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日绫波编辑/九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
这个周末,“阿里女员工自诉被灌酒后遭客户和领导性侵”的新闻冲上热搜。岛叔看后气得发抖:这位女士在受到侵害后先报警、再向公司有关渠道申诉,但十几天没得到回应,最后逼着她在公司内网发帖、在公司食堂拉横幅发传单并捅上网,此事才终于得到重视。当晚,阿里CEO张勇表示,“震惊、气愤、羞愧”。
张勇的回应(图源:网络)
目前,相关涉事员工被开除,公安机关也已介入调查。
一
但有一说一,这事足够让阿里震惊、气愤且羞愧。自家员工按照正常渠道跟公司要说法、求正义,各级主管却层层沉默或拖延,最后员工不得不铁了心“豁出去闹”。这对当事人来说,既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又绝对会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社会舆论理应感到愤怒,因为这种劝酒后实施可疑性侵的行为发生在任何地方都不应容忍。这已经超出了一般认知内“职场性骚扰”的范畴,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社会舆论也有理由对阿里感到愤怒,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市值以万亿计的巨头,内部竟然发生此等恶性事件且维权流程漫长不力;一向标榜优越价值观的技术“新贵”,却拥有如此畸形落后的酒桌文化,的确令人对“受尊重的公司”形象多了几分怀疑。
有人说,这事暴露出了阿里的“大公司病”:组织叠床架屋、中间层明哲保身,失去了互联网组织扁平决策的快速反应,层层推诿的办事流程在处理员工利益时颟顸迟疑,见事慢、少决断。
这种思考似是而非。阿里当然有效率,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效率自不必说。比如此前内部开除写程序抢月饼、“违反公司价值观”的员工只用了几小时,效率很高。此事发酵成舆情后的处理速度也不慢,开除涉事员工、高管引咎辞职等通报一两天也出来了。
所以问题不是公司有没有效率,而是为什么偏偏是性骚扰、性侵的问题被漠视和延宕。
当事人描述(图源:网络)
二
我们可以从后续的一些报道中窥见端倪。比如,当事人辩称这只是“过度亲密”,济南华联的客户说这是“酒桌上正常搂抱”,而阿里巴巴合伙人轻描淡写一句“大家发挥随意”,转发文章中又赫然一句“关你屁事”,更让很多网友出离愤怒。足可见这些人打心眼里不认为这事犯法,甚至觉得“小题大做”。
由此可以想见,相关中层此前漠然处之,或许是觉得警方结论没出来,想哼哼哈哈抵挡过去?甚至觉得这种事很常见,是投诉员工自己在“大惊小怪”?比如投诉的员工在自述中透露,相关中层就认为,长期出差,问题肯定会发生;而要避免此类事件,以后可以不招女生只招男生。这都什么逻辑?!不应该是看见一只蟑螂,就要考虑是否有一窝蟑螂吗?对蟑螂见怪不怪,只能说明很可能已经身处蟑螂窝了。
这也难怪事情发生后,有网友会联想到一些企业内部培训时存在“破冰文化”,即在新员工入职、融入团队的团建活动中搞一些擦边甚至露骨的色情游戏。随后,阿里称网上流传最热的“破冰”截图是谣言(划重点:“截图是谣言”),但不可否认,这种低俗的公司文化在一些互联网大厂中不同程度存在。
处理决定中的“过度亲密”(图源:网络)
三
这些年,互联网领域站在风口,集中了大量的热钱资本,钱好赚、员工多,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想干。这种风气让一些互联网企业和从业者很“飘”。
比如,此前有新闻说,某互联网公司热衷于请日本AV女优来公司或年会现场,号称给男性程序员进行“心理按摩”“激励”;有互联网大佬在员工婚礼现场张口就是黄段子,公司居然还拿来做公共传播;有些人把公然违反劳动法的996当成福报到处宣示;一些直播网站、门户网站起家同样“深谙人性”,靠色情擦边球、三俗广告引流……
无论是畸形的“破冰”还是酒桌上的灌酒风气,本质上都是精神控制,是职场PUA。它的逻辑是:如果你能接受放弃底线、在同事面前暴露隐私、做大尺度的游戏和玩笑,那就没什么好“惜身”的,没什么不能放弃的,能服从,能抗压,能过度加班,能放弃休息,能为公司利益“牺牲”。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中,你当然窥不见底线。
可这是一个文明社会中正常的公司文化吗?员工来公司工作,凭什么要交出这么多个人隐私、放弃廉耻?尤其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作为同行和商业的示范,社会期待着这些头部互联网公司能勇攀科技高峰、履行社会责任,带头建设健康的公司文化、保护员工利益,而不是浸染在不良社会风气中与之同流合污。
我们常说大公司要有社会责任,这绝不等于有钱捐点给社会就行,而是既要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也要代表社会的先进文化。就这点来说,一些大企业不能被商业逻辑带歪了发展,要切实承担起内部对员工个体、外部对社会整体的引领责任。
此次阿里事件发生后,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妇联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并研究相应措施。个案在舆论关注下有望尽快得以解决,但必须敲响警钟,以此事为鉴、为戒,对职场上各类畸形公司文化、商业潜规则来一场整顿。公司员工权益的维护不应仅依赖某家公司的“内部独立调查机制”,更该有外力和公共力量加入其中,促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