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CNNIC第47次调查报告: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

第四章互联网政务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较2020年3月增长21.6%,占网民整体的85.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政府服务老百姓的落脚点。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和把握全球信息革命最新发展趋势和特点,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服务支撑。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关键进展。一方面,各类政府机构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化,服务种类及人次均有显著提升。全国人大建设完成法规备案审查平台;全国政协开通委员移动履职平台进行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1.4万余条意见建议;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推进,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文书9600余万篇,累计访问量突破450亿人次;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版启动试点应用,开启新时代检察信息化办案新模式[1]。另一方面,各地区各级政府“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广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继“粤省事”小程序后推出“粤商通”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构建整体推进、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基于“浙政钉”“浙里办”等应用实现“一次不用跑”服务,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平台“一张网”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联合国数据显示[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7948,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本次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我国在线服务全球排名的大幅提升,与我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大力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心与行动密不可分。一方面,平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跑”转向“网上办”,全方位提升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区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区域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标杆,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理程序,以网上服务打造便企利民贴心服务的新名片。截至2020年12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3]实名用户总量达8.09亿,其中国家平台注册的个人用户达1.88亿。另一方面,平台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大数据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用凸显;同时,为化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困扰,及时上线“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

相关阅读:
CNNIC第47次调查报告: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状况 CNNIC第47次调查报告:互联网资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