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2020美剧制作:小成本剧集出头机会来了?

新冠疫情如何影响2020美剧制作:小成本剧集出头机会来了?

时值岁末,北美各大媒体榜单已经发布了各自的“十佳”系列。这些系列的评价标准不一:舆论热度、艺术审美,或是对当下社会热点的积极参与度等,都成为各大媒体在制作必看片单时的重要因素。盘点2020美剧制作现状,我更愿意将其浓缩为三个关键词:疫情、政治与流媒体。这三个关键词,能大体涵盖2020年整体的美剧大趋势。今天,先说疫情。

疫情对2020年的美剧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延期、中断拍摄这样的制作层面上,而是已经深入到美剧的内容肌理。在此,我将疫情对美剧的影响分成了三个方面,以供讨论。

被迫中断制作的剧集,让“边拍边播”模式变得被动

疫情期间,我们已经看到有太多因剧组查出罹患新冠肺炎的成员,导致整个剧组停工的新闻。更多的剧组则选择防患于未然,在疫情还没有波及到剧组成员时,及时选择中止停拍。在这份停工的剧组名单中,不乏观众耳熟能详的知名美剧,例如网飞的《怪奇物语》,AMC的《行尸走肉》等,这些各自平台的当家剧集因为疫情的停工,会晚于既定规划的时间上线,相应地也势必会影响奖项的评选。

不过这种情况的好处是,是一整季的延迟播出,而不是半路被突然停下。而部分剧集是在“边拍边播”的过程中被中断的,CBS流媒体的《傲骨之战》便是一例,该剧在今年四月份上线了第四季的首集,以周播制的形式播出,随后,相继经历了断更和季中被迫完结,一部原本预定了一季10集的剧集,只完成了7集的工作,这样本季的故事结束时其实是处于一种没有收尾的状态中,而原本剩下的本季几集与被续订的第五季合并,整合到下一季打包播出。

与《傲骨之战》有相似经历的则是同属于CBS旗下的有线台美剧《亿万》,该剧的第五季原本有12集的体量,在播出了前七集之后,也被迫选择了断更,何时续上,也要看北美疫情的形势。很明显,疫情对“边拍边播”的剧集是很不友好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的长篇系列剧的情节断点,并不是内容团队设计出来的,而是被动地仓促收尾。网飞的一次性上线全集模式,便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如果疫情中断了剧集的制作,制片方只有等恢复制作,完成全片,才可交付给网飞。

大量的疫情主题剧,有多少经得起考验?

美剧素来就有对社会议题的即时性编写的传统,以故事的方式,让剧集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对接。在受到疫情影响的这一年,我们能看到许多平台开始制作疫情主题剧,选择制作疫情主题剧,除了对现实发声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疫情主题剧的拍摄在疫情条件下相对容易,这类剧集的特点是体量小,单集时长短。

隔离条件下的封闭环境,成为这类剧集的故事背景的发生地。例如,Freeform推出的限定剧《新冠时期的爱情》一共只有4集,以4个家庭故事穿插的编排方式,来重新审视爱情和家庭这类老生常谈的主题。而BBC的《舞台剧》(这部其实算英剧)也以新冠疫情打断了一出舞台剧的排练为由头,讲述舞台剧演员在隔离状态下努力训练的故事。

这些以疫情为主题的新剧巧妙地让剧集变得“精简”,有效避免了剧组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当然除了纯粹的疫情主题新剧,一些老剧也开始加入与新冠主题有关的剧情,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改编自韩剧的《良医》,《良医》在今年播出的第四季中开篇设置的背景就是新冠肺炎已经在剧中设定的城市中传播了数个月,剧中的医务人员角色置身于疫情环境下,要为抢救患者做出极大的努力,而接下来要播出新季的《驻院医生》,也同样让主人公开始直面新冠疫情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挑战。

新冠与医生职业题材剧存在天然契合的特征,《良医》等医疗剧自然也有一个很巧妙的介入新冠叙事的切口。另一部值得一提的剧则是showtime播出的旗舰剧《无耻家庭》第11季(也是该剧的最终季),该剧因为新冠的缘故,甚至在开拍之前,重新编写了最终季的部分剧本,增加了角色们在应对新冠疫情时的反应。

新冠疫情带动小成本易摄制剧集上马?

在疫情期间,很多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项目剧组,在面对不可控的风险时,只好选择暂停制作。但也有一些项目,拍摄环境风险小,参演人数少,可以轻松上马,较少受到疫情的影响。而这类剧集肯定是当下平台比较看重的节目。HBO近期重启了08年开播的心理剧《扪心问诊》,除了该剧自身积累的高口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该剧拍摄起来相对容易,剧集是表现心理咨询的故事,大部分场景都是心理咨询师和患者的对话戏。

同时HBO近来还准备翻拍伯格曼的经典婚姻题材电影《婚姻生活》,将其改编为一部限定剧。熟悉原作的观众自然明白,这同样是一部典型的室内剧,大部分情境下,原版的剧情都是一对夫妻在谈话。除了HBO外,网飞也在今年发布了《审讯室》(英国版)的第二季,该剧发生的主场景就是一间审讯室,剧情全都是通过“审讯”的方式呈现。这类剧集在这一非常时期,也成了很多平台愿意积极试水的项目。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相关阅读:
至少9家科技金融平台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玖富钱包等仍在售 互联网存款下架背后:银行调高收益率暗藏风险 零售转型遭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