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不希望自己再上热搜了,但这可能由不得它。
今日上午(8月15日),#滴滴回应或被下架#登上热搜,其回应称:“正与主管部门沟通,推进合规工作”。这是滴滴连续两天冲上热搜,此前一天(8月14日),#滴滴美团拒不整改将被下架#冲进热搜前五。
当时,上海交通联合检查组通报,滴滴出行的上海司机中,85%是不合规运力,美团的相对较少,不合规运力占比超15%。因违规运营,前者被罚20万元,后者被罚3万元。
检查组还给了警告,“拒不改正将暂停发布或下架App”,这句话意味着,如果继续违规运营,滴滴、美团面临的不仅是下架App,还有暂停上海网约车服务的风险。
网约车违规运营屡教不改,评论却被网民对监管的质疑声与约车便利的声援占据,点赞9.5万的热评第一是“求求你们管管出租车吧,不打表,边开车边玩手抽烟。”
一方面,用户已习惯手机预约、价格透明的网约车出行服务;另一方面,传统出租车行业在监管的保护下,并未就服务槽点进行改变。
而舆论风向的转变,本质上是人们对网约车监管滞后的不满:准入门槛限制严苛,加剧运力短缺;具体的营运细则空白,安全监管缺失。
频繁点名网约车
2018年下半年网约车监管收紧后,运力越发紧张,出行不便愈发明显。“人民需要网约车”的口号被频繁提起的同时,网约车频繁也频繁被监管部门点名。
虎嗅注意到,尤其是上海,2019年6月份以来,网约车频频被约谈处罚:
6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紧急约谈滴滴,对滴滴提出6条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要求,6月底前全面自查清退无资质车辆;6月27日,上海交通委宣布,将于7月1日起,加大对网约车及平台公司和巡游出租车的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网约车及平台的整治力度,增加路面设卡检查点位和执法检查频次;7月2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市交警总队、市道运局和市委网信办联合对网约车平台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至中午,查处无营运资质网约车98辆,滴滴出行36辆,美团打车21辆,首汽约车22辆;7月10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对首汽约车、美团打车、滴滴出行三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执法检查,除首汽约车,美团打车、滴滴出行都在当日领到连续三天的罚单。
平台和监管的矛盾越发激烈,上海监管的联合行动却早有预兆。
6月13日,上海一网约车司机抗拒执法导致4人受伤。上海市交通委称“一辆非法网约车闯关逃逸,过程中致使四人受伤。”滴滴的官方微博则称,“上海一名滴滴司机在躲避运管执法时紧张失控,驾车冲撞运管工作人员及路人。”
最终,驾驶员与其运营车辆因不具备从事网约车经营资质,被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立案调查,面临1万元罚款和暂扣机动车驾驶证3个月的处罚,滴滴也面临1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之后,便开始了上述密集的网约车清查行动。
事实上,这类事件在上海并非孤例。2018年9月,上海一名网约车司机因违停被民警处理时,驾车逃离现场,撞伤1名环卫工。警方称,驾驶员被告知处以3分200元罚款后,情绪失控。
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2016年,其上海网约车司机人数为41万,其中仅有近1万人具有上海户籍,合规比例大概为2.5%。3年间合规率上升到15%,合规压力仍然巨大。
这背后,不仅是网约车司机的合规困境,还有上海从传统出租车行业遗留至今的痼疾。
外地司机的上海难
一位上海本地居民告诉虎嗅,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网约车App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打车的必要选择,“除了上下班高峰,基本都是秒接,很受欢迎。”但今年以来,监管设卡检查也越来越频繁,“经常能在路上看到交警查车”。
仅公开披露的今年7月第一轮检查,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被检查次数达21次,共开出罚单114张。对违规运营的前两名,“滴滴出行”和“美团出行”分别被开出550万和147万元的罚单。
《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个人仅限为其所有的一辆车辆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且须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换句话说,网约车在上海合规的流程是:人车都有上海户口-驾驶员考网约车驾驶员证-领网约车证。
事实上,对网约车车辆申请的高门槛限制,在上海出租车行业也普遍存在。《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必须有本市常住户籍”。但运力困境下,上海交管局不得不做出让步。2011年~2014年,上海开放对外省市户籍出租车驾驶员的限制,批准试用3500名非沪籍司机。
中新网此前报道,因招不到本地司机,上海目前非沪籍司机已经接近70%,出租车户籍限制政策已经名存实亡。上海出租车车多人少的局面持续多年,2016年就有当地媒体曝光,因长期招不到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有近3000辆车空置,于是暗自招收非沪籍司机。
2015年至今,开放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在上海民众中呼声渐高。但与网约车一样,非沪籍司机无法取得上海出租车服务卡,也属于违规运营,随时都有被罚款的风险。
等待监管松绑契机
上海市民的呼声还未有结果,网约车司机也在本地户籍规定上屡屡受挫,整个上海的网约车公司都面临着监管难题。
此前业内人士曾对虎嗅称,按照七部委下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内合规的网约车司机占比只有个位数。但在实际执行中,各地监管部门针对网约车有不同的态度。
北京于2016年年底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京人、京牌外加网约车运营许可证的高门槛与上海无异,但北京运力困境至今未解,监管表现得相对宽容,对违规运营多以约谈教育为主。
也有完全放开户籍限制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在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大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规定,运营网约车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车辆的使用性质为“出租客运”,二是车主本人取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最极端的例子,是辽宁锦州。2015年7月,锦州政府发布“严禁私家车利用打车软件从事非法营运活动”通告至今,网约车都未获得合法身份。截至目前,辽宁锦州也没有发出一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的第一条意见“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中,要求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指导督促有关地方评估网约车等领域的政策落实情况,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网约车监管松绑的暗示。
一面是国务院的意见:对仍处于发展初新兴行业给予先行先试机会,审慎出台市场准入政策;另一面是上海交通委的计划:下一步将强化对网约车平台的检查,在现有执法力度上,加大对网约车平台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频次。
在网约车迎来监管松绑前,滴滴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怎样避免让司机们成为矛盾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