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杨安琪
中国科技公司奔赴海外上市的规则金线终于被划出。
1月4日,国家网信办官网公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两则重磅文件。《办法》明确,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办法》规定,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无需审查;二是启动审查后,经研判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可继续赴国外上市程序;三是启动审查后,经研判影响国家安全的,不允许赴国外上市。
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说明,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将迎来更严格的网络安全审查。
这也是在2021年滴滴赴美上市后,国家网信办对于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信息安全审查的后续连锁反应。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回看,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两天后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原因都是滴滴涉及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如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出台更表现出国家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视。可以预计的是,几乎所有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都将接受网络安全审查。
中国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年前。
当时,新浪为了满足国内监管和公司海外上市的双重要求而找到的一套复杂的组织架构体系: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架构,即可变利益实体,又称“协议控制”。
在该构架下,外国投资者通过一系列协议安排控制境内运营实体,可取得境内运营实体经济利益,但无须收购境内运营实体股权。
这种设计让中国创业公司得到了国际投资者在资本上的早期支持,同时,也让国际资本在中国公司上市后退出成为可能,大批美元基金由此受益。
此后,新浪开创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赴境外上市模式,其VIE架构更是被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所借鉴。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等赴美上市公司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和架构。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和现在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彼时互联网公司更多存在于PC端,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个人的金融、出行、社交等全方位立体数据已经被互联网公司掌控,“数据”也已经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安全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另外一个话题是,之所以中国公司更愿意赴美上市,原因有二:首先,普遍认为美国资本市场估值更高;其次,无论纽交所或纳斯达克,其流动性更强。一些中国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设计了VIE架构,为其最终赴美上市做准备。
外界认为,对于更多中国科技公司来说,香港上市可能成为未来的选择之一。但香港上市也利弊各半。其利好在于,在香港可能不必触发网络安全审查机制,并且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国际资本亦可流通。
PAC资本在一篇文章中认为,香港投资者传统上喜欢重资产、盈利、能分红的公司,包括金融、地产和消费品/零售行业。他们并不喜欢新经济公司,对不赚钱公司的容忍度很低。而美国则恰恰相反,投资者认可尚未盈利的新兴公司,这也解释了为何此前特斯拉、亚马逊等长期亏损的公司依旧在资本市场取得较高市值。
并且PAC资本指出,港交所一直没有AB股,以至于阿里选择了去美国上市,后续为了吸引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来香港二次上市,港交所推出 AB股。但是,这个规则并不是给中小互联网企业准备,本来针对的就是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者体量大的公司。中小企业是否在其范围内,还尚不可知。而AB股制度,直接导致创始人是否可以完全控制公司。
无论在哪里上市,现在看来,中国科技公司在创业之初不仅要考虑自身架构问题,数据安全,也应该成为公司成立之初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