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手机App“轻松借钱”背后风险不可不防

原标题:手机App“轻松借钱”背后风险不可不防

苑广阔

点开“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啰出行”等App,显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钱”;点开“58同城”“美颜相机”等App,显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钱”……据新华社报道,不少手机App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借贷功能,并以低息、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业内专家证实,App“借钱”满天飞,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近段时间,手机用户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手机App具备了借贷功能,甚至一些和其主要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App,比如拍照、办公软件、网约车等等,都纷纷上线了借贷功能。而且,几乎所有可以借钱的App,都在标榜自己利息低、放款快、额度高,恨不得所有人都去找他们借钱。

多数情况下,个人要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很难的,需要各种证明和手续,最后还不一定能够获批。为什么一些手机App借钱会这么容易?这些App显然不是在做慈善,一些经不住借贷App宣传诱惑的人在上面申请借钱以后才发现,“轻松借钱”的背后,可以说套路满满。

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某款App宣称借款额度最高达到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当网友按照App内的要求填写完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一下子涨到了23.4%。而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多名用户投诉称,一些App里的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这些具备借贷功能的手机App,通过各种各样无所不用其极的诱导方式推广自己的借贷业务,势必会导致一些风险意识差,对金融借贷了解不够,同时消费自控能力差的群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要么是在各个App之间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要么因为欠款太多无法按时偿还,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每天总是被各种讨债电话所困扰不说,还会影响个人征信,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大麻烦。

手机App的借款乱象,不能再继续乱下去了。政府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尤其是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不能什么App都可以“轻松借钱”。比如在平台的借贷资质、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都应有更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借贷业务有序、有度发展。

作为手机用户,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那么高,花钱又缺乏节制的年轻人,面对各种借贷App的诱导、营销攻势,更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定力,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其所谓的无抵押、低利息、放款快,否则一旦陷入其中,必将麻烦缠身。而行业监管部门也不妨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

相关阅读:
央行警告: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 开机广告关不掉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