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每日优鲜雪崩48小时:用户2万元储值卡打水漂,员工吐槽它像渣男

时代财经

每日优鲜的坠落,也让一部分竞争对手有了趁势追击的机会。

图源:图虫创意

图源:图虫创意

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原地解散”,会掀起怎样的连锁反应?

7月28日,每日优鲜多个团队被传“原地解散”。人事在线告诉员工,即日起结束工作,拖欠的6、7月份工资不知道何时能够发放,5月份开始公司已申请社保缓缴,8月份起需要员工自行处理社保公积金等事项。

次日北京的最高温度达到33℃,早晨8点30分,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就聚集了一批每日优鲜的员工。他们大多是团队解散的受害者,公司遗留了欠缴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一连串棘手问题,距离仲裁局几百米处,大小律师事务所的生意也随之火爆,不少律师来到现场发放名片、招揽客户。

“(每日优鲜)就像一个渣男一样,一声不吭地就走了。”每日优鲜老员工张丹对时代财经说道,“但我们正当年的职业生涯能有几个五年?”

和张丹的处境相似,上千名员工、分散在各地的供应商以及数百万用户,都还没从这场巨大的变数中缓过神来。

“像做了一场梦,以为公司能撑过去”

“说实话,今天早上睡醒的时候,我都觉得是懵的,感觉像做了场梦。”张丹和她的同事们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种方式离开每日优鲜。

尽管公司的资金吃紧有迹可循,但她能想到最坏的结果就是被裁,然后正常离职,而不是面对一个15分钟的线上电话通知,以及和800多个同事一起“原地解散”。

近几个月,张丹几乎每个周五都能看到员工人数的减少,“这周三少五十,那周六少七十”,这在众多互联网企业裁员的大环境下并不让人意外。大家心里也有了一定的准备,下一个被裁的可能就是自己,都是也在留意可能的跳槽机会。

生鲜电商赛道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一度被誉为整个互联网赛道最难啃的骨头。每日优鲜独创的前置仓模式,注定了它要在烧钱的路上狂奔,2018-2021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了近百亿元,烧光了成立之后多轮融资的资金,大多数员工也习惯了公司资金突然紧张的状况。

在每日优鲜,有一条不成文的企业文化是“撅着屁股捡钢镚”,这让张丹一直以为,困难总是暂时的。尤其是7月中旬的融资消息,一度给继续留下来的员工带来了一丝曙光。

采购部门的王杰告诉时代财经,今年三四月份曾接到公司的通知,给供货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D和E等级的供货商几乎就不再考虑结款。仅他一人手上未结清的货款就有1000多万元。其中,一家今年4月份刚刚开始合作的新供货商,就已经拖欠对方三四百万元的货款,“一分钱都没给对方结算过”。

王杰表示,自己的一部分供货商也能理解现在的状况,但也有人比较偏激,把责任归到采购人员的身上,这对身为采购的他们来说也很为难:一连串的供应商名单就像职业生涯的黑历史,有的老采购也表示,“之后很难再在业内立足”。

事后回想起来,不少员工对时代财经表示,自己本可以在更早之前选择主动离开。

雪崩不是一天发生:越早跑路,损失越小

7月中旬离开每日优鲜的林海,提前预知了这次震荡。今年3月,林海所在办公点下面陆续出现了几次前来讨债的供应商,他每天都在经历着被围堵、被哭诉的“大场面”。

最让林海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比较激进的供应商以生命相威胁,“欠款有100多万呢,换谁都会崩溃。”当天公司给对方还了30万元的欠款,才终于平息了一场争吵。

林海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此后,他每个月都焦虑地在等上个月的工资,生怕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我们部门的主管5月份被裁员了,赔偿金还没到手,大多数中层领导也连续两个月没领到工资了。”

供应商讨债的经历,让林海下定决心离职。离职之后,他时不时关注着前公司的动态,每天至少查看10遍银行账户。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员工来说,两个月的工资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月中旬拿到了6月的工资,按照公司现在的状况,可能等不到7月的工资了。”

更早离开每日优鲜的黄薇,面临的问题是欠缴的社保和公积金。作为较早离开的一批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越早跑路,损失越小,特别是年初主动离职的员工基本“毫发无损”。

“一切都结束了,每日优鲜‘倒闭’了。”听到每日优鲜传来噩耗时,北京供应商赵曼感觉被“宣判了最后的死刑”,去年12月,每日优鲜这笔钱就已经迟到了半年。期间,她和每日优鲜的采购来回交涉了数十次。

据华南一供应商对时代财经透露,他所在的维权群里,拖欠金额最高的有上千万元,他猜测,整个华南地区的欠款金额达到上亿元。

每日优鲜去年三季报显示,在供应商方面欠款净额为16.25亿元。经历长达9个月的周期后,或许欠款缺口将进一步拉大。走法律途径是供应商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赵曼的起诉已经在流程中,但这注定是漫长的拉锯战。

退坑、抢占市场,谁来当接盘侠?

在每日优鲜事件所波及的各方人员中,消费者是后知后觉的:大多人还没消耗掉充值卡中的金额。

王刚是每日优鲜的活跃用户,每隔一天,他都会在平台上下单购买蔬菜和水果。如今,他的账户里还躺着2000多元。

看到每日优鲜的传闻,他先是感到震惊,继而接受了这一事实。从今年3月起,王刚发现平台上的菜品常常缺货断货,随后,他减少了使用每日优鲜的频率,转而投向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当地疫情形势好转之后,社区里也鲜少出现印有每日优鲜标志的骑手。

筱筱也属于较晚察觉到风声的一员。7月28日上午,筱筱在每日优鲜云仓下单了近百元的产品,云仓的物流没有动静,页面上也没有退款的选项,事后,她多次联系每日优鲜的人工客服,均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复。

比起供应商和上千员工的工资,普通用户卡里的金额就像毛毛雨,用户退费问题往往是整个利益链条最末尾的一环。用户组建的维权群内,最高待退款金额超过2万元,大多数用户也都有上百元的余额。

波及款项最高的用户曾经靠倒卖储值卡赚取差价,他通常以9折收取每日优鲜的储蓄卡,再以94折卖出。他没想到公司会出现爆雷的局面,囤在手里的储蓄卡成了一堆废品。

时代财经发现,一部分每日优鲜的用户连夜将储蓄卡挂到了二手交易平台上,并且以六折的价格售出。“如果每日优鲜还能起死回生,储值卡里的钱还能继续用,可能会有人接盘”。

也有部分用户,参与了每日优鲜和第三方平台合作的项目,比如支付宝与每日优鲜推出的充300元赠50元,移动用户的积分兑换使用金额,他们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接二连三地拨打着第三方的电话。

“同样的坑我已经踩过两次了。”此前,筱筱有过相似的经历,2018年,共享单车ofo宣告破产解散,她的99元押金成了炮灰,如今仍有大量用户的押金尚未退款。

每日优鲜的坠落,也让一部分竞争对手有了趁势追击的机会。

顺丰旗下丰e足食的城市经理贴出了广告招牌,称可以免费为公司替换、安装智能货柜。“想借着窗口期抢占市场份额。在当地我们已经有5000个点位了。”2018年,风头正盛的每日优鲜,做起了无人零售业务,如今还未形成规模就要被迫退场。

在脉脉每日优鲜同事圈内,每日优鲜员工不断向外界倾吐着近期的遭遇,评论区里偶尔会跳出几条另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朴朴HR的招聘信息。2016年,朴朴发家于福建,沿用的依然是前置仓模式,但是扩张的速度远不及其他竞争者。去年11月,朴朴收到了来自IDG资本的最新融资。

另一边,处于漩涡中心的创始人徐正终于发声了,他回应称自己并没有跑路,并且在为每日优鲜寻找买家。

据悉,从去年第四季度起,每日优鲜公司的管理层便曾向京东、国美、顺丰、华润等和多家地方性民营企业请求“支援”,以求获得融资或被收购,但均无果。

同共享单车一样,每日优鲜的溃败,再次给用户留下了后遗症,他们在社交媒体抱怨,“以后不敢再轻易相信互联网埋下的坑”;也给了后来创业者们血淋淋的教训——圈地融资,以亏损换规模的方式该消停了。

相关阅读:
每日优鲜还能撑多久? 1年收费97万 河南工业大学全额续订知网:原因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