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为外卖“落锁”如何真正实现双重保护?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食安封签”在北京推行两月以来,使用率逐渐攀升,但不少外卖小哥发现保护效果欠佳。守护舌尖安全,外卖的这道“锁”应该怎么上?专家认为,应培养使用习惯、促使封签进一步普及,并推动封签材质、样式标准化,以实现对消费者和外卖小哥的双重保护。

6月2日中午,外卖小哥徐强照常拎着餐品从店里走出来,他手中袋子的系扣处被胶条牢牢缠住,上面写着“签收前请确认封签完好”。

4月1日,北京正式推出《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外卖打包“应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以减少配送环节的食品暴露风险。疫情之下的北京,由于堂食取消,外卖需求激增,封签的保护意义更加凸显。

新规落地两个月以来,记者通过持续调查发现,封签使用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9成。而不少受访外卖小哥却反映,一些封签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实现防撕防替换,有的封签质量不佳、粘贴潦草,甚至容易滋生新误会,加重骑手责任。

“食安封签”如何更好守护食品安全?能否实现对消费者和外卖小哥的双重保护?

九成商家为外卖“落锁”

4月3日下午6点,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美食城看到,仅有一家米粉店将餐盒用保鲜膜缠住,另有两家店用订书钉将手提袋封好,其余商家并无密封措施。一家档口前,老板边招呼堂食的顾客,边把餐盒塞进塑料袋,草草打两个结,便忙不迭递给外卖小哥。当记者问及为何不贴封签,对方有些疑惑:“肯定不会洒的,您放心。”

4月24日,记者再次探访该美食城。而这一次,近一半的商家已开始使用封签。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自己接到了平台的后台提示,“我跟隔壁一合计,一起网购了简易胶条,每张还不到两分钱。”

4月30日,北京按下堂食“暂停键”。5月16日,记者在上述美食城选择了一家此前一直未贴封签的凉皮店下单,发现其外卖包装袋外也新添了一枚贴纸,上面标注“若封口已损坏,您可以拒收餐品”。

“封签是逐渐铺开的,5月初覆盖率有6成,现在能达到90%。”徐强说,他平均每天派送60单,近日未封口的只有几单,基本为独立经营的零散商户。“新规颁布前,小店几乎不封口,最近都在陆续采取措施。品牌店更注重形象,几年前就开始统一定制封签。”

在外卖小哥盛霖看来,封签是对消费者和外卖小哥的“双重保护”。以前餐品有异样,顾客很难判定问题出在商家还是骑手。有一次他派送一份烧鸭,顾客打开发现都是骨头和边角料,一个电话追来,他百口莫辩。“有了封签就能厘清责任,如果封签完好,我就不用背锅了。”

徐强坦言,大部分骑手不会对餐品动手脚,但不排除个别人为泄愤而污染外卖,也因此败坏了行业口碑。“如果封签效果好,既能保护食品安全,也能重建我们和顾客间的信任。”

封签形态各异让效果打折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规范》发布的“标准解析与实施指导”,外卖封口样式并无一定之规,只要能够达到“开启后无法复原”的目的,一次性封签、自粘性外包装袋、安全卡、订书钉、密封胶带等方式均可采用。

但徐强觉得,这些方式并非都能满足要求:“像订书钉就可以拆开再订。”据他观察,现阶段市面上不少封签都“不合格”。“用塑料袋打包的商家,大多会用胶条将袋口缠住,而使用无纺布袋、牛皮纸袋的,则多以订书钉或贴纸封口。一些胶条和贴纸没有防撕设计,如果骑手真的有意打开,完全能不留痕迹地揭开再贴回去。”

徐强在配送过程中发现,保护效果较好的是一种长条形封签,其一端带有锯齿状缝隙,如遇外力拉扯极易断裂,无法完整取下。“这种封签只占10%,每天能遇到四五单。”

然而即便封签设计得当,也不意味着万无一失。外卖小哥王怀吉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取餐时看到,一位同行不小心将封签弄断,向熟识的商家索要一个新的,对方二话没说就递给他一个。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小店的封签都购自电商平台,样式大同小异,上面也没有店铺图标,假如中途被替换,消费者无从辨别“是否原装”。

虽然感到不妥,但王怀吉并未出言提醒,因为他自己也弄断过封签。“高峰期时,经常要一只手拎七八份外卖,有时候不小心就把封签撸掉了,尤其是那种材质单薄的、粘得不牢的。”此后,为避免误会,他只得牺牲一部分配送效率,小心翼翼地看护外卖。

前几天,盛霖把一个手提袋拿出配送箱时,发现粘在开口两侧的贴纸被水汽洇湿而从中间开裂。他尴尬地向顾客解释,对方却丝毫不以为意,这让他心情复杂:“商家贴得潦草,顾客也无所谓,封签是有了,封签意识还没跟上,真遇到问题照样要扯皮。”

普及之外,更要标准化

封签虽小,却连着商家、骑手和消费者三方,关乎外卖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多位受访消费者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培养使用习惯,促使封签进一步普及;另一方面,推动封签材质、样式标准化,既保护餐品免于污染,又不让骑手陷入新“尴尬”。

“封签成本低廉,实现全覆盖的难题在于各方重视程度不够。”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外卖平台应做好引导,例如向商家推送使用细则、统一制作或采购合规封签,还可以在下单页面标注有无封签,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倒逼更多商家为餐品封口。

“以前到店后,我只关心餐品准备好了没,现在还会不自觉地注意打包过程,碰到个别未贴封签的商家,我都会提醒一句,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和购买渠道告诉他们。”盛霖说。

盘和林认为,普及的同时还要标准化,应在实践中摸索,筛选出更加有效的封口方式。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浙江、安徽、内蒙古等多地陆续倡导使用食安封签,其中以浙江的规定较为明晰。例如,采用单面封签封扎的,宜满足长≥12.5cm,宽≥2.0cm,厚≥0.75mm;采用双面封签封口的,宜采用中间封口,且封口长度不少于总长度的1/3,宽度不小于2.0cm。此外,订书钉、透明胶等简易封口不能作为外卖封签。

从自身配送经验出发,徐强建议,封签可加上锯齿状或鱼鳞状的防撕设计,并附上店铺图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在餐盒内加一层塑封。“菜品刚做好就装进餐盒,盖子很容易被热气顶开,塑封不仅封口效果良好,还能解决骑手最常面临的洒汤困扰。”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为化名)

相关阅读:
加快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 坚决打击涉诈犯罪活动 记者调查:无货源开网店真能轻松挣到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