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疫情扰动之下,全球科技产业遭受重创,困境突围者可谓寥寥。其中不但完成逆势增长,且交出耀眼成绩单的中国公有云产业,便属一员。
IDC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已达到151.3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0.1%,PaaS市场同比增长55.7%,IaaS+PaaS市场同比增长43.0%。
这也意味着,以最新汇率(截至2022年5月31日)换算,中国公有云服务2021年下半年整体市场规模已达1013.71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算入2021年全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1852.80亿元人民币,接近2000亿元大关。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除阿里、腾讯、华为三大巨头外,运营商云成为此波增长大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势力量。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和IaaS+PaaS市场中均位列第四,其中IaaS市场份额占比为10.3%,较2020年下半年同比增长1.5%,成为IaaS第一梯队中增速最快的一家。中国移动旗下的移动云的公有云市场份额位列第七,其IaaS+PaaS市场份额同比增速达137.8%,环比增速达24.9%,两项数据在前十云厂商中皆位列第一;中国联通旗下的联通云2021年第四季度公有云IaaS、PaaS、IaaS+PaaS收入同比增速则位列所有云厂商之首。
“政企上云是大势所趋。”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在企业纷纷拥抱上云的大背景下,在传统政企市场拥有优势的运营商云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
IDC预计,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7.6亿美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2021年的6.7%提升为9.9%。
三大运营商崛起
自2020年以来,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紧随前三的强势表现,已让业界注意到运营商在云业务领域的独特优势。而到了2021年,天翼云以279亿元的年度营收坐稳第四把交椅时,移动云与联通云也以242亿元与163亿元的营收尾随其后,全面崛起之势已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营收总额,增速更能反映市场态势。相较2020年,天翼云和移动云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长。其中,天翼云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从2018年至2021年稳步提升,增速分别为8.6%、8.7%、8.8%和10%。
在透析运营商高速增长背后的原因时,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向记者指出,虽然相比更早入场的互联网巨头,运营商云的市场化时间较晚,产品数量和质量也略显不足,但公有云是一个较为依赖基础资源的产业,而在全国各地布局了较多数据中心资源的运营商显然具备先天的优势。
与此同时,杨光表示,在云市场越来越强调信息安全的当下,国资背景的运营商央企会在政企市场获得更多青睐,尤其是政府机构,通常会“就近”选择本省或本市的IDC来架设云设施,而运营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运营商更为有利的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浪潮的兴起。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预计,2023年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上云的比例将达61%。
此外,多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运营商自身在云业务的巨额投入,保证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IDC报告指出,天翼云通过云网融合的差异化优势,打造了“云—网—边—端—数—智—安—用”全栈云产品能力;移动云则在不断提升全栈云自研产品数量的同时,打造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的优势;联通云通过不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七大场景云,为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提供助力。
“整体来看,公有云是一个看重规模效应的市场,运营商通过资源投入的积累,会在未来持续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周桂军表示。
公有云迎来春天
在运营商全面崛起的同时,中国公有云市场也在迎来春天。在财务状况方面,分别以36.7%、11.1%、10.8%份额排名前三的阿里、腾讯、华为的云业务都交出了优异的业绩。
排名榜首的阿里云的财务状况在日前披露的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财年财报(阿里巴巴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结束)中公开。财报显示,在抵消跨分部门交易前和抵消后,阿里云报告期内的总营收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EBITA利润指标从上一财年的22.51亿元亏损扭转为盈利11.46亿元,实现13年来首次盈利,并成为国内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排在第二的腾讯云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以其为业务核心的金融和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0%至42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32%,成为腾讯该季度主要收入增长引擎之一。
华为方面,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今年3月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云收入20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16%,相较2020年总营收150亿元、占比1.68%的表现,实现34%增长。
对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被认为是公有云市场持续增长的首要因素。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王澄玥表示,虽然游戏、在线教育等部分互联网行业上云的持续高增速被打破,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也为公有云市场打开了新的机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则认为,云原生技术能够彻底改变传统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加速基础设施的敏捷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能。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私有云,公有云成本更低、无须维护、扩展性好,是企业低成本快速获得数字化能力的最佳选择。阿里研究院报告指出,传统国内政企上云通常会选择构建统一的私有云平台,以借助该平台打通业务系统提高流程效率,但随着政府、金融等行业越发强调对C端的服务能力,未来大型政企会倾向选择对C端覆盖水平和服务能力更优的公有云。
盈利仍是最大难题
虽然国内公有云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全面上扬态势,但挑战显然也愈加复杂和多元。
盈利仍是摆在公有云厂商面前的最大难题。记者注意到,由于扩张期的巨大投入,公有云厂商的利润空间几乎为零,甚至很多是处在亏损阶段。除阿里云在最近财年首度实现盈利外,其他云厂商无一例外都是“赔本赚吆喝”。
对此,杨光认为,粗放投入是公有云产业初期阶段的明显特征,为了抢夺客户以及建立先发优势,云厂商会暂时忽略财务报表而以先占领市场为目标。但随着先期竞争结束,企业会更加理性地进行决策。周桂军则表示,公有云较为依赖规模效应,这也是目前只有巨头在公有云市场逐渐脱颖而出的原因。因此,在头部云厂商的名次逐渐清晰后,利润才会是云厂商重点考虑的指标。
同时,自研度仍是中国公有云厂商无法绕过的一环。报告显示,中国云计算产业中的服务器CPU、内存等核心硬件和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对国外产品依赖度高。对此,阿里云研究院报告分析指出,本土SaaS厂商大多缺乏软件标准化经验,SaaS市场整体上仍处于目标用户选择、产品打磨甚至商业模式验证的初期发展阶段,SaaS供给无论是质还是量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记者注意到,运营商的云业务实力已走在了前列。如天翼云自研了分布式云架构,中国电信新增IT系统已实现100%云化;移动云2021年发布了云网一体、云边协同产品,自研服务器及操作系统,拥有230多款全栈自研产品;联通云则开发了200多款自研的核心组件。
此外,由于受到2021年下半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影响,IDC报告指出,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对云计算的需求明显下滑。而“后疫情时代”,视音频场景对云计算需求的增长难以持续保持高位,也对互联网行业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对此,云厂商如何应对,将成为未来国内公有云市场发展的新看点。王澄玥表示,随着更多混合云、数据分析、互联网应用、精准营销等场景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不断落地,将为公有云厂商打磨自身产品性能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