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马云阿里巴巴供图

马云阿里巴巴

供图

相关新闻:马云卸任演讲:没想到等了10年的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北京、杭州报道

2019年9月10日是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9月9日收盘,阿里巴巴的市值定格在了4628.63亿美元,稳居全球前十,是市值最高的中国公司。

但时间拉回到1999年,在杭州湖畔花园小区的一所150平米的民宅里,35岁的杭州电子工学院前英语老师马云和17位创始人一起凑了50万元,决定要做其实还没太搞明白的Internet。这个公交车坐到终点站、还要打三轮车才能到的地方,成为了日后阿里巴巴传奇的缘起之地。

二十年时间,阿里巴巴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庞大的“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18罗汉”变成了超过11万阿里人,而马云当年吹过的那些被人嘲讽的牛皮,也一件件变成了现实。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阿里巴巴是数字经济浪潮中,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样本。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到一个横跨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等领域的数字经济体,二十年间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更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浪潮席卷下的中国。

这二十年是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二十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的数字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研究机构估算,目前数字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超过30%。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更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来研究阿里巴巴,并不仅仅源于它在商业上的成功,更源于它为社会带来的改变和创造的价值。马云一直说,阿里巴巴是一家为解决问题而生的公司,解决的问题越大,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从创业第一天就确信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无比远大,又无比具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认为,“平台经过自由发展,使得消费者、小生产商、小公司获得更大的选择权。正是技术和平台赋能了小人物。”这揭示了平台型企业发展的本质:越是能成就他人,就越是能成就自己。阿里巴巴在商业上的成长,源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中小企业和普通人创造机会。正是这些“小人物”最终成就了“大阿里”。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相信很多人都很想探寻:阿里巴巴何以走到今天?如何能走出一条通往数字经济时代的“阿里路径”?未来,中国能不能出现更多的阿里巴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历时数月、采访十余位阿里巴巴的管理者、员工、合作伙伴和“校友”(离职员工),试图找出阿里的“秘密”。

阿里二十年: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成长史

阿里巴巴创业故事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马云挚爱的金庸武侠。

风起青萍,少年侠客开宗立派,克服强敌,一时风光无二。

但岂料风云变色,时事俱下,侠客率众卧薪尝胆,历艰辛、经是非,终百炼成钢,得江湖归心、万人敬仰。

而侠客亦渐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己之荣辱成败,远不及民之跬步福升。侠客遂携众开路搭桥,初心不忘,只赢助人之功。

二十载,已成大侠的曾经少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侠之故事,自有来者。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纵身跳入数字浪潮的疯子们

阿里“土话”:If not now,when? If not me, who?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1999年大年初五,阿里巴巴召开了第一次全员大会,这就是传说中的“18罗汉大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之一。马云手舞足蹈地说了两个多小时,讲述了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以及互联网的未来。这段视频至今仍广为流传,因为后来阿里巴巴和互联网后来的发展都与马云当时所说惊人一致。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2000年,马云在湖畔花园给团队开会阿里巴巴供图

马云和“18罗汉”无疑是中国第一批笃信互联网会改变世界的人,但当时,他们都是不被人理解的“疯子”。

更疯的还有一个叫蔡崇信的台湾人。1999年5月,耶鲁法学院博士、在全球知名投资公司任职的蔡崇信辞掉了年薪70万美元(当时约合580万元人民币)的工作,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一起来到了杭州,情愿拿500元人民币的月薪进入阿里巴巴。蔡崇信被称为“马云成功背后的男人”,他的理性、专业和国际视野,与马云的激情、执着和理想主义,是商业界津津乐道的“完美搭档”。

在蔡崇信的牵线下,仅仅10个月,阿里巴巴就获得25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一年,马云成为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他还办起了“西湖论剑”,召唤天下英雄;他邀请了他的偶像金庸,以及彼时风头最劲的三大门户掌门人搜狐张朝阳、新浪王志东和网易丁磊共论互联网未来。

但很快,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迅速传递到了中国,仍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阿里巴巴内忧外患,资金链在断裂的边缘。马云后来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他在阿里最艰难的时候去了一趟延安,在那里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这对后来他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至关重要,甚至做淘宝网的想法,也萌生在此。

马云随后开启了阿里巴巴的“长征”之路,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策略和组织调整:关闭海外办公室,收缩业务,实现自立,不依靠风投……更重要的是,2001年,阿里巴巴正式建立了第一版价值观体系“独孤九剑”。

同时,在“穷得连车都打不起”的2001年底,阿里巴巴还决定每年投资100万用于培训员工和管理团队,这项培训计划是今天阿里巴巴新人培训体系“百年阿里”的雏形。到2002年底,当阿里巴巴的账户上首次出现了1美元净利润的时候,很多人热泪盈眶。阿里巴巴终于活着熬过了那个寒冬。

2003年,阿里巴巴开始筹备建立淘宝网。阿里巴巴以B2B(商家对商家)业务起家,而淘宝则是C2C(个人对个人)模式。最大的对手是易趣网,当时易趣已经占据了中国C2C电商市场90%的份额,后来更是被美国零售网站巨头eBay收购。

媒体当时将这场对决称之为“蚂蚁战大象”。与易趣的付费和抽成模式不同,免费的淘宝网吸引了大量的商家蜂拥而至,但奠定胜局的还是支付宝担保交易的推出,它彻底打消了人们在网上购物的支付不便和信任疑虑。当然,后来支付宝也长成了估值千亿的参天大树,这是后话。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2005年,马云在第一个阿里日上演讲阿里巴巴供图

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淘宝网就与易趣势均力敌。直到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在中国的全部业务,并获得雅虎中国的经营权,eBay知道没戏了,于是很快卖掉易趣,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迎来的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光时刻,B2B业务在香港成功上市,这证明:再疯狂的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万一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阿里“土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2007年9月,阿里巴巴在宁波召开了一次战略会议。当时集团内部比较混乱,业务之间矛盾激烈,公司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大家没有共识。正是在这次会上,阿里巴巴确立了未来十年的战略,要“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数据。

从一家电商公司到一个生态系统,阿里巴巴开始了第一次蜕变。期间所发生的的阵痛,外界其实也耳熟能详,B2B涉嫌欺诈事件、假货风波、支付宝事件、十月围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坚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系保证了阿里巴巴直面问题和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阿里云,菜鸟网络,蚂蚁金服随后陆续成立。

2007年,有两个日后非常重要人物进入了阿里。一位是前百事可乐的CFO井贤栋,他现在已经成为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另一位就是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张勇阿里巴巴供图

2007年8月,在香港和蔡崇信吃了一餐饭,又到杭州见了马云之后,盛大网络的CFO张勇成为了阿里巴巴的“逍遥子”。

作为淘宝网的CFO,如果在其他公司,包括盛大,张勇是不太可能去做CFO职责以外的工作的。但在阿里巴巴不一样。阿里巴巴倡导“此时此刻,非我莫属”,你觉得你能解决问题,你就上。当时,被马云寄予众望的淘宝商城发展并不顺利,上线大半年几乎没有进展,商城事业部负责人离职,团队四散,仅剩二十几个人。

张勇跟马云主动请缨要去“救活”淘宝商城。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张勇不仅救活了淘宝商城,带“天猫”出道,还一手缔造了“双11”这个在整个商业史上都会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购物节。

但阿里巴巴前方并非就此一路坦途,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

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让腾讯率先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在大象也随时可能倒下的互联网世界,阿里巴巴正面临惊险一刻。

在这个转舵过程中,张勇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借助“来往”进军社交来帮阿里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计划并未成功后,在张勇力主之下,阿里巴巴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着力打造手机淘宝,实现了成功转型。2015年5月7日,张勇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

二十年前,马云逢人便说:全世界的人都会通过互联网买东西、卖东西、做生意;阿里巴巴未来的对手不在中国,而是在美国硅谷;未来阿里巴巴会超过沃尔玛;未来阿里巴巴会成为中国人打造的世界性公司……这在当时无异于痴人说梦。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创下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IPO记录。

那些“万一”才能实现的梦想,真的都成为了现实。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阿里巴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阿里“土话”: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记者在阿里巴巴采访,最大的感受是以阿里为代表的、诞生于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公司,原本就会展现出与工业时代大公司很不同的气质。但即使在互联网公司中,阿里也是很特别、很与众不同的一家:它有独特的文化、独特价值观和独特商业哲学。

马云一直说阿里巴巴是一家为“解决问题”而生的公司,而它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记者在阿里巴巴不同的业务线采访,从年轻管理者到普通“小二”,他们对商业逻辑、盈利变现都兴趣不大,而是都在和你谈理想、谈改变世界。

听到最多次的是这样一个例子。“不要去想尽办法从客户兜里拿走5块钱,而是想办法帮客户把兜里5块钱变成100块,然后再说那你分我10块行不行。”据说这是马云早年经常会讲的例子,用来给员工解释:为什么要把阿里巴巴做成一家只想着帮助别人,而不想着去赚钱的公司。

“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花名关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蚂蚁金服核心管理层的会议上,每年花在谈钱上的时间大概只有一小时,就是年底的时候,CFO会跟大家讲一下今年的营收、成本、开支情况。剩下的时间,则都在讨论怎么通过业务去帮助客户,客户还有哪些痛点可以去解决。“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肯定谈钱。只是在阿里,我们谈钱的逻辑不一样。”他说。

另外一大的感受是阿里巴巴的培训真多。阿里可能是中国内部培训项目最为繁多复杂的互联网公司:每个新员工入职都要参加“百年阿里”培训班,中层员工要学习“三板斧”提升管理能力,M4(总监)及以上的新员工要参加“百年湖畔”培训班,中途加入的高级人才要参加“降落伞”班,还有风清扬班、逍遥子班……

阿里的管理哲学,似乎与马云在教师生涯中收获的朴素道理有很大关系,学习、培训对于一支队伍至关重要。这或许也是阿里巴巴自称“良将如潮”、可以活102年的底气。

阿里巴巴很像一所大学,连进入阿里园区的访客牌上都写着“Campus Visitor”(校园访问者)。这里人人都有“花名”,员工会自称“小二”,对内则互称“同学”,“XX总”是被严格禁止的。

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一直是向西方经典理论致敬的,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包括阿里巴巴。但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巴巴沉淀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世界观和方法论。

“十八罗汉”之一的彭蕾曾经总结,阿里巴巴践行的就是“东方智慧+西方治理”,一个谈理想,一个谈KPI。如今,阿里巴巴的管理经验也开始进入中国甚至全球各大商学院的教材,并被很多科技公司所效仿。

比如,如今已经被科技公司普遍使用的合伙人制度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创举。“阿里巴巴的这套合伙人制度体系几乎在全球公司的治理结构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郑志刚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是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著名专家。

郑志刚表示,通过这套体系,阿里巴巴能够平稳实现从创始人团队到合伙人团队的过渡,逐步把阿里系各个重要业务的真正掌舵人都交到了年轻人手中,而且这些年轻人背后还有完整的人才梯队。阿里巴巴真正强大的地方不是有马云,而是可以没有马云。

此外,阿里巴巴的“班长制”“政委制”也都被很多公司效仿。但近期最具影响力的还是阿里巴巴引领的“大中台、小前台”架构,建立“中台”几乎成为了整个科技行业的高频词。

2015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面启动“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提出是2015年,但其实我们内部已经干了三、四年了。”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经理朋新宇(花名小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建立中台是基于数据这个核心的,它可以让非常一线的小二都有CEO级别的宏观洞察、宏观判断和数据视野,而CEO则可以像一线小二一样,跨越很多层级洞察他想看到的任何点点滴滴的细节。”朋新宇说。

所谓“中台战略”,就是要整合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构建中台,让前线业务变得足够小,中台变得足够强大,使整个公司拥有快速创新的能力。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聚划算、钉钉、飞猪、口碑等一系列创新业务的崛起,都与中台战略密切相关。

如今,阿里巴巴的业务已经拓展到220个国家地区,很多“洋小二”加入了阿里,他们身上也会长出“阿里味儿”吗?管理方法容易复制,文化和价值观则困难得多。

一位被派往俄罗斯的“小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也很惊讶,他之前觉得嗜好饮酒、连飞机都开得随性的“战斗民族”会加班吗?他们能准时将包裹送到用户手中吗?但当大家一起聊到“让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更美好,俄罗斯的商业可能会因为我们这些人而改变……”俄罗斯同事们都非常主动地加班加点,非常拼。当阿里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实现包裹“当日达”,很多俄罗斯“小二”都流下了眼泪。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他们因阿里而改变

阿里“土话”:1×1×1×1×......×1=1;

1.1×1.1×1.1×......×1.1≈ 3;

0.9×0.9×0.9×......×0.9≈ 1/3

统计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纳税超250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4082万个,包括155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GMV从零增长到5.7万亿……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是空话。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阿里巴巴正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贸易难、创业门槛高、经营成本高、物流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问题。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天猫双11作战指挥部阿里巴巴供图

12年前成立的淘宝大学,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电商专业培训体系。“登淘”创业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农民、家庭妇女、残疾人……“淘宝村”的脱贫致富传奇不胜枚举。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让一批批“淘品牌”“猫品牌”成长,让老品牌新生,让国货成潮,让中国消费者和商家全球买全球卖,让线上线下融合变身新零售……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桂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熊是2005年就成立的公司,从阿里巴巴B2B、淘宝、淘宝商城、天猫……小熊全程参与,与阿里共同成长。8月23日,互联网家电品牌“小熊电器”将正式登陆A股市场。作为“互联网小家电第一股”,小熊电器成为近期继三只松鼠后,第二个上市的互联网原生品牌。而据统计,一个天猫已经“长出”5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万亿。

但更多的是更小的商家。四川卖牛肉干的淘宝店主张女士,五年通过蚂蚁金服网商银行贷款3794笔,平均每天两笔,最小金额3元,最大金额56000元,这创造了全球金融史上两项记录:最小微和最频繁。

但张女士并不是个案。杭帮面馆的李老板、裁缝店的林大姐,甚至煎饼摊、水果店、小菜市,小商户们靠一张贴支付宝收钱码开启“数字化经营”,每天的收付款信息、客群消费类型等数据汇入网商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从而使他们获得贷款授信额度。

这些人称自己为“码商”,从诞生之日就希望服务他们的网商银行,则被称为是中国最不赚钱的“傻子银行”。它全球首创的“310”模式,即三分钟申请贷款,一秒钟到账和零人工干预,每天服务着过去只能游离在主流金融服务体系之外的小微商户。

曾任支付宝民生服务小组BD(商务拓展)的高成杰(花名三虎)写了一篇名为《我有一群同事,10年没给公司赚过1分钱》的长文刷了屏,文中回顾了支付宝网上办事缴费十年来走过的酸甜苦辣。今年1月,支付宝的网上业务已经覆盖了442座城市,帮助5亿人在网上直接办理政务、医疗、生活等服务。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支付宝里办事。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从数字经济样本到“造风者”

阿里“土话”: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数字经济的大浪潮正加速席卷着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角落,重塑着商业,改变着社会。在消费端,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可以说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先,但对比鲜明的是,企业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刚刚开始。消费者和市场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正在倒逼供给侧也发生变革。

阿里巴巴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把数字化经验和一整套20年沉淀下来的方法论,输出给更多的企业。

张勇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诞生之日就定下的使命,这个使命从未改变,只不过今天,我们希望也需要加上一个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张勇说,“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一个商业操作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数字化的系统。阿里巴巴这套商业操作系统就是要赋能商家,让他们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做生意更简单、更高效。”

今年1月11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并发布了跨越阿里多生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A100计划”。基于这套系统,企业可以将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11大商业要素,全面实现在线化,进而完成数字化转型。

新的角色意味着阿里巴巴自身也需要加速演进升级。张勇认为,阿里巴巴用20年的时间,成长为一个横跨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各个领域的独特的数字经济体,为行业提供着“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

“阿里数字经济体正是数字经济在中国巨大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一直相信,阿里巴巴永远是一个技术驱动,使商业有所不同,创造商业新赛道的数字经济体。为此,阿里巴巴不仅要拥抱变化,更要创造变化,成为新时代‘造风者’。”张勇说。

阿里巴巴成长史背后揭示的是,二十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腾飞本身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国和世界创造价值的历史。帮助中小商家经营生意、让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买到优质商品的实践,创造了全球最为繁荣的电子商务;自主研发算力,助推企业修炼数字化内功,带来了生机勃勃的云计算;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催生了共享的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孵化出一大批快速成长的新兴企业,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在中国诞生。

麦肯锡在《崛起的中国经济》一书中写道,巨大的市场体量、旺盛的企业动力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中国数字经济的三大核心动力。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科技大国,未来拥有巨大潜力。数字化的伟力正在颠覆现状、重构价值链,并催生出大量充满活力的数字企业,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也正是因为身处迅猛潮头之上,科技公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命题:如何在变化中持续发展创新?如何为其服务的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创造增量?如何成为可信赖、受人尊敬的企业?

清晰、坚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正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无形的动力。在它们的驱动之下,企业能做的远不止坚守底线,更能主动担当责任,敢于为未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保障了企业自身的长期增长能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健康的风气、稳固的价值根基。阿里巴巴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未来,随着一批具有使命感、远大理想、坚守价值观的企业成长起来,相信高质量高速度增长势必会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常态。

我们和阿里人聊了聊成功“秘籍”他们却都说了一件事

阿里巴巴为什么能赢?“秘密”竟然是它

为了“扒出”阿里巴巴的成功“秘籍”,我们和几位“阿里人”聊了聊。他们中有进入阿里十几年的老员工,有80后的年轻管理者,有工作在一线的阿里小二,也有已经离开阿里的“校友”……

阿里巴巴为什么能赢?他们竟然都回答了一件事:价值观。据说在阿里待过的人可以一眼识别,一入阿里门,一生“阿里味”。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故事一:避雨避进阿里的“小桥”

如果你的带着对“小乔”的幻想见到张桥刚,那你可能会很失望,“小桥”是个男的,外表敦厚,带着乡音。但这位16年阿里老员工的故事绝不会让你失望。

“公司的前500号员工我都认识。”张桥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张桥刚2004年入职,换岗无数,现在是淘宝大学的培训专家。

浙江大学毕业后,张桥刚在广东工作了三年,由于父亲身体不好,他决定回到杭州。一天,他路上突遇大雨,于是就躲进华星科技大厦避雨,偶然看到了9楼有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公司正在招聘。

“反正下雨,我就想上去看看。当时办公室里正在播放马老师在“18罗汉大会”上的那次演讲,我听了非常震撼,我竟然把那些话都记了下来。”张桥刚说。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张桥刚阿里巴巴供图

当时面试张桥刚的都是日后阿里巴巴的显赫人物,比如阿里最负盛名的中供铁军成员的何俊以及“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戴珊现任阿里巴巴B2B事业群总裁,何俊“毕业”后创立了铜板街。

张桥刚陆续拿到了七、八个公司的offer,包括当时正值巅峰的联想和一些薪资很高的外企。“阿里的offer是最低的,但我最后还是去了阿里,可能是马老师的那些话已经长在了我心里。”张桥刚说。

张桥刚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在淘宝大学做培训,其中包括一些“市长班”“县长班”。“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数字经济话题,比如,如果做数字政务,如何把数字经济与当地经济结合起来。”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故事二:去阿里采访变成去阿里“玩命”

第一批听到马云“吹牛”的除了投资人,还有媒体记者。在最早采访报道阿里的记者中,有不少竟然被“忽悠”得直接进入了阿里。陈亮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正是媒体黄金期,这群人为什么会放弃“无冕之王”的光环以及北上广的生活,来到杭州来到阿里?

“可能还是认同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吧。价值观不是用来区分好人坏人的,而是帮我们找到‘同路人’。”陈亮说。他入职第二天被安排到支付宝,一干就是11年。

“那时我就相信,支付宝一定会改变些什么的。你老了跟孙子吹牛,总不能说赚了多少钱吧,你肯定会说,爷爷当年做了一件事,帮助了几亿人。”他说。

陈亮把在阿里巴巴工作形容为“让恐高症去跳伞”。“我确实是个恐高症,我也确实去跳过伞。”他说,即使能干出这等狠事的他也想过放弃,因为真的太难了。

比如,余额宝刚上线时,曾受到极大的质疑和行业的排斥。“我们的想法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好在用户非常满意,随后很多金融机构也加入进来。从最早的担保交易到快捷支付,从芝麻信用到区块链技术,从小微贷款到相互宝,从收钱码到小程序……阿里也好,蚂蚁也好,都是一个使命驱动的组织,这也是我们持续创新的动力。”

在陈亮看来,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的是使命驱动,家国情怀,而不是利益驱动,机会主义。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故事三:在猪场写代码的“猪猪侠”程序员

在猪场写代码是一种什么体验?外人充满好奇,但阿里工程师唤月却很平静。“原来想象中的工作确实比这个洋气一些。”他半开玩笑地说。唤月所在团队其实叫“阿里云农业大脑”,是阿里云与传统行业结合创新孵化的新业务,除了猪场,还有畜牧业、养蜂业等很多场景。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唤月阿里巴巴供图

唤月研究生一毕业就进入了阿里云,之前也做过旅游、交通、航空等行业的项目。“那些行业不去现场也可以想象,但做农业不去现场,你真的脑补不了这些东西。”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之前不要说养猪场,唤月连菜市场都没怎么去过,甚至连猪肉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但现在,他连猪发情的周期都了如指掌。

唤月跟记者如是描述他的“猪场初体验”:先在外面住两天,一天洗四次澡,然后在生活区住两天,一天洗四次澡,四天后他才正式见到了猪。“反正就是不停地洗澡。”他说。

“猪场自己也有大学生过来实习,一些人很快就受不了了,连实习工资都不要,自己买车票回家了。我们确实也有同事去做畜牧业之后,就再也不想吃肉了。但我还好,没那么矫情。”唤月说。

真正的难题是,唤月要不断和猪场工作人员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的想法、思路、工作节奏确实差距很大,但只有我们取得共识,方案才能落地。”他说。

不过,效果是明显的。养猪最重要指标叫PSY,是指一头母猪生下小猪的成活率。一般的猪场也就是在20左右,比较好的猪场能做到23-24,借助阿里云农业大脑,唤月服务的猪场已经提升了2-3个指标,但这离欧美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和荷兰能够做到30以上。

此外,唤月所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猪场实现猪肉品质要可查、数据可信,这样产品就可以卖到高端卖场,获得更高的利润。

“中国农业相对于欧美国家落后很多,2000年来,中国的农业都不赚钱,我们整个农业团队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们能帮助做出一些改变,那确实挺牛的。”他说。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故事四:阿里内网第一红人敢怼合伙人的客服小二

在超过11万人阿里内网,客服小二贞一是芝麻(点赞会“加芝麻”)比马云还高的第一“网红”,但如此高的江湖威望竟来自于她很能“吵架”。

“我进入阿里的时候都35岁了,一直做基层客服小二,到今年整十年。”贞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进入阿里之前,她已经是“淘宝十佳网商”。“我来阿里就是因为我做过职业卖家,我知道商家的痛点是什么。”她说。

贞一的父亲对她有个评价:你在阿里好像就干两件事:跟同事吵架和让公司赔钱。贞一“吵架”从不为自己,都是为了客户。在很多问题上,贞一都不站公司而是站客户,为了客户,她怼同事、怼领导、怼业务老板,甚至怼过合伙人。

阿里巴巴的“秘密”:一个数字经济中国样本的二十年

贞一阿里巴巴供图

“我这样的人,如果在其他公司,恐怕活不过两集。但在阿里,大家称呼我‘行走的阿里的价值观’。”她开玩笑地说。

贞一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的暴脾气,但她确实是有底气的,那就是“零错案”,没点本事怎么能有脾气。贞一几乎拿遍了阿里客服线的所有奖项,包括淘宝服务最高奖“服务大使”。2016年,她还获得了集团CCO个人服务最高奖,集团正式颁发称号:“灭绝师妹”。

现在贞一所在的是“关键体验团队”只有6个人,处理那些最棘手的客户问题。

“你有遇到过挫折或者失败吗?”记者好奇地问。

“很遗憾,从来没有。要真是胡搅蛮缠的客户,我也是不惯的。再说,我吵架从来没输过。”

马云曾说:“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都跟钱无关,都跟价值观有关。”价值观让阿里巴巴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依然敢于坚持,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独特的内核,驱动着阿里巴巴在通往102年的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参照。

相关阅读:
马云否认迫于外界压力卸任董事长:准备10年的结果 张勇演讲:阿里2020年销量达万亿美元没有悬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