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区块链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作者:屈丽丽 来源:中国经营网

编者按/ 一方面是国内对代币,对ICO的强监管,另一方面是为抢占未来商业和科技制高点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角力,可以说,国内区块链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混沌”阶段。

但是,区块链之于未来的意义却显而易见,它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甚至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分布式商业时代的来临,并将开启数据价值化的新世界。能否在区块链技术上抢占先机,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对未来的话语权及其地位,这也就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不断为区块链产业提供各种优惠便利政策的原因。

最新消息显示,海南正式授牌了国内第一个区块链产业试验区,同时韩国首尔市长也宣布推进区块链产业的五年计划。很多大公司在区块链的研发上更是不遗余力,近期,阿里巴巴提交了允许“行政干预”的区块链专利申请。

那么,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如何理解区块链将要改变的商业世界?如何诠释区块链呈现的技术及其改变的商业模式?《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诸多业内人士,探讨目前有关区块链的一些关键问题。

新生态

新的问题是区块链诞生的前提条件

一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带来新的困窘和问题。

早在2014年,IBM在其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设备民主》中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2050年联网在线的设备达到1000亿台时,通信带宽以及中心数据库都不可能承担传输、存储和处理这个当量的数据,而且这个数量级设备的身份认证也是现有技术无法管理好的。

不仅如此,针对越来越多的基于用户数据所进行的商业模式上的创新,2018年4月,欧盟正式实施了旨在进行个人数据保护的GDPR法案,这也让互联网经济模式创新与用户个人数据隐私之间的矛盾被提上历史议程。然而在GDPR法案的平衡保护背后,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个人数据隐私被不当利用的现实。

与此同时,Uber、Airbnb、TaskRabbit为人们呈现了共享经济的魅力,但在“数字经济之父”Don Tapscott 及其儿子Alex Tapscott(二人曾合著《区块链革命》)看来,“大多数这类公司实际上都是服务的聚合者,通过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把服务汇集并加以出售,最多只能算是聚合经济而非共享经济。更重要的是,比如世界著名民宿平台Airbnb 上的房屋所有者们只能收到他们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并且每笔交易的结算时间都很长。更令人担心的是,Airbnb 或许会存储数据来实现其他经济价值,房东和顾客的隐私问题无法得到保障。”

可以说,数据篡改、用户隐私以及价值分配问题一直伴随着一代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式探索,如影随形,饱受诟病。所有这一切,都为区块链的诞生准备了前提条件,区块链不仅是千亿设备级物联网的最优雅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于真正地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共享经济社会来说,区块链同样有可能是最优的技术支持,在对个人数据价值的确权与交易模式方面,区块链也将开启一个“消费即投资”的新时代。

原机锋网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版 IOTA”的 BAIC创始人谈毅在说到区块链释放的数据价值时就表示:“区块链重塑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关系,让消费者做了甲方,去颠覆和重新分配了原来属于股东的利益,这正是区块链所带来的魔力。”

深圳中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辜勤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重构商业模式的技术基础,只是在新的生产力关系之下,价值创造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也指出:“站在区块链的思维上进行企业设计时,不再是传统的站在企业边界来考虑自己的价值创造,而是站在生态系统的边界来看企业的价值创造。因此它打造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而是一个个的生态系统。”

那么,如何理解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呢,如何在市场上的炒币迷雾中重新发现区块链所解决的真正的市场需求,如何基于未来的需求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呢?

核心价值

从物流到信息流到价值流

追溯人类技术革命的轨迹,从汽车、飞机、轮船的物流技术,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通讯的信息流技术,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但是,当大量的价值载体都被数字化之后,这些数字化的价值如何进行交换、传递、转移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而区块链恰恰解决的是一个价值流传递的问题,这也是区块链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肖风就表示:“我们已经从信息互联网时代走向价值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作为第二代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TCP/IP结构中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同等重要的价值传输协议,也可以说,HTTP与区块链价值传输协议(BLOCK CHAIN)是互联网应用协议中最核心的两个协议。”

肖风同时还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区块链投资基金——分布式资本的合伙人,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布局区块链的企业家,他认为:“因为信息互联网,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福利因此大幅增加;因为价值互联网,人类社会也必将迎来一场更完美的革命。”

而这场革命的前提就是对信息价值的确认,国内老牌区块链团队井通创始人周沙认为:“如果物联网不牵涉到信息的归属、信息的定价、信息的交换,那么将来可能行不通,所有人都可以‘偷窥’到所有信息。而物联网中,世界上的数据都是通过哈希(散列函数)储存的,而且都有标价,任何想看到信息的人都必须向信息的拥有者支付费用,这就是一种新经济的模式。”

在周沙看来,目前物联网是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但是物联网的本质是将获取的终端信息放到中心端做大数据分析,这样在获取信息时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获取成本;信息本身的价格问题;信息的归属问题等等。

“举例来说,格力把冰箱作为一个挖矿机,将获得的信息(如每天鸡蛋的需求量)反馈,反馈给相关企业(如养鸡场)进行收费。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信息的归属问题。用户认为这样的信息是属于自己的,应该是我向对方收费,而不是对方向我收费。或者说不能免费把信息拿走。”

不只是格力,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及更多的数据平台上,C端用户贡献数据是很敏感的,除非用户本身愿意,否则,这些数据的加工、处理、交易和交换都存在法律上的风险以及实践中的隐患。

所以,数据信息虽然是有价值的,但在信息的交换传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确权定价。换句话说,如何为这些个人信息定价就会变得很重要,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通证(Token)的应用。

准确来说,Token是一个权益证明,它伴随着共享经济而出现,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注重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使用权,而在使用权上就必须有使用权证,Token就是这样一个权证。

肖风就表示:“分布式商业模式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目前这样一个早期阶段,我们还没有穷尽的能力。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甚至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然而,由于2017年投机类权证的火热,权证价格的增长严重依赖于资本的炒作,导致了国内七部委已联合发文禁止ICO,这让Token一词变得比较敏感,但在区块链领域,Token不可回避,而Token在区块链意义上的真正回归本源,将依赖于相应应用场景下使用类权证的兴起。

在周沙看来,“Token在区块链的应用里的变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Token在用户应用中加入了可交换、可衡量的性能。很多信息本来是无法衡量的,但在区块链上的应用中加入Token后就可以用钱来衡量。第二,一代互联网传统的应用的定义规则,往往是程序开发者定义的,但是加入Token后,就可以让Token的金融属性来定义。就好比在金融市场上有“看不见的手”推动股价变化,Token就像‘看不见的手’,规则不再需要程序开发者来预先定义,而是让广大Token的使用者通过逐利的方式来决定其发展方向。”

同样以格力通为例,如果每次格力提取信息就支付Token,用户可以使用这些Token去交易或转化成现金。这种方式本身也实现了信息的分层。另外,对于信息的价格问题,这取决于消费者本身,比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职业等。这些信息决定了信息在Token上的定价。

设计机制

重新发现区块链满足的真正需求

事实上,人们要考虑的是,区块链是不是一个未来要满足大众消费的技术,比如搜索、信息传输、门户看新闻、社交、电商等等,如果是基于满足这类需求,区块链技术似乎显得不符合时代,反而成了科技手段的一种倒退,因为区块链会让搜索、信息传输、社交、电商、游戏等速度变慢,所消耗的电力、时间、环境等成本更高。

正是因为价值流的传递更多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区块链火热背后本质上是一群逐利者创造出来的伪需求。那么,区块链真正的需求点在哪里?

在辜勤华看来,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其上的数据高度一致、不可篡改和彻底透明。在这方面,需要数据可信度的行业企业对区块链的应用需求就会相对迫切。比如典型的金融业,以供应链金融为例,由于供应链金融属于多方参与、价值交换、很难找到共同可信的第三方,因此,区块链提供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闭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事实上,未来在数字资产和数据凭证领域,区块链都将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数字资产领域,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况汇票、信用证、存单、保函、债券、仓单等一切可以交易的有价‘票据’,都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价值的交换和传递。此外,经济社会中一切契约或合同关系,包括刷卡小票、发票、合同、产权证、学历等等数字凭证未来也将在区块链上衍生出相应的价值,并一定有承载、交易这些‘价值’的商业模式出现。”辜勤华表示。

不仅如此,那些利润分成唯一依赖的运营数据的公司,由于运营方无法自证清白也将会在日益增多的矛盾和问题中滋生需求,进而借助区块链技术替代传统单一的中心化系统。比如滴滴、摩拜、Airbnb等等。

“当然,还有那些业务复杂度和可靠性都要求较高的领域,比如‘机票+保险’‘旅游+保险’等,如何在分布式协作中将不确定性状态,通过更少的操作和步骤转为确定的领域,都将对区块链技术产生渴望。”辜勤华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炒币迷雾给区块链带来的误解之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导致其场景应用过程中也常被质疑或者让企业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肖风就表示:“大家现在都讲去中心化,我不太喜欢这个说法,区块链的核心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分布式。去中心化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的目标。如果我们不确定这一点,区块链很难被金融体系所接受,它也很难被知识产权等领域所接受,如果你想完全去中心化,它就不可能被应用在现有的很多很多的体系当中。”

在肖风看来,从机制设计上来看区块链,它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分布式网络,其主要解决点对点通讯网络问题,也是区块链建立的基础。在点对点通讯之上建立一套密码学的账本体系,就可以从点对点通讯走向点对点交易,这是区块链的第二层次——分布式账本。在分布式账本的基础上加上新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就是区块链的第三层次——公有区块链,如现在最典型的比特币区块链。

所以,区块链实际上应该说叫分布式或者集中式,去中心是相对以前的利益主体来说的。(对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来说,所有的行为决策都要围绕着它的利益来,这仍然是中心化的)。而区块链一旦被看作是分布式,它就可以很好地和现有的很多体系衔接在一起,从而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事实上,在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去中心化已经越来越少地被提及,取而代之的则是弱中心、分中心、网络结构自治机制等,人们谋求借助区块链技术寻找到各方能够达成的最大公约数的共识,进而改善现有商业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区块链的应用者最终将落脚点放在技术是否能为行业增加价值方面。比如微信、淘宝传统的中心化处理模式效率非常高,去中心化模式反倒影响其效率的提升,就不适用区块链,但在质量监管、信用保证等“行政干预”领域,需要多方参与,提高透明度的层面区块链就有其应用的空间。因此,在区块链真正满足的市场需求方面,大量的用户需要Token来发挥作用,对中心化要求不高三个条件逐渐成为共识。

观察

创造基于未来需求的商业模式

十几年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曾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即一个企业是由不同的内部、外部利益主体投入资源能力,提供产品服务,互相通过交易来创造和获取价值的交易网络。这个交易网络要想有效率,要想价值创造的空间够大,很重要的就是需要设立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而区块链之于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重构虚拟世界的交易成本,颠覆原有的信用模式,共识机制以及履约方式,使得信用成本、达成共识的成本、履约成本足够低,进而提升价值创造的效率。或者换句话说,商业模式的每一次创新背后,都是组织在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再平衡过程。而在区块链时代,成本与效率的再平衡过程中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正日益突显。

魏炜教授认为,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重构商业模式的技术基础,只不过它打造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而是一个个的生态系统。站在区块链的思维上进行企业设计时,不再是传统的站在企业边界来考虑自己的价值创造,而是站在生态系统的边界来看企业的价值创造。这就像区块链上整体的链的价值升高后,Token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一样。

与此相呼应,市场对企业生态圈价值的认同也日益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区块链推动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呈现,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商业的组织结构也正式起航。按照肖风的判断,正是因为是对价值流的传递,所以区块链最早影响的行业集中在了金融领域,但是,接下来,任何标有价值传递属性的产业都有可能被影响、改变或重塑。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与互联网经济仍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互联网时代,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获得流量,实现产品的销售,所以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成为了互联网经济对制造业产业的重塑,但是在区块链时代,仅仅满足用户需求仍然不够,它需要用户的参与并达成共识,如何建立共识机制,则成为考验商业模式能否成功的基础。

那么,如何建立共识模式,哪些行业最有可能最早拥有形成共识的基础,在建立共识体系过程中的风险又有哪些,如何发现或创造有共识机制的商业模式呢?

谈毅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代表的是所有人的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产生像加密序列号一样的一系列通证。这个通证在理论上能够可以分割不可分割的资产,可以交易不可交易的资产。”

其中一种资产就是数据信息,在谈毅看来,个人数据价值是未来的金矿,但这个金矿尚没有被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起来。整个互联网排名前几的公司,比如 Google、百度等等,都是依靠广告作为核心收入,依据都是我们消费者的数据,这些数据本该归用户所有。在区块链提供的新模式中,消费者通过他们的行为、参与、购买企业的产品来拥有 Token,进而实现“消费即投资”的新型生产关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用户信息的确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共识机制。目前,谈毅创办的BAIC就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并将BAIC公链定位为世界上最大的基于区块链的个人数据银行平台。

“BAIC 做的事情就是让本来属于消费者的数据,他的生活习惯、浏览习惯、物联网的使用数据等,通过 BAIC 的公链进行确权,让各种各样的物联网数据归还给用户所有,包括对应支持的智能家居、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产生数据的所有权、存储权、商业权都归用户所有。用户有权利将数据进行交易,直接变现,拥有所谓的最终数据权利。形成个人的数据银行。”谈毅表示。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数据归个人所有,那么数据隐私如何保护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通常的看法是认为数据财富在区块链上,也在一道门的后面,只有拿着钥匙的人才能去开启这扇门,也就是说只有在权利人的控制之下,这些数据才能被使用或交易。所以,在保证密钥的安全性方面,区块链的一个技术问题“身份认证”将变得更为重要。

相关阅读:
云米科技赴美IPO:造血力不足遭疑 专利侵权惹非议 戴森营销故事:“最会定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