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你能接受被“微信分手”吗?

以前分手,回家收拾行李,给他/她留一封信,拎着箱子就走了,如今在社交网络时代,我们分手更容易了,但我们还能真的完全分手吗?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张星云

为什么不能当面讲清楚呢?

“对不起,我们分手吧。”

“你在哪里?我去找你。”

通常微信聊天进行到这里,两人很可能就不会再见面了。懦弱、残忍、冷漠、绝情,这些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通过微信分手的人,不管那条微信写得多坦诚、多周到、多温柔。

尽管大家都口口声声说自己会选择当面说分手,但现实是,微信分手正在成为主流。早在几年前,美国公司SimpleTexting做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美国“80后”“90后”表示不喜欢通过短信、微信、社交媒体或者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分手,但62%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分手过。更新的调查显示,对于年轻人来说,微信分手要比面对面分手更“不尴尬”。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

法国临床心理学专家马特·特兰泽说,实际上微信分手越来越多的原因并不是这一代年轻人更无情、更自私,而是可能因为时代使然,社交软件和交友软件的大量使用,让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改变了。

在旧时代,恋爱都是从有血有肉的相遇开始的,往往是在一次聚会上,他或她是朋友的朋友。人们是相互认识的,如果遇到一个渣男或渣女,朋友圈内会迅速传开,人们也会在意自己的名声。

如今,线上约会软件Tinder拥有5000万用户,年收入超过8亿欧元,是全球用户最多、赚钱最多的交友软件。用户只要通过Facebook登陆,选几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开始浏览对象。当你觉得对方合你眼缘,就向右滑动照片,没有兴趣则向左滑。当两个人彼此都选择向右滑动的时候,就能够搭话了,国内流行的“探探”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人们相当于更多地从网络匿名状态开始一段感情,也更容易倾向于通过网络的方式分手。

《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剧照

《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剧照

为什么不能当面讲清楚呢?“我怕我对着他就狠不下心,这种事情不适合见面谈。”“如果真的看到对方,有很多话是说不出口的。”

用微信分手,可能是现代人的最佳躲避方式——不用面对对方的眼泪、怀疑和质问,不会出现当街下跪求挽留的情侣,抱头痛哭重新和好的情侣,一方哭着喊着承诺自己再也不会这样的情侣。微信就成了一个挡箭牌,阻断了对方所有想要挽留的机会,以冷漠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伤害,付出的情感成本最低。

《女神降临》剧照

《女神降临》剧照

被微信分手的人会觉得对方欠自己一个面对面解释的机会,这种“单边性”会造成巨大的痛苦。美国心理学专家洛伦·豪(Lauren Howe)认为,除了所有分手形式都会产生的创伤之外,被微信分手的人还因无法自我表达以捍卫自己而产生巨大的失望感和自我怀疑。他和同事曾在一项研究中对上百名分手的人进行过访谈、观察,发现大部分还深陷于上一段感情的人,都认为与前男/女友之所以分手,是因为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得不好。

你能接受被“微信分手”吗?

他们其中的一个采访对象说:“一切都挺好,但突然,他就不和我说话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也许是他认为我控制欲太强了,把他吓到了。”这种对分手的认知误差最终更深入地影响了他们,甚至他们已经开始了下一段感情,依然会因上一段感情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价值。

分手之后

纽约大学学者斯托尼·布鲁克(Stony Brook)曾发表过一篇论文,认为分手后的痛苦程度相当于戒毒时的感受,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和感受是那么的不可控。

他与美国《时代》周刊合作调查,邀请新近分手并依然想念对方的15名大学生提供一张前男/女友的生活照片,让这些大学生戴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先看前男/女友的照片,再让他们做数学题,再看普通朋友的照片。科学家们通过脑部磁共振成像发现,他们观看前男/女友照片时大脑反应的部位,属于控制动机和奖励的部位,不仅是与毒瘾有关的主要区域,也是控制身体物理性疼痛的脑部区域。所以被分手,真的会产生物理性疼痛。

你能接受被“微信分手”吗?

以前分手,回家收拾行李,给他/她留一封信,拎着箱子就走了,如今在社交网络时代,这不可能了。社交软件让人们能够迅速认识、迅速恋爱,也却让分开变得比以前更复杂了。

她走了,但她却依然随时随地在我的朋友圈里。她去朋友家喝酒了,她去什刹海滑冰了。和谁滑的?她又去度假了,谁给她拍的美照?她看起来好开心啊。她的微博新加了谁为好友?她最近又给谁点赞了?甚至注册个小号去窥探对方。与此同时,还要在朋友圈里把自己的生活假扮成幸福、美好,要让她看到我自己过得也很开心。

你能接受被“微信分手”吗?

心理学家米歇尔·斯托拉(Michael Stora)说:“在分手后的第一阶段中,人们会反对自己、怀疑自己,与前男/女友的美好回忆会不断地折磨自己,因此这个阶段的心理辅导主要是让被分手的人接受,对方不会再回来了。”

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Facebook用户曾在上面“监视”过自己的前男/女友。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心理学家塔拉·马歇尔(Tara Marshall)和他的团队在追踪了464名Facebook用户和他们的情感生活后发现,分手后保留不删对方的好友关系,会妨碍他们走出这段感情。

“有些受访者会每天看20次前男/女友的账号主页。”塔拉·马歇尔说,如果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行为,就像是夜晚躲在他/她家外面,看他/她卧室里透出来的光影。“保持前男/女友的视觉存在,对被分手对象来说太有诱惑力了。这种痴迷,就像是毒瘾。”

你能接受被“微信分手”吗?

即使在社交网络上删了对方的好友关系,但你们的共同朋友还会在社交网络上晒照片、链接、评论,对方的日常生活片段依然会永不停歇地涌向你。即便没有共同朋友,社交网络的算法也会将前男/女友的信息不断推送给你,因为他/她曾经是你的软件中最受欢迎的人。

最初社交网络是没有屏蔽功能的,这一功能的出现,就是因为网络分手。

2015年,在产品经理凯利·温特斯(Kelly Winters)的主导下,Facebook终于推出了“屏蔽”功能:你可以选择不看关于前男/女友的朋友圈,也可以选择让他/她看不到你发布的朋友圈。

《继承者们》剧照

《继承者们》剧照

Facebook的个人简介中是可以选择恋爱状态的:与×××谈恋爱/与×××结婚。此后,当用户在个人简介中更改恋爱状态的时候,Facebook系统就会自动推荐屏蔽功能:是否要在朋友圈里屏蔽他/她?是否要自动把以前你发的朋友圈里有关他/她的信息删除?当你再想发朋友圈或者发私信的时候,他/她还会出现在系统推荐名单里吗?这样一来,分手后即使不删除对方好友关系,也可以体面地疗愈自己,面对现实了。

相关阅读:
因未上报直播处置情况 斗鱼关联公司被武汉文旅局行政处罚一万元 李彦宏:已确定与吉利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CEO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