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红原大草原上的无人机 慢热的智慧农业市场

即使在海拔3504米的高原上,科技的力量也未曾缺席。

藏族小伙泽真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几年草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所以县上派遣我们下来种草。从前种草是靠人工种植,现在我们学习了先进的无人机播种技术,使用起来很容易上手。只要你会玩手机,就能操作。”

红原大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这里牧草茂盛,一条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草原,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也被叫做月亮湾草原。五月初,藏区的天气乍暖还寒,绿草还没有发芽,放眼望去,整个若尔盖草原都是一片苍凉的黄色。

这也正是泽真甲和他的三个藏族同乡,开始用无人机劳作的最好时节。他们希望,科技能够真正让草原变绿。

科技如何助力脱贫?

在藏区物种繁多的天堂里,草只是最卑微的生命形式。然而,正是这些草支撑着整个生态系统。红原机场通往县城的观光大道两侧,处处可见成片的草地、结队的牦牛群。而远处的山峦背后,则是沙化的土地。

红原是畜牧大县,草场面积占县境面积的91.8%,牧民人均拥有草场321亩。在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新近印发的2019年扶贫工作任务清单中,红原县位列其中。去年5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与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扶贫调研组调研发现,当地每年要对草场进行草籽补播。但是,传统的人工撒播效率低下,平均每人一天撒播面积也就在5亩左右。如果采用智能无人机作业的话,一天以8小时计算,可完成640亩作业。

“我们发现播草籽一般都在春天进行,这时也是草原上风最大的时候,不管是人撒还是无人机撒,都面临这个大问题。撒下的草籽可能会飘到另外的镇上,变成一堆杂草。所以,我们的设计风速只要能大于环境风速,就不会受到影响。”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在推出JetSeed固体颗粒播撒模块前,极飞科技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研发试验。

与此同时,无人机可以利用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出草原上长势薄弱的区域,自动生成“草原AI处方图”。无人机可以根据这个处方图进行全自主、精准补播,大大提升草原播种效果。

今年2月,通过培训,泽真甲、王青泽郎、意丹甲等四名农机手,取得了无人机操作证书,成为当地首批可操作无人机撒播的合格飞手。

在记者离开后的一个星期,红原县的无人机播撒草籽面积已经突破了一万亩。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范学民处长看来,科技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注重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持续脱贫。

慢热的智慧农业市场

科技对于农业的改造,像润物细无声一样在发生着。公开数据显示,植保无人机的行业产值达千亿元。其背景正是中国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用工难已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10年的50.04%,逐步降至了2018年的40.43%。

目前,全丰航空、极飞科技、大疆都已经进入这一领域布局。但是,盈利的并不多。“我们今天99%的收入都来自硬件销售,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够靠卖数据赚钱,但这在近五到十年,都会非常艰难。”龚槚钦认为,生产关系的改革,会在五年内慢慢发生。

智慧农业社会的转型,一定不是针对农民,因为他们永远是对价格最为敏感的群体,而一台无人机的价格在3-10万元不等,转型的主体应该是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无人机科技公司将设备、解决方案,提供给这些渠道。然后他们再落地去建体验中心、培训中心,农民通过接受培训和服务,再付出一定的费用。

“我们收取的是设备费和服务数据运营费,再与第三方机构如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如果这个飞轮能转得起来,那我觉得才算是创业成功。”龚槚钦进一步补充。

红原只是智慧农业的一个小小缩影,高原牧民的生产方式亟需被改变。红原县副县长杨发礼表示,希望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大大地解放劳动力,促进多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平均收入的增加,实现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推动AI健康发展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 北京积分落户申报可全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