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沁君
“知网为100%国有控股企业。”
据《光明日报》8月11日报道,知网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肖宏称,知网下设“两司一社”——《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9年的知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但近年来,却因连年涨价、版权纠纷、涉嫌垄断经营等行为,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知网本身并不生产内容,而是内容的搬运工,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库量大、最全、出版速度快。其高盈利则建立在“低买高卖”上,即用低廉的价格收录期刊文章和毕业论文,然后相对高的价格卖给高校和个人。其成本主要包括著作权许可使用费、生产加工的人力成本等。
2021年财报显示,同方知网上年营收12.89亿元,同比上涨9%;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0.3%;毛利率53.35%,总资产27.55亿元。
肖宏向《光明日报》披露,“2021年同方(知网)支付版权费用1.56亿,主要支付给期刊、学术论文等方面。”他认为,“知网面对的期刊作者量巨大,累计涉及4200万人。我们此前以期刊为枢纽,一直采取集体转授权。”
在集体转授权的模式下,一部分作者的利益或受到损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就曾因此将知网告上法庭,后者不仅擅自收录他160余篇论文,没有支付稿费,赵德馨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赵德馨最终胜诉获赔70多万元。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肖宏对此回应称,“知网方面两次拜访赵德馨教授,商讨过论文重新上架的授权问题,到目前仍未得到授权。”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余晖在8月11日的采访中告诉界面教育,他个人尚未遇到上述侵权的问题,“知网收录我的文章大部分是学术论文,这些论文通常发表在期刊杂志或报纸上,发表时要签版权转让协议,期刊会支付稿费,相当于买断版权。”
“但是像硕博士学位论文,我估计知网应该没有跟作者(学生本人)联系,可能会涉及法律纠纷。”余晖认为。
界面教育登录知网发现,在其页面最底端的“版权公告”里有一个“学位论文稿酬通告”,而这份通告的发布时间是2016年10月。
这份通告中提到,被知网录用出版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可联系知网领取稿酬,学位年度2008年以后的博士论文著作权人,可一次性获得面值400元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现金稿酬,硕士论文著作权人对应的是300元的阅读卡和60元现金。同时,录用之后不限制作者在其他渠道发表。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份《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标准为每千字80-300元,改编作品每千字20-100元。
不同学校对论文字数要求不一,一般硕士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通常不低于10万字。以此估算,知网支付的学位论文稿酬远远低于上述标准。
余晖认为该方式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知网收录学生论文之后,让作者自己来联系,相当于是一个单向的、而非事先沟通好的过程,我不确定是否合法,但从学术伦理道德的角度看,专断了一些。”
第二,稿酬偏低。“我们正常发表期刊论文,1万-1.5万字间,至少有八九百、上千块的稿费,硕博士论文的稿费只有几十块钱,确实少了点。”余晖对界面教育说。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工科在读博士告诉界面教育,其在美国工程领域的数据库E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5600字的文章,曾获得417元的稿费,“有的期刊能给到1000以上。”EI期刊和SCI、ISTP共称为世界三大重要检索系统。
针对作者授权、稿酬标准等问题,肖宏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回应,“对于2006年前的文章,我们正在设法完善作者服务平台来解决作者授权,并希望通过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行业协会,共同解决好这一问题。但是,我们不愿意把2006年之前的论文直接下架,这其实也违背了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的需要。”
半年内,知网已与52家期刊、49家大学等机构进行座谈,探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稿酬标准和网络信息传播权授权”等问题,以期找到合理解决方案。
肖宏表示,“我们在积极探索与各方沟通,文字作品在网络传播的稿酬标准尚不明确,此为行业普遍问题。”
他透露,知网近期正在完善产品定价机制,将设立用户委员会共同参与价格制定,通过透明方式解决有关高价问题。肖宏表示,知网将把基础文献保障服务定位为“公益+微利”,同时,还将为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性服务。
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合理利用”是关乎学术数据库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肖宏说,“一方面,知网务必保障作者获得应有的报酬,另一方面,还要让作者的成果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将考虑优化作者稿酬结算办法,提高作者稿酬收益,让好作品收入更多。”
此前,2022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2022年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知网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