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来源:央视网

不知从何时起,

出门吃个饭,

不带手机可能真吃不成。

很多餐厅都要求电子支付,

甚至还有餐厅不再提供纸质菜单,

只能扫码点餐。

店家要求用餐者关注餐厅公众号、

注册会员或者授权提供个人信息后,

才能扫码点餐、获得打折优惠券。

根据某媒体2021年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537名参与问卷调查的网友中,

有86.8%的网友

曾被强制要求扫码点餐,

在这其中,

又有78%的消费者

被要求过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点餐,

66.3%的消费者

则被要求过授权商家或者第三方

获取地理位置、账号等信息后才能点餐。

菜还没端上来呢,

姓名、性别、手机号、

身份证号、地理位置等信息

都已统统交了出去。

难怪有网友感叹:

“我就吃个饭,

要我身份证号干啥?”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任何事物,

流行都有其流行的道理。

扫码点餐确实带来了便捷。

比如,

不接触纸质菜单比较卫生,

省去排队等待的无聊,

“社恐”人士可以慢慢选……

对餐厅而言,

更是省去了不少人力成本。

双方之间也能减少

因为口头交流产生的理解偏差。

这本是一件好事,

但随着普及度的提高,

一些店家加了“自选动作”:

完全排除了纸质菜单这一选项。

这不仅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极不友好,

一些商家为促成二次消费,

无节制地推送广告,

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安宁权。

顾客就是想安安静静吃个饭,

为何非要被拉着强行了解

董事长的讲话内容和餐厅的运营情况?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个人信息的索取和使用不能没有边界。

去餐馆吃饭,

店家专注口味、卫生和服务就好了,

没有必要收集“来自哪里的谁在点餐”。

这是一个以点餐为流量入口的

过度索权的行为,

超出了合法性、必要性和正当性的范畴。

此外,

信息被提供软件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获取后,

经过大数据处理,

可以轻松形成的用户画像。

这些记录着个人信息、

地理位置和消费习惯的数据

一旦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会给消费者带了巨大损失。

在数据即资产的时代,

个人信息成商家的私域流量后,

被滥用的风险极大。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新技术不应成为

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

表面上提供便捷,

实则给消费者挖“坑”。

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多次提示过此类风险,

2021年3月还曾发布通知,

要求扫码点餐不能成为消费者的“单选题”,

商家应提供多种点餐方式供消费者选择,

但显然约束力有限。

在某些地区,

有些商家依然我行我素。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要想彻底解决“扫码点餐”过度索权问题,

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

呼吁商家尊重顾客知情权,

索取信息时,

告知使用期限以及退出机制。

另一方面更需要法律“露出牙齿”,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上出台细则,

明确行为红线。

比如,

扫码点餐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项鼓励做,

哪些事可以选择做,

哪些事项不能做。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改执法“运动战”为“攻坚战”,

提高处罚成本,

严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并将此类监管扩展到“扫码入园”

“扫码购物”等领域,

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编辑:文柯松

责任编辑:瑞雪

来源:央视网

网购退货 59.4%受访者直言流程繁琐 美媒:谷歌不给你看的东西 跟踪用户行为、对自己服务优先排序引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