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融资模式初步形成 港股生物科技公司风险与收益并存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实习记者 刘晨光

今年4月份,港交所对主板上市规则进行了较大修订,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上市,一度吹响了今年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的热潮。或受此政策影响,根据今年10月初港交所发布的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166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较去年同期的114家上升46%。

对于生物科技板块来说,除去已经上市的歌礼制药、华领医药、百济神州以及即将上市的信达生物,还有近10家生物科技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正在排队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生物科技公司有着不少共同特征。公司早期大部分是采用“海归”创始人+VC模式,一旦达成上市条件再进入到二级市场进行融资。与此同时,这类公司普遍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由于大多数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时没有盈利,甚至没有主营业务收入,无疑增加了投资人选择标的的难度。

融资模式初步形成

今年4月港交所出台的新政,被称为“25年来最大变革”,其中对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条件进行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上市前估值需达到15亿港元,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1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这给尚未盈利,甚至主业尚未有任何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在二级市场融资的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达生物将于10月31日登陆港交所,从而成为在港股上市的第四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记者注意到,这些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的履历,大部分都具备海外学习工作背景。比如,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就在国外药企有近10年的工作经验,熟悉国外生物创新药从研发到销售的整个流程;还有今年8月登陆港交所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歌礼制药,公司创始人吴劲梓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经历了法国、美国药企的历练后,又加入了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辞职回国后创办了歌礼制药。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生物医药行业具有相对的先入优势,生物医药精英人才在海外历练后回国创业成为一种潮流。医药领域资深分析师叶聪向记者描述道:“这两年国家医药政策很明显的方向就是迅速向国际靠拢,包括很多规则和国际接轨。”

记者注意到,已经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企业发展史上都经历过若干轮融资,不过相比于第一轮主要为国际资本介入,后续轮次融资中逐渐出现了中资的身影,且有逐渐增加的态势。如歌礼制药的B轮融资中投资方出现了前海股权投资基金、蔡氏家族投资公司等。目前生物科技板块的融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海归”创始人+VC作为前期的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融资生态体系。

“通过这个生态机制可以培养出优秀的生物科技企业,这套规则建立起来是好事,因为它会用一种更市场化的手段激励企业做一些新的创造。”叶聪说。

风险与收益并存

根据信达生物的招股书,公司尚无商业化产品收入,累计亏损14.92亿元并且未来可能会持续亏损。数据显示,信达生物2017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8万元及443.6万元,全部收入均来自2017年向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授出授权、2017年下半年开始向该公司提供研发服务。信达生物最接近投入市场的药物就是旗舰药物PD-1信迪利单抗,目前正处于上市前的最后审批阶段,预计2019年能够上市。

信达生物上市时的业绩几乎是所有在港交所递表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共同特征,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持续亏损都是生物科技公司面临的挑战。

不过,研发投入高也是生物科技公司能够突出重围的根本所在。其中,信达生物于2016年、2017年的科研投入分别为约3.85亿元和6.12亿元。今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科研投入约为4.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25亿元又有明显增幅。

是的,除了信达生物,对已经递表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烧钱”是他们在初始阶段所具备的共性特征。

记者注意到,此前已经上市的3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发布了2018半年报。数据显示,以丙肝治疗为主要突破方向的歌礼制药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5973.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4007.5万元有较大提升;专注于癌症治疗的百济神州上半年研发投入约2.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84亿美元;以治疗糖尿病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华领医药,今年上半年投入约为9569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3491.5万元。

北京鼎臣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范绍军对记者表示:“生物技术行业要求研发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生物技术、要求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一旦研发成功,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研发方向和产品的选择,基本决定了项目的难度和风险,也预示了未来的回报。

今年上半年歌礼制药已经扭亏为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3412.5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746.7万元扭亏为盈。

相关阅读:
FF再陷停薪风波 量产前景蒙尘 2018年中国AI商业化落地透析:三大行业已率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