焦安全与伦理 AI产业发展有了“北京共识”
北京商报讯(记者陶凤肖涌刚)“假设从A点跑到B点,中间突然有个小孩出来,人会进行躲避,但机器为了更快达到目标,有可能会直接撞过去。如何避免这样的风险,是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5月25日,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的发布会上,该中心主任曾毅介绍说,“如何让机器学会人类的伦理和价值观,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圣杯”。
同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
AI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如何实现行业“自律”被提上日程。北京商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人工智能北京共识》针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了各个参与方应该遵循的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社会发展的15条原则。
关于这些原则确立的意义,曾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称:“比如在使用阶段,我们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实际上并不知道用户最终会怎么去使用。一旦出现使用者滥用的情况时,平台能不能很快自动检测并进行规避,这是所有的研发者和企业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欧盟、英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均发布了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关注“服务于人”,将“和谐与优化共生”这一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特色理念,作为寻求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全球协作的指导思想,并强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准则的“落地”,为未来打造“负责任的、有益的”人工智能。
同时,据曾毅透露,未来还将开展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智能自主学习模型研究,实现人工智能行为与人类价值观的校准;建设数据安全示范应用系统,最大限度防止数据泄密,探索允许用户撤销个人数据授权的机制及计算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1070家,占比26%,涉及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日前表示,今年北京还将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争取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探测等重点任务和项目在京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