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对话Surface之父 看微软从软件到硬件转型之路

对话Surface之父 看微软从软件到硬件转型之路

2012年,做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迈出了试水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一步,推出了自家首款Surface产品——Surface RT。

作为第一代产品,Surface RT当时毁誉参半:一方面市场认可在众多平板外观趋于同质化的2012年,融合笔记本电脑和平板为一身的Surface RT是一款标新立异的产品;但另一方面,微软在Surface RT上努力尝试将触控体验和桌面环境进行平衡,也有可能两个方面都不讨好。

那个时间点,市场都不知道微软在个人电脑和平板产品上到底能有多认真?参照微软敢想敢做的风格,Surface很可能成为一个短暂的小尝试。毕竟,此前花大价钱买来的诺基亚手机业务,微软都敢在2014年不惜代价,说砍掉就砍掉。

但6年后的当下,微软的Surface已经发展成包含Surface Go、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Surface Studio等一系列产品。在产品线设定和丰富程度上,可以与苹果的平板和PC产品对标。

不过,对于这几年市值重回巅峰的微软而言,外界更多看到了云计算业务对微软业绩的神助攻,以及混合现实头戴显示器HoloLens背后的黑科技,Surface的表现并没有特别显山露水。

但在微软内部,Surface已经是微软增长的重要业务之一。

Gartner之前发布过预测,2018年第三季度,Surface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排名第五,仅次于苹果。根据微软最新的财报,Surface在今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增长达到21%。

这一次,第一财经记者独家对话有着Surface之父称号的微软首席产品官 Panos Panay。对于Surface从小众到主流的6年之路,以及微软在Surface上如何由软到硬,Panos有自己的独特解读。

对话Surface之父 看微软从软件到硬件转型之路

为Surface销量背KPI压力

第一财经:从最早在中国首发Surface RT到现在Surface全系列产品,目前微软内部对Surface有销量目标吗?

Panos Panay:在微软内部,对于Surface的销量确实是有一些目标。之所以内部要定销量目标,就是因为Surface的产品线对于整个微软的增长来说意义重大。Surface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它不仅仅是体现在设备上,而是包括所有的硬件上都是如此。

从Office到Windows以及云,在微软所有的产品线上都能够看到Surface的身影,达到一定的销售目标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客户在使用微软产品。

第一财经: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对首席产品官这个职位的KPI考核会关注Surface销量吗?现在的销售目标对你来说会有压力吗?

Panos Panay:说到(KPI)指标的问题,答案是“是的”。当你在做一件将会带来不同结果事情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而然会有一定的压力感。但是这种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它的积极面的影响实际上是更大的,因为会使我考虑接下来我要怎么做。所以这是一种积极的压力,而且当这个压力在可控范围内的时候,它往往是一种动力。

愿意给6年前的Surface RT打高分

第一财经:2012年底第一代Surface(Surface RT)上市的时候,市场对它的评价是在众多平板外观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的突破性产品。但是也有观点认为Surface RT在平衡触控体验和桌面环境这两点上有可能两边都不讨好。如果现在再让你回过头来看最初代的Surface产品,您会打多少分,为什么?

Panos Panay:我记得Surface的全球首发是在中国,2012年10月26号的凌晨。当时坊间的评价是两个极端,有些人说非常好,这个产品棒极了;但是也有些人持不那么积极的评论,他们认为软件和硬件可能匹配上会有一些问题,所以产品会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

如果你让我给2012年10月26号的Surface RT打分,这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很有挑战性。但是如果你让我给今天的Surface打分,我会打一个很高的分。因为如果没有2012年的RT给我们确立的愿景,就不可能有今天看到的Surface Pro 6这款产品。

从最开始的RT到现在Surface Go,微软的整个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它是我们始终如一的DNA,蕴含在企业的基因当中。虽然说产品一代一代不尽相同,但是这个理念从来没有发生改变。考虑到微软这些年来一直在学习,希望能够将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而我们以前是不做硬件的,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过程。

微软的两条腿走路

第一财经:微软为什么会决定在2012年才推出Surface产品?毕竟之前很多年微软坚持只做操作系统,而不是直接参与制造 PC。

Panos Panay:那个时候是微软刚刚开始将软件和硬件两条腿一起走路。最主要的因为当时微软推出了 Windows 8,我们希望看到 Windows 8这个新的操作系统能够在硬件当中被完美使用出来。也正是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在硬件方面的工作,既然有了新的操作系统,我们就希望有新的硬件能够与之相匹配,软硬件一起构成整个家族系列的产品。

或许在当时硬件方面做的也不是非常好,但我们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提高。自此以后,基本上微软在软件向前推进的时候,都会搭建新的硬件与之相匹配。

第一财经:微软现在又是PC的制造商,又是操作系统的服务提供商,相当于软硬件都是自家做,这对于Surface产品开发会有哪些特别的优势么?

Panos Panay:其实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做的是product,它是产品,并不特别界定它是软件还是硬件。当我们的工作是围绕整个产品来开展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会被同时加以考虑。因此如果在设计环节,你已经把方方面面的因素一起考虑的话,最后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更好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实际上OEM厂商也是从中可以获益的。因为我们在开发产品所涉及到的这同一套的技术,都会被推向整个生态系统。

Surface是微软最佳的展示窗口

第一财经:对于微软这几年的发展,市场的普遍观点是,微软作为PC时代的霸主,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好机会,但是又凭借云计算业务成功翻身。虽然不想把软硬件分开,但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云计算,更多展示的是微软的软件实力。那Surface这样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在微软内部具体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Panos Panay:在微软内部,我们定义 Surface是微软所有精华集大成者和最佳的表现窗口,它是一个集合了微软所有优点的产品。不管微软做什么,云也好,操作系统也好,应用也好,我们都希望在各个领域的优势、能力都能够完美体现在Surface的产品上。这是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的定位,也是我本人的职责,所以我继续会在这个方面努力,不断地提升产品。

第一财经:Surface最初的时候只有 Surface Pro和 Surface RT两个产品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 Surface有一系列的产品,其实这个产品线的定位已经跟苹果是比较重合的了。您怎么定位 Surface跟苹果上面的差异?

Panos Panay:从Surface Go到 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Surface Studio,如今我们的产品线确实是非常丰富。但我们一直关注的并不是和苹果之间有什么差异,我们真正关注的是产品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

我当然能够理解用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他会在不同公司的产品之间进行比较。但是我还是相信微软的这些产品集成在一起,确实能够让我们的用户实现生产效率、工作效率的提高。

中国将成为未来增速第一的市场

第一财经:中国市场对于 Surface很重要,而 Surface最早的首发也是在中国,对于中国市场 Surface有哪些特定的目标?

Panos Panay:从业务增速的预期上来说,我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值是比任何其他市场都来得高。我百分之百深信不疑的是中国将成为 Surface未来增长排名第一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这个市场当中也是对于这种偏奢侈品的品牌有一种喜好,所以像 Surface也好,像微软也好,我觉得是非常受欢迎的。

PC未来要帮客户达到他们的目的地

第一财经:不少老牌的 PC厂商其实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PC红海市场,市场增速放缓。作为后来者,Surface是一个年轻但有影响力的品牌。你是怎么看 PC这个市场的未来?以及 5G普及之后对 PC会有什么影响?

Panos Panay:我觉得非常关键的是要持续地来观察整个市场发展的情况,我们需要试图去理解客户要走向何方,他们要达到的终点和目的地是什么。除了要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在哪里之外,还要知道如何让他们去达到这个目的地,他们想以何种方式或者需要以何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地。

我们现在就是帮助他们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地。但是当他们完成这个旅程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很自然他们会有下一个更高目标和想法,这需要有新的技术来加以支撑。

5G当然会是一个对市场非常至关重要的技术,它会特别强调连接性,尤其是和云的连接性,这至关重要。微软也会非常重视 5G和其他一些为了让我们的用户能够达到他们下一个目的地所必须要使用到的技术方面,会下大力气。

第一财经:你怎么看折叠屏技术?

Panos Panay:我认为折叠屏的技术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这个技术能够发挥很大的潜力,当然也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市场当中出现的新的重要的技术其实是非常多的,这些技术很新,也非常有意思。

相关阅读:
马斯克发推评论“特斯拉自动驾驶性爱视频” 引争议 郭台铭的退与进:从企业走向政坛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