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群雄角逐 巨头抢滩边缘计算

本报记者白杨北京报道

随着4月3日韩国运营商正式开通5G手机网络服务,之前看似遥远的5G时代也真正拉开了大幕。

当万物互联时代来临时,边缘计算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基础设施。边缘计算的数据中心像基站一样密集分布在各个地方,它们集计算、存储、无线传输性能于一身,可以打破距离带来的时延问题。IDC分析认为,未来超过40%的数据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

群雄角逐

目前边缘计算参与的玩家主要分为四类,包括云计算厂商、CDN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设备及芯片厂商。

而这些玩家的布局方向也各有不同,比如云和CDN厂商主要是对其服务能力的延伸;运营商是对边缘数据中心的改造和升级,以及5G网络建设;设备商则是生产适应边缘场景的服务器、网关,以及微型数据中心设备。

此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已经在全国多地开展了边缘计算应用试点;阿里也于去年3月推出了边缘计算产品LinkEdge,并将IoT作为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的一条新赛道。

4月10日,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胡海波表示,CDN节点分布式部署在边缘云是大势所趋,CDN+MEC(移动边缘计算)将成未来主力战场。

网宿科技副总裁李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CDN天然的分布式网络架构,使其可以满足对数据分流处理的需求,而且CDN的加速服务也能降低数据处理时延,这实际上和边缘计算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只要通过对CDN软硬件的部署升级,就能够成为边缘计算平台。

今年2月21日,由中国联通与网宿科技共同出资成立的云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据介绍,云际智慧注册资本5亿元,网宿科技持有42.5%的股权;联通创投持有42.5%的股权;网智通持有15%的股权。

按照规划,云际智慧将专注于CDN、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为4K、8K、VR等超高清视频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CDN以及边缘计算能力。

李东告诉记者,目前的CDN都是围绕骨干网部署,但边缘计算必须推动节点下沉至城域网,这个必须要联合运营商一起来做。“对联通来说,它有品牌、资本和渠道,而网宿有技术研发和运营能力,双方的合资公司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资本追捧

据Technavio预测,从2018年到2022年,边缘计算技术应用量将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市场调研机构Wikibon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结合,成本只有单独使用云计算的36%。

面对边缘计算的崛起,敏锐的资本市场也早有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德森霍洛维茨基金、软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高盛等顶级风投基金都已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身上进行押注。

但业内有质疑观点认为,边缘计算并非通信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因此5G网络的普及可能会减少业界对边缘计算的需求。对此,李东告诉记者,从网络基础设施的维度来看,5G其实是接入网的系统升级,它将推动很多新的应用蓬勃发展。但如VR、AR这类重度应用以及物联网等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匹配的边缘计算技术才能承接。

若从技术应用场景来看,边缘计算实际上是对现有云服务的一个补充。未来,仍然需要传统的集中式网络架构去处理更集中的数据,而对即时性要求更高的一些应用场景,则要依靠边缘计算来处理。

推动车联网发展

研究报告提出,5G将首先推动VR以及自动驾驶两大产业的发展。李东向记者表示,未来车联网的场景下,需要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大量交互,处理这些数据,就必须应用边缘计算。“尤其是汽车还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所以它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需要达到毫秒级响应。而边缘计算提供的就是这种即时响应的能力。”

不仅如此,李东还提出,相较于云计算以云主机为主的虚拟化技术,边缘计算对隔离性要求更高,像车联网等时延敏感性应用,更需要与之匹配的隔离技术。

因此,以Docker为主的容器技术成为了很多边缘计算平台的首选。据了解,容器技术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并且内存占用较小启动更快,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

除了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边缘计算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城市大脑、智慧门店等场景也有诸多应用。

李东告诉记者,比如在视频监控方面,现在城市都是高清摄像头,通过将AI能量下沉至边缘计算平台,就能够实现高效的视频识别。这个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工厂,实现无人质检等等。

信息技术网络监测平台Spiceworks最近对700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15%的企业目前已经在使用边缘计算,另有17%的企业处于实施阶段。“现在很多传统的工业企业,都在与我们进行边缘计算的探索。”李东坦言,“尤其是最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样的需求非常多。”(编辑:李清宇)

相关阅读:
还在讨论996工作制? 广州促消费新政鼓励弹性作息 景驰“兄弟”缠斗不止:无人驾驶行业陷侵权“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