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蚂蚁过街,人人喊打”,这样好吗?

“蚂蚁过街,人人喊打”,这样好吗?

作者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最近几天,部分媒体和个人对“蚂蚁集团”被阻击上市一事议论纷纷,多数评论给人一种“落井下石”的不好观感,谴责声,责骂声,个别恶意中伤者也有之。不少人更是指责“蚂蚁集团”是骗子公司,早应当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出气。

这个状况并不正常,不是正常的市场批评表现,而是某种不正常情绪的宣泄。

问题在于,我们把“蚂蚁集团”批倒批臭,对市场,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有什么真正的好处呢?

可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

这个现象让我想起几十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有个商人脑筋灵活,硬是把国内一些滞销和库存的商品集中到国外市场换来了几架飞机事件。这个举动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大胆的“创新”。人们也是赞誉质疑相伴。可是好景不长,此人被起诉为“投机走私”,最后数罪并罚,被判刑入狱数载。

现在“蚂蚁集团”似乎也遭遇类似舆论处境。

当年,马云一句“银行不改变,就让我们来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惊动整个金融市场。大多数人对这句“马语”是赞许有加的,认为充满改革精神,许多人更是寄希望于”大胆妄言”的马云,能够真正付诸实践,推动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

当时人们之所以支持马云的“大话”,确实是因为市场和企业对当时的银行体系的低效有意见,政府和社会也多次呼吁银行进行必要改革,解决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当年的影子银行成为让监管机构十分头疼的问题。影子银行存在的原因,正是利用银行体系僵化,低效的缺点,利用利差和杠杆,把影子银行和”影子金融”搞得十分活跃。

最近几年,在有关政策鼓励下,小贷公司,应运而生,越来越活跃,有的地方甚至把影子银行挤到阳光下了,影子银行业务收到极大冲击,有的地方的影子银行消声遁迹。

“蚂蚁”类小贷公司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挤掉了“影子银行”的市场,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使得贷款实现了可跟踪,可追索的改变,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的特点。

至于贷款公司推行高息贷款,恶意贷款,诱骗贷款的案件,让少数人陷入还款陷阱,则属于刑事诉讼范围,超出我们正常从事金融业务讨论的范围。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掌控人,对该公司在经营理念和政策方面已经出现的错误认知提出警告,是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是在履行正常的监管职责,完全正确和必要。

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尽量减少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冲击,把消极影响降到可控范围,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未来金融市场稳定安全发展存在的可能风险的预警。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让市场出现“蚂蚁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这样对市场稳定不好,对鼓励创新不利,对实现轻松开放的营商环境不宜。

对“蚂蚁集团”的失误帮助纠正,促进其深刻改革,不要一棍子打晕打死。

我们的金融生态系统,还需要有“蚂蚁”这样的企业继续发挥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蛋壳公寓北京总部数百人维权,各地供应商集体讨薪(视频) 疫苗结果超预期:Zoom等宅家科技股周一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