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夜读|没有互联网,人类行不行
作者/白晶晶
水灾过后的郑州,手拎一袋冬瓜和洋葱,一位中年男子走到生鲜超市门口。手机没网,结账这件事,困住了他和店主。搜刮钱包无果,男子从裤兜掏出一盒煊赫门香烟,实现了以物易物。
上述内容,源自最近一篇刷屏文章——《当一座城市忽然失去互联网》。那场极端强降雨,引发断水断电断网,也让郑州人的生活一夜回到过去。
共享单车骑不了、网约车打不到了、微信支付宝打不开了、外卖无法下单……互联网的“消失”,无异于一次数字化“返祖”。
当然,这段经历极端特殊。翼龙救灾无人机已数次飞往郑州,提供网络支持。经过紧急抢修,不日通讯即将恢复。
不过,不少网友脑洞大开,将之视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兔子洞。假若穿越到平行时空,没有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失去互联网,人类何以自处?
互联网始于1969年,第一台苹果手机诞生于2007年,微信上线于2011年……相比千万年的人类进化史,网络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只在电光石火一瞬间。
其实,仔细看看我们身边,也只有00后、10后被视为互联网原住民,其他几代人皆经历过“网络史前时代”。人类有个习惯,总会不由自主地美化过去的记忆。谈及没有互联网的那些年,人们不约而同描绘出一幅桃花源——
“放学后,小伙伴相约跳房子、打弹珠、跳皮筋……没有手机的饭桌,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甜。人与人面对面,大家相谈甚欢。远隔两地时,也可打电话用声音纾解想念。”
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就像张爱玲写的,娶了红玫瑰,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久而久之,互联网的便捷被视作理所当然,视角更多投射到过度依赖网络给生活带来的隐患。
几年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说过,“我们已经成为了那种靠机电装置维持生命的人了,试试把手机关上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幻肢综合征是什么意思。”一语成谶,现在手机似乎真的成了人类难以割舍的器官。
2019年,深圳一位90后导演进行了“断网48小时”实验。实验中,他从第一天的孤独焦虑、无所适从,到后面的玩滑板、逛公园、与朋友聊天,打开许久没看的书,与家人沟通等等,似乎断网让他找到了更平静美好的生活。
其实,线上线下的人间美好一直都在,关键取决于人类如何选择。就像《当一座城市忽然失去互联网》结尾处写的那样,即使没有互联网,人们拥有的同理心、责任感、互助互通的本能,依旧维持着城市的运转。
网在不在,可能没那么重要;人还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