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维鹏
编辑/郑玄
电商平台用户数增长已基本见顶,为了多赚钱,平台只能想办法让老用户多花钱。
阿里巴巴 CEO张勇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的重点已经从用户的增长,转变为用户的留存和 ARPU(每用户平均营收)值的增长。京东 CEO徐雷也是这么想的,他在 Q4财报电话会上提到,京东未来将更追求用户购物频次提升,不再追求单一指标增长。
3月 10日,京东发布 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整体来说并不乐观。京东 2021年全年营收 9516亿元(1493亿美元),同比增加 27.6%,和阿里巴巴比相对稳健,但当季亏损 52亿元,这已经是其连续亏损的第二个季度,而这种亏损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这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将进入低利润状态,彻底转入存量竞争的阶段。这对电商平台的挑战也很清晰:靠什么让用户在自己的平台多花钱?
关键时刻,还得靠卖家电
2021年京东零售总收入为 8663亿元,同比增长 25%;其中四季度收入 2498亿元,同比增长 21%。低于全年增速。
来自:京东财报
目前,阿里、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都在 9亿左右,京东的年活用户在过去一年增加了将近 1亿人,达到 5.7亿。
每年有双十一的第四季度是电商旺季,2021年阿里“偃旗息鼓”、京东大力宣传下的情况下,京东新用户仅增加了 1800万,增速反而不如前几个季度,低于市场预期。作为对比,已经接近电商用户规模天花板的阿里,Q4季度中国国内市场年活跃用户为 9.79亿,较上季度增加了 2600万。
一方面,双十一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已经不再有过去的吸引力,参加的人越来越少。电商分析师、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曾告诉极客公园,目前商家已经趋于冷静,处于“躺平”状态,不再赔本赚吆喝,双十一期间也不会有很多的促销力度,很多中小商家甚至不参与。现在看来,在双十一期间大力做宣传的京东,并没有取得很好的转化效果。
另一方面,“二选一被禁止后,受益最大的可能并不是京东。被『解禁』的服装、美妆品类本来也不是京东的强项,受益的可能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他说。
比如,京东 2021年的全渠道(包括同城零售等线下渠道)的 GMV是 3.2万亿元。对比来看,快手 Q2电商交易额 1454亿元,同比增长 100%,快手 Q3电商交易额 1758亿元,同比增长 86.1%。抖音电商业务 2020年 GMV超过 5000亿,2021年可能会接近 1万亿元,约为京东的三分之一,追赶迅猛。
面对抖音、快手的进攻,京东、拼多多、阿里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就是防守,尽量别丢“地盘”。
百观科技《2022年 1月线上消费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 1月,抖音服装类的 GMV已经超过天猫、京东。这一部分市场份额很大一部分是从淘宝“抢食”而来。海豚社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商的市场中,京东占据了 20%的市场份额,两年上升 3.7%。反观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虽为 52%,但四年时间下降了 17%。
来自:京东财报
京东的电商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块是来自自营商品的销售,一部分来自第三方卖家的广告和佣金。具体来看,京东自营的增长相对稳定,而来自外部卖家的收入增长则明显放缓。
先说京东自营,如上图所示。Q4电子产品及家电收入为 1409.3亿,同比增长 21.6%。日用百货收入 937.4亿,同比增长 22.7%,略低于三季度 29.4%的增速。
3C电器属于“计划性”消费品,而抖音的服装、美妆等产品往往属于“冲动型”消费,人们在这两个平台上购买的东西不同,所以目前来看抖快等新电商的崛起没有对京东 3C产生冲击。
至于日用百货品类,Q4京东以日用百货商品为代表的一般商品收入同比增长了 22.7%,在产品收入中占比达 39.95%。2021年全年,在产品收入中占比 39.6%,与 2020年的 38.5%相比基本持平。
社区团购、新零售超市等渠道的崛起,瞄准的都是日用百货品类,这些都给京东这一板块的增长带来了影响。
此外抖快等“新电商势力”崛起后,也对京东平台上第三方卖家造成了不小的分流——当商家把更多广告费投到抖音、快手电商时,势必会减少在京东的投放。财报显示,2021年 Q4,来自第三方卖家的佣金和广告收入为 222亿人民币,同比仅增长 27%。作为对比,2021年 Q1,京东佣金和广告收入的同比增速还能达到 48%。
京东在 3C领域的竞争压力不大,争夺日用百货品类才是当下之急,而反攻线下是京东的一种办法。
去年十一月,京东和达达集团联合,与沃尔玛、永辉等超市和药店、便利店合作,为他们提供配送和仓储服务,来提升自己“日用百货”品类的市场份额。此项业务可以理解为,京东版的“饿了么”。
而在电器品类的防守上,京东开始铺设更多的各类实体店,比如“京东家电专卖店”。不同于传统店铺,合作店主不需要在备货、物流和安装上投入,而是采用代客下单的方式在京东完成交易。但这种方式吸引用户的效率如何,还需要时日观察。
下沉市场中的京东家电专卖店
把渠道铺向线下和下沉市场,京东寻求新增长点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如何解决盈利问题,才是京东杀入线下后最大的挑战。作为参照,饿了么上线运营至今已走过 12年,依旧无法盈利。另外,在商超的即时配送领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都无法证明目前这个商业模式能够持续盈利。
新业务烧钱换不来市场
下沉市场一直是京东的痛。拼多多由于用户规模优势,和早先建立的用户心智,不靠价格战的话,模仿者“京喜”很难从拼多多的地盘上抢走份额。
Q4财报电话会上,当被问及下沉市场的增长策略时,京东 CFO许冉表示“京东希望逻辑可持续有质量增长,会更关注用户质量和精细化运营”。言外之意,这多少意味着京东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下沉市场的“躺平”。
财报显示,京东的新业务(京喜、同城零售、科技创新)仍然没有跑通。而京喜、同城零售也是京东布局下沉市场的核心任务。2021年,京东新业务营业亏损达到 106亿元,去年同期为 47亿元,而 2019年同期这项数据为 10亿元。
不仅持续烧钱、持续亏损,更大的问题是没能从竞争对手阿里、拼多多、美团那里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根据社区团购媒体“开曼 4000”报道,在社区团购领域,美团和拼多多已经遥遥领先。
2020年,退居幕后的刘强东“出山”亲自带领社区团购业务,后来又成立聚焦下沉市场的京喜事业部,但进入 2021年下半年以来其社区团购品牌“京喜拼拼”开始频繁关闭网点。
京东 CFO许冉认为,京东作为一家靠供应链驱动增长的公司,以长远眼光投资基础设施,打造自己的团队和供应链。即便是下沉市场,京东也是重投供应链,包括成立类似“通达系”加盟模式的京喜快递。快递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在新网点、组建车队、购置飞机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京喜快递 2020年 3月份起网运营,年底纳入京喜事业群。
京喜拼拼
与发展不顺的新业务相比,过去十年一直是“吞金兽”的京东物流,却开始扭亏为盈,甚至开始为京东其他业务线输血。
3月 10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成为京东“最赚钱”的业务——京东零售四季度利润率 2.1%,京东物流是 2.4%。财报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 1047亿元,同比增长 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 591亿元,同比增长 72.7%,占总收入比例达 56.5%。
但在开拓新业务时,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却很难发挥出协同效应。换言之,京东自营的物流优势,在日用百货领域、社区团购、同城零售等场景很难发挥作用。
一方面,在生鲜电商和同城零售的场景下,美团、饿了么、盒马等基于新型的配送网络,往往几个小时内就可以送达,相比京东引以为为傲的“一日达”物流体系,配送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日百商品相比 3C产品客单价更低,而京东自营物流成本较高,不一定有利于商家降低运营成本。
当下,京东 GMV、核心业务增长放缓,更多靠并购和还在试水中的线下业务拉动营收数据的增长。不过,在电商行业日益内卷的大环境里,京东可以转头在物流上多赚点钱,回过头在电商领域继续内卷。(来源: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