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蚂蚁暂缓上市脚步,腾讯金融的下一站又在哪?

作者丨包谷

蚂蚁A+H股上市,招股市值2.1万亿,几乎要创下全球最大规模的IPO纪录,成就中国近段时间最大的一场造富盛宴。

然而,上交所3日晚一则暂缓上市的通知,让这场盛宴中断了。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和讨论监管与创新的边界。(下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了解BT财经深度观点《蚂蚁不该是个例外》)

这股风,也吹到了另一个金融科技巨头腾讯身上。

阿里巴巴港股当夜大跌8%,4日低开9.27%,市值蒸发6000亿港元。被戏称为“最强蚂蚁概念股”的腾讯控股也一度下跌4%,市值蒸发2300亿港元。而就在不久前,腾讯控股还曾借蚂蚁东风一度创造历史——突破600港元大关。

蚂蚁暂缓上市,也使得大众对于金融科技股的价值开始重新评估,腾讯金融的商业化潜力也再一次提上话题。

支付双雄并立

依托腾讯在流量、生态端优势,腾讯金融业务从第三方支付起步,目前已涉足在线支付、财富管理、小额信贷等业务,主要业务主体包括腾讯金融业务线(FiT)、微信支付&分付、微众银行等,并通过参、控股方式先后布局证券、保险、基金销售等领域。

从2013年微信开通支付功能以来,支付业务一直是腾讯金融的重要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等。

腾讯支付和支付宝,两者各有优势。支付宝背靠阿里集团的商业体系,商业性更强,月活跃商户数更多;微信支付以APP的社交群体为基础,月活跃个人用户数和日均交易笔数更多。根据官方公开数据,微信支付的日均成交笔数是支付宝的2.4倍。

蚂蚁暂缓上市脚步,腾讯金融的下一站又在哪?

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形成了双寡头的局面,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地向多元化转移。由艾瑞咨询数据,截止2020年Q1,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分别稳定在40%和50%左右。

这种市场份额的稳定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长久以来行业内在商户端和渠道端实行的竞争补贴势必下行,或企业方会将补贴升级为提升商户粘性等更高级的方式。

从短期来看,直接促进支付业务利润提高。同时伴随线上渗透的基本完成,腾讯支付的主要增量来源会逐渐向线下扫码支付转移。中期来看,微信小程序生态带来交易场景的不断拓展,叠加腾讯2B业务的积极进展,均有望对公司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构成持续的支撑。

此外,20年央行刚刚恢复的第三方支付备存金0.35%利息的政策,预计将为公司提供20亿左右的新增利息收入。

支付业务只是起点,除了各种手续费利润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金融业务的入口,进而向高毛利的金融业务二次引流。就像支付宝在13年推出的余额宝,它属于自营货币基金模式,就完美演绎了由“支付”向“财富管理”的引流路径。

支付只是起点

蚂蚁暂缓上市脚步,腾讯金融的下一站又在哪?

腾讯金融以支付业务为主,在支付对标产品上和蚂蚁几乎平分秋色。但是,在体现金融真正变现能力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上,蚂蚁的体量则完全盖过了腾讯金融。腾讯需要更多发展高毛利的金融业务,如信贷、理财、保险等。

以理财为例,微信理财通目前的用户数量在2亿左右,仅占微信用户数量的1/6,管理资产规模在1万亿左右,而蚂蚁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管理的理财资金达到4万亿。蚂蚁的资产管理规模是理财通的4倍。

信贷业务上,蚂蚁花呗及借呗已经成为了蚂蚁利润的核心支撑,但腾讯金融的微众银行还未见明显发力。

保险业务上,腾讯并未有过多的关注。主打的产品——依托微信的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户三千万,而微信月活用户为12亿。支付宝的支付界面常有直观的保险选项,而微信保险需要从小程序或者公众号才能进入。微保在客户转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营业收入725.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包含了消费信贷、小微经营者信贷、理财业务及保险业务的数字金融业务收入为459.72亿元,已经占蚂蚁集团总收入比重63%。

因此,蚂蚁的估值是以支付叠加高附加值金融服务已经释放的商业化能力驱动,而目前腾讯金融科技的估值主要由支付驱动,这一点反向说明了腾讯金融在贷款、保险、理财业务中还未释放的商业化潜力,这也是市场看重腾讯金融、并给腾讯股价带来增长空间的地方。

对腾讯来说,幸运的是,还有机会。虽然,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已经基本稳定,但金融业务仍处在发展早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中信证券、CNNIC数据、奥纬咨询数据,信贷业务,预计到2025年,国内个人、小微信贷将达到24、26万亿元;资管&保险业务,当前互联网理财渗透率也仅18%;理财业务也均具备增长前景,显示,国内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仅1.6亿人,占全体网民比例仅18%;国内个人可投资资产处在高速增长阶段,2019年该数据规模约160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287万亿元。

蚂蚁同样也面临竞争压力。蚂蚁在招股书中也直言公司面临多种企业竞争,竞争对手会在创新方面持续投资、扩张业务并提升用户活跃度。其中一些竞争对手拥有大量流量并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技术能力和财务实力。

以信贷业务为例。

通过微信生态的稳步发展,腾讯能获得更加全面的交易数据,基于微众银行的信贷服务上有望开拓更多的空间。

腾讯金融还有待发掘的大量长尾用户,正是未来信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蚂蚁,腾京东数科等作为科技服务提供商一样,通过和大量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以其在支付宝,财付通,京东金融等平台的用户流量作为基础,通过用户分析,对银行较少接触的长尾用户进行金融画像,使得信贷业务能够精准匹配平台上的长尾用户,实现变现。

此外,不久前,前平安集团高管任汇川加入腾讯,主攻保险。新闻报道称,腾讯已计划申请一张再保险牌照,通过服务直保公司切入保险业务。

腾讯金融正在以支付业务作为起点,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新生态的博弈

蚂蚁暂缓上市脚步,腾讯金融的下一站又在哪?

不同于蚂蚁基于成熟电商系统的生态,腾讯金融一开始就以社交为特色,把“微信+QQ”作为生态愿景的基础。

在QQ逐渐退为替补的当下,腾讯的国民APP微信成为了生态发展的核心。作为最日常的APP,微信超高的MAU给生态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上小程序开发技术的成熟,降低了开发成本,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生态,成为了腾讯金融最有潜力的增长点。蚂蚁在招股书中也直言微信生态的潜在威胁性。

小程序以腾讯社交体系内庞大的社交流量输出和变现为基础,一方面对生态体系内的被投公司,如拼多多,美团,滴滴,京东等,还有小程序电商,输出流量,对第三方服务、长尾等各种生态体系外场景截取流量;另一方面,通过云、大数据等挖掘更多的流量价值,反哺自身。

电商的流量变现是最直接的,直播、短视频等早已连接带货模式。可以注意到,近几年,腾讯越来越重视用微信的流量优势来发展电商变现,小程序借助方便性已经开辟了腾讯的电商阿市场。从品牌电商直连小程序到第三方电商平台直接接入,腾讯正在着手打造自己的电商闭环。

像天猫淘宝京东类的传统电商,优势在于用户存量大和推荐算法准确度高;拼多多类薄利多销路子的电商也崛起了,抖音快手靠短视频内容带货或者直播。而小程序电商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社交关系网,它包括微信群、朋友圈的私域流量和视频号、公众号的公域流量,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社区属性来定位目标人群,准确带货。

以微信推出平台自营电商SaaS服务小商店业务为例。对商家提供的服务在基础的卖货和经营能力外,小商店也能获得微信的群内分享、搜索、LBS、分享等权限,并可以内嵌到公众号、企业微信、社交广告等入口。

和微信生态的深度融合,小商店能够催化更多线上线下交易场景向微信体系转化。在加速微信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会提升微信平台的广告价值和金融服务的发展空间,如电商随之而来的消费贷,商家贷等。

蚂蚁暂缓上市脚步,腾讯金融的下一站又在哪?

微信支付可以用于拼多多、京东,支付宝支付可以用于淘宝与天猫、拼多多。线上购物支付,支付宝长久以来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在于支付宝的应用场景更多;另一方面在于阿里系电商具有大量的存量用户优势,这奠定了支付宝用户的基本盘。

以拼多多为例。

20年可以算是拼多多大丰收之年,月活用户数量上与淘宝的距离不断拉近,也分得部分淘宝天猫在电商行业的市场份额,淘宝天猫在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所占份额由2015年80%下降到2019年62%。而淘宝天猫平台作为支付宝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支付宝的交易规模增长或受到影响。

新电商拼多多的崛起,加强了拼多多和微信支付的生态结合,相互间良好的生态和流量共享。这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拼多多的交易规模越大,微信支付的生态就有越多流量。这同时也会为各种附加型金融服务提供发展基础。

在金融科技领域,蚂蚁、京东数科、腾讯,一直是三家领先。在这场东风过后,市场如何发展,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如何重估蚂蚁?还能维持住两万亿的估值吗? 受累蚂蚁暂缓上市,美金融科技股整体低迷,A股蚂蚁概念股齐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