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中国VC往事:节点到节点 百亿美元回报的循环
中国VC往事:中国创投的80年代
18年,中国VC/PE第一阶段的赛跑已经结束了?
来源 投中网
作者 陈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荒漠里播种,可以开辟出绿洲。
半个世纪前在美国诞生的创投是件“舶来品”。但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超级人口、超级互联网应用群体以及超级创新创业氛围,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可以引爆创投潮。
从2006年A股重启IPO,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创投经历了一段从繁荣到危机的巨大转变。也正是由于这段起伏跌宕的历史,使得创投圈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留下了一批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机构和企业。
而在创投历史中,总有些传奇甚至是悲壮的故事,在今天读来依旧热血沸腾,感动又感慨。
形势一片大好
在中国创投的发展中,难能可贵的是“国家队”的积极参与。2006年,距成思危提出《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已经过去了八年。这一年,A股IPO重启,和前两年的中小板开启、股改全流通三件事解决了创投“退出”的问题,资本市场欢欣鼓舞。
2006年6月27日,同洲电子作为第一批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其IPO发行价为16元,上市首日最高达44元,收盘价为35.63元。有评论指出,同洲电子标志着中国本土创业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退出。
同洲电子据说让早期投资方达晨创投赚了40倍,可谓“熬出了头”。在日后的回忆中,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和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都将同洲电子比喻为本土创投的划时代节点。靳海涛说:“真正到了2006年,我们才开始进入正常的状态,长舒了一口气,欢欣鼓舞起来。”
同洲电子的项目也让本土创投看到了曙光,“募投管退”的通道彻底打通,国内创投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与之呼应的是,嗅觉敏锐的国外创投机构也盯上了中国这块“处女地”,在目睹了2005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高潮之后,美国投资机构再也坐不住了。2006年之后,一些著名的美国投资机构相继做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决定。当然,他们采用了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一般会选择业内享有盛誉的,有经验的中国人作为合伙人掌管大局。
2006年,美国投资机构DCM宣布,新一轮募集的5亿美元准备全部投向中国,林欣禾出任DCM中国合伙人。
2006年,由NEA和朱敏合资,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英文名为Cybernaut。
2007年,KPCB与华盈基金合作,成立自己的中国基金——凯鹏华盈中国。核心团队由来自华盈基金的汝林琪、徐传陞、钟晓林,加上周志雄共四名合伙人组成。
事实证明,中国市场的肥沃超乎国外投资机构的想象。2001年成立,把美国的快捷酒店理念复制到中国市场的如家,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五年时间,2006 年 10 月 26 日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22美元,高出发行价59.4%,融资金额达 1.09 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那个时候,美国投资者似乎很愿意听中国故事,比如中国的Google、中国的雅虎、中国的亚马逊等,这样的故事也帮助许多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拿到了钱。”参与过当时路演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回忆道。
遭遇天灾人祸
好景不长。
2007年下半年,首先从美国开始,一大批金融机构垮台,随后,阴影笼罩了全球经济。2008年9月,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信心灰暗,创投项目在全球退出受阻。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13个主要资本市场里,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较2007年分别减少62%和68%。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较2007年减少79%,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
要真正击垮一个人,就先摧毁他的意志力。投资机构也一样,恐惧和退却的情绪,为创投圈带来了“灭顶之灾”,募资和退出两难,几乎要摧毁大部分创投机构的意志力。
而同样被摧毁的还有一批企业,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PPG和博客网。
2005年10月成立的PPG,是中国最早一批通过电商爆火的衬衫品牌。2006年下半年,PPG获得了TDF和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资方甚至包括凯鹏华盈。2007年年底,三山投资公司向PPG注资超过3000万美元。
而到了2008年,以凡客诚品为首的竞争对手开始围堵PPG。而此时的PPG内部出现了问题,高管流散,还有传言说创始人李亮将三轮融资4600万美元变相转移,这些最后导致PPG官司缠身,市场萎缩,落得倒闭的结局。
2002年成立的博客中国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博客网站,获得过陈天桥和软银赛富的百万美金投资,甚至一度放言要“超过新浪”。拿到融资后,博客中国盲目的扩张和不聚焦的业务线,使得其在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粮仓”告急。
2008年,无法继续融到资的博客中国转型做高端社交,试图挽回败局,但是10月份已经发不出员工工资,曾经红极一时的“巨头”就此败走麦城。
如果说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大趋势,对创投行业属于“天灾”,那么博客中国和PPG的失败,更多的是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企业管理不善等“人祸”造成的。天灾人祸,整个2008年的创投圈一片黑暗。
逆流而上活下来
而在2008年的创投圈大洗牌中,有些企业却经受住了洗礼和考验,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而这批企业,日后几乎都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中流砥柱。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京东。
京东的融资过程经历了几起几落。2007年,京东自有资金已经山穷水尽,今日资本在3月和8月向京东注资共1000万美元。这轮投资之后,京东成长超乎预测,千万美金已经不够花了。而再去融资的时候,却赶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恐慌情绪蔓延,投资人心态大变。据说,刘强东见了几十个投资人,所有人都说不。
迟迟拿不到钱的京东不断降价,从2亿美元降到1.5亿美元、8000万美元,紧接着是6500万美元、4500万美元......原本答应的几笔融资也惨遭投资人变脸。坊间传言,形势的骤变让刘强东在几个月时间内头发变白。最终,雄牛资本向京东投资1200万美元,今日资本跟投800万美元,另一VC投100万美元,京东共融2100万美金。
也就是这2100万美金,让京东活了下来。也让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格局从BAT,变成了BATJ。
此外,还有一批企业也靠着幸运和坚持度过难关。2008年,58集团姚劲波拿到了软银1000万美元的融资,涉险过关。而赶集网杨浩涌虽然得到了蓝池资本的投资意向书,真正的资金到位则拖到了2009年4月。这个过程中,已经没有钱了的赶集网靠几个高层主动不拿薪水,想尽办法卖广告坚持到了最后。
而在整个创投行业低谷期,依然能够坚持、并发掘有潜力项目的投资机构,也是中国创投的强大支柱。能捕捉住机会在最低点“出手”的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势头强劲。
就在投资机构整体“退缩”的时候,有些投资机构却反其道而行,逆流而上。2008年,中金合北京办公室的董事总经理张颖和邵亦波、徐传陞创建经纬中国,几乎是同时,经纬中国第一期2.75亿美元基金面世。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经纬中国投资了安居客、暴风影音、华康金融、科锐国际、保利博纳等10余家公司,堪称成绩斐然。
中国创投有着一条清晰的路径:先是国外机构来到中国投资项目,本土机构跟随国外机构投资中国项目,经过摸索学习之后,逐渐开始本土化独立发展。直到今天,中国本土的创投机构不仅投资国内项目,更开始涉猎以色列等海外创新热土。
而在这一路的跌跌撞撞,甚至有些悲壮的征程中,中国创投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亦步亦趋到自信满满引领全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