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就是瑞幸,干什么都十分迅速,IPO迅速,破发一样迅速。
周三美股收盘,瑞幸股价在自己上市交易的第四天就跌破发行定价,收盘下跌15%。
图片来源:雅虎财经
其实在IPO首日开盘一度暴涨50%之后,瑞幸的股价就开始走低,第三个交易日结束时,已经基本回到了发行定价17美元/股,到第四个交易日便不出意外的跌破发行价。
一名华尔街华裔投资人对PingWest品玩表示,在他看来,一家初创企业顶着“中国版xxx”的名号上市,对于一些美国投资者来说,在一开始总是有不小吸引力。但之后这些投资者还是会逐渐回归到对财务表现的分析。他还吐槽道,“‘中国的星巴克’,不就是星巴克自己么,星巴克又不是没有进入中国。”
另一名美股投资人对PingWest品玩说,此前他曾尝试按照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等各种常见估值方法对瑞幸进行估值,但就算以最“乐观”的方式计算,其估值都无法达到20亿美元。
看起来,美股的投资者正在把漂在瑞幸端上的这杯咖啡上的浓浓奶沫给用力吹掉。一个经不起考验的融资故事,最终敌不过怎么看都看不明白的财务表现和商业模式。
瑞幸咖啡陆正耀和钱治亚图片来源:Nasdaq
当然,如果你硬要相信瑞幸讲的故事,那也没辙,比如在其招股书中重点讲述的“获客成本大幅下降”的故事。
根据其招股书,获客成本主要包括广告支出、免费请顾客喝咖啡的支出等。这一数据在过去几个季度从103元大幅降到了16元。
它试图传达的逻辑是,根据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中国人年均消费咖啡到2023年会到10.8杯,而瑞幸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咖啡企业(这报告由著名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出,作为参考,这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还给港股半小时暴跌90%的辉山乳业、财务造假的博士蛙、诺奇等多家企业提供过“证明其市场地位的报告”,一份报告的价格动辄在数百万元人民币),只要获客成本得到控制,最终这一大片充满潜力的市场就是瑞幸的。前途无量,前途无量。
但可惜的是,这种幻想背后的一个事实是,就算把广告推广的这些获客费用降到零蛋,就算瑞幸维持住已经在下降的用户数,投资者按现在价格买的股票,也依然没什么长期的收益可言。
按照瑞幸的招股书,2018年的免费赠饮支出是1900万美元,现磨饮品的原材料成本是4300万美元,租金、工资加上设备折旧(瑞幸曾将设备进行融资租赁,但具体对折旧的影响并未具体分析)对应的成本在1.1亿美元。2018年瑞幸销售的咖啡数是9000万杯。
原材料成本
因此,如此粗暴计算,瑞幸一杯咖啡的成本也在1.9美元,相当于13元人民币。
根据招股书,现在瑞幸的店铺数为2300家,其公开表示今年目标是开到2500家,也就是增长8%。那么简单粗暴计算,按销量也增长8%,对应今年年底就达到9720万杯。
营收减去成本就等于盈利。按照单杯成本不变,补贴基本取消,一杯平均售价涨到25元人民币(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平均9元一杯)的疯狂假设(连朋友圈里积极祝贺瑞幸的信仰者们都不敢这么算)来算的话,2019年底,瑞幸的盈利应该是11.6亿人民币,也就是1.68亿美元。
然后,即便按照现在的股价计算,瑞幸这个运营前15个月就亏损了37亿元人民币的咖啡店,估值依然高达34亿美元。
34亿美元估值,1.68亿盈利。按这个水平每年把盈利都拿来分红,需要20年能让投资者分回投资成本。
而20年后,可能中国顾客还是只能喝星巴克或者速溶咖啡。
当然,对于那些早期就“便宜”投资瑞幸的大佬,这些逻辑都不用考虑。他们只要保证180天的限售期结束时,瑞幸的股价别跌的太离谱就行。(作为参考,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其对外宣称的估值为29亿美元)而且现在这种下跌,对他们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它的流通市值越低,理论上越好进行“操盘”。
而对于那些现在还坚信瑞幸这个估值水平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们,我则只能说,祝你Luc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