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商汤王晓刚:铁三角和自主研发对AI落地应用非常重要

商汤王晓刚:铁三角和自主研发对AI落地应用非常重要

新浪科技杨雪梅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研究院院长王晓刚接受新浪科技采访,分享了产学研模式对商汤科技的影响和应用。

“人才循环生态对商汤非常重要”

商汤从创立之初就选择并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王晓刚曾表示,“产学研一体化是商汤创新的源泉。”

那么,产学研模式是如何在商汤运行的?王晓刚表示,首先学术界和工业界有很大的不同。

一方面,学术界在某一个方向有比较深、长时间的积累,可能是十几年;而产业是在某一个方向落地,往往产品周期比较短,一两年可能就要实现落地。

另一方面,学术界氛围、研究模式比较自由开放,能够有机会尝试不同方向。

另外,学术组面向培养博士,面对学术问题时,博士生思考、定义、解决问题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方法论,学术界在培养人方面也是有系统的。

这是学术界相对工业界的优势。

具体来说,商汤会从人才、技术等方面与学术界合作。

王晓刚透露,从人才方面,学术界会给商汤输送人才,同时,反向促进商汤对自己研发人员的培养。比如在跟大学合作的过程中,研发人员也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此外,根据商汤的机制,引入的老师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回到高校,并且公司会也把自己的研究员送到学校任职,向学校输入人才。“比如商汤有一些年轻的员工愿意到学校里再去深造,读博士。现在我们已经有这样的博士毕业了,又回到商汤。这是一个人才的循环,我觉得这个生态对于商汤是非常重要的。”

从技术上来看产学研的模式,王晓刚认为,你不要想让学术界做出产品来或者一下子落地,学术层面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原型、原材料,到产品这一步需要大量研发的工作投入,因为产品不通过这条工业红线是不行的。

“学校做到60%,创新性已经足够了,这是它的诉求。剩下的40%其实是很难的,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就不是学术界擅长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产业界逼着学术界把这个东西做到产品级的话,这是不现实的。”

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可以落地?要有铁三角和自主研发

“我们对学术的研究成果,一开始并不是马上就针对落地,还是有一个大方向的判断,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希望他们能够做更多的探索。”

王晓刚表示,这其中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是要有铁三角,第二要有自主研发,有能够自己掌握研发节奏的团队,能够轻装上阵往前走。

“我们这几年下来总结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铁三角’。”即商务、产品和研究,这三个要素之间能紧密配合,相互协同也相互制约。

首先从落地的第一步来看,企业要了解需求,跟客户进行讨论。“针对这些客户的需求,研究起到的作用是能告诉你技术的边界在哪里。”王晓刚说。

“比如我们做手机上的产品,手机厂商会告诉我们该怎样定义,这时候我们就会跟随客户的需求去做。其实今天我们所推的手机上的一些AI产品、技术,不是商汤单独做出来的,而是跟客户一起做出来的,因为这种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产品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研究成果才能落地;此外,产品会驱动研究。

王晓刚指出,客户会给到团队很多研发的项目,当做完一个,客户马上会问下一个创新是什么,客户一直要新东西。

“早期,团队的精力更多在项目交付上,但是做完后发现没有创新储备,这肯定不行。”王晓刚透露,所以团队里还有一波人往前走,做更超前、独立于项目之外的研发。

而团队做研发的时候,可能没有办法把技术做到100%,只做到80%,那么剩下的20%,就要跟产品进行深入的迭代,才能完成,这里面是非常消耗资源的。

王晓刚透露,他对团队自主创新性研发的要求就是80%,然后再做下一个,新技术的储备要展示给客户,客户觉得哪个好,再跟客户一块打磨。“如果每一条都做到产品级100%,这个团队就累死了,没有精力,完全被拖住了,它需要轻装上阵。”

据悉,商汤最开始的创始团队更多是研究团队,后来加入越来越多懂商务、懂业务、懂产品的人。

卖绝地求生游戏外挂获利355万余元 4名嫌疑人被公诉 滴滴在上海已领到100张罚单 累计罚款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