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利用隐私精准营销,婚恋平台有“病”得治

文/曾校

在后台随意查看会员的个人信息,掌握用户择偶偏好后通过短信、电话进行“轰炸式”营销;销售人员专业身份多为作假,靠话术吸引消费者到店付费办卡……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线下门店为了提高销售业绩,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婚介服务市场秩序。

网络婚恋交友平台问题缠身,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门就曾联合开展“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依法关闭128家严重违规失信婚恋网站(含网站婚恋频道)。2019年至今,多款婚恋交友APP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通报要求整改。江苏省消保委也在近期约谈了5家婚恋平台,要求他们针对退费规则不明确、宣传承诺不兑现、会员信息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抓紧整改。虽然婚恋头部平台都强调,在保护用户信息、财产安全等方面已采取必要措施,但各地消费者投诉平台泄露个人信息、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恶意扣款、退费难的情况始终不断。可见从表态到落实,婚恋平台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无论是在线上面向广大普通用户收取会员费,还是在线下通过一对一专属红娘、交友活动等形式赚取服务费,婚恋交友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向目标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用户个人信息是平台最为看重的商业资源,管理时也最容易出问题。从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到信息存储加密功能付之阙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守,都有可能让用户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梳理近年来各类网络诈骗案件,婚恋网站是发生重灾区之一。如何跳出用户投诉不断、竞争生态畸形扭曲的恶性循环,是所有婚恋平台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诚信守法是经营之本。婚恋平台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今年4月,因侵害消费者权益,某婚恋平台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32万元。这一个案从侧面印证,日益健全的互联网平台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的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让法治之网越织越密。国家整顿婚介服务市场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婚恋平台如果依然铤而走险、阳奉阴违,无异于自起沟壑、自绝前路。

巨大的婚恋市场,决定了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还有不少潜力可挖。规模化扩张固然是商业变现的内在逻辑,但良好的用户体验、完善的信用体系,才是平台不断赢得用户青睐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台与其在查人隐私、身份造假、当“托”捞客的低层次竞争中内卷,不如虚心接受消费者投诉、认真听取相关部门的整改意见,通过开展内部自查、全方位规范管理等手段,把自己改造成真正适合市场需要的婚恋中介。老老实实办企业,真心实意服务用户,这既是遵从法律规范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自身公信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翻看各大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的官网宣传,真实、优质、严肃是常用的关键词。这是企业对自身形象的市场定位,更是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期待婚恋平台早日祛除各种顽疾,回归发展正轨。在经营面扩大的同时,主动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让用户能够真诚聊天、放心见面、愉快恋爱,婚恋平台才有可能为更多单身男女完成高质量的撮合匹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关阅读:
天津消协警示“58同城”:请珍视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一些“元宇宙游戏”App成诈骗陷阱 谁在吹“高科技”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