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云知声撤回IPO “AI语音第一股”成空

云知声撤回IPO“AI语音第一股”成空

本报记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2月19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已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这距离云知声提交IPO申请仅3个半月时间。

2021年被业内广泛视为人工智能(AI)产业大年,目前包括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格灵深瞳、优必选等多家AI公司都在争抢A股科创板上市“门票”,欲借公开募资为高投入、持续亏损的业务发展“补血”。在这样的背景下,云知声距离上市“临门一脚”时却主动撤销IPO申请,不免引发业界诸多猜测。

云知声CEO黄伟向媒体回应称“先发展业务”。对于撤销IPO的具体原因,《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黄伟采访,黄伟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现在不方便说”。

记者从多名来自审计、券商、法律方面的人士处了解到,像云知声申请上市后又撤销的案例近来并不算新鲜,撤销的原因类型很多,如信息披露完整度与准确性有问题、业绩下滑、现场检查、“带病”申报等,包括云知声在内的公司撤回IPO申请,与近来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也不无关系。

“AI语音第一股”落空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是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营收分别为6114万元、1.97亿元、2.19亿元、8469万元;净亏损分别为1.74亿元、2.14亿元、2.92亿元和1.12亿元,3年半里累计亏损额近8亿元。

记者梳理对比了多家AI公司财务数据注意到,云知声在报告期3年半里的毛利率水平一直在30%左右,2020年上半年为31.66%,相较于其他申请IPO的AI企业,这一数据偏低。

在AI芯片热潮中,云知声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投入553.03万元、1166.93万元、6071.15万元和1755.80万元。目前,云知声“雨燕”和“蜂鸟”系列芯片已开始量产和规模销售,“雪豹”车规级芯片尚在进行稳定性测试。

从营收结构来看,云知声主营业务包括3部分,各部分的占比呈现较大的变动: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即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智能语音工具产品等,营收占比由2017年的97%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28%;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主要面向酒店、社区、住宅、医院等特定场景,2020年上半年,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收入在总营收的占比超过67%;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近5%。

值得一提的是,云知声在招股书中提及智慧医疗领域,称公司“语音病历录入系统优势地位显著,市场占有率高达70%,病历质控系统逐渐发力,目前市场占有率约30%;公司智慧医疗类产品已在近百家三甲医院中上线使用”。

然而,就在招股书披露仅1个月后,这一组市占率数据遭到A股上市公司科大讯飞(48.210,-1.02,-2.07%)(002230.SZ)的质疑,后者通过覆盖医院数量、收入、应用场景等维度数据对比,称云知声在智慧医疗领域70%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失实”。针对竞争对手科大讯飞的这一质疑,截至记者发稿,云知声官方并未给出任何回应。

科创板监管越发严格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些企业实际是被动终止IPO流程的,但也会出现企业主动撤销的情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先申请后又撤销IPO申请的案例并不罕见,原因有许多,像信息披露的完整度和准确性有问题、出现“突击入股”的情况、募投项目及资金额度是否合理等。

记者注意到,“跟风”申请科创板上市又撤销的企业不止云知声一家。根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自2020年12月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有25家企业的IPO状态更新为“终止审查”,2020年全年终止IPO的企业数量为29家。

一位A股观察人士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监管机构对科创板的上市关口把控日趋严格,最为突出的就是2021年1月29日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是指针对申请在境内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的企业,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作为检查机构,在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一定方式对其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而IPO现场检查规定的出台,预示着监管部门对IPO入口关的严格强化,给予那些抱有侥幸心理“带病申报”(指那些自身有问题、不符合上市发行条件就申报上市)的公司以严厉打击。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云知声撤销IPO申请背后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一举动表明AI产业虽然是风口,但是能否打开应用场景、是否具有落地价值才是AI公司能否上市成功的关键。如果光有算法和“故事”,不足以支撑其IPO之路,资本市场更期待能够有实物存在的人工智能。

相关阅读:
“人人影视字幕组”被查 知识产权保护容不下“拿来主义” 叮咚买菜“烧钱卖菜” 融资断档谋上市“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