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GMIC全球互联网大会期间,一群身穿黑色T恤的摄影师,穿梭于各个会场,用手中的快门捕捉会议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被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三分钟后,台下观众便收到了GMIC官方小程序推送的一张张精美图片。
为GMIC大会提供这项服务的,是即时摄影平台“谱时”。7月28日,新浪科技对谱时CEO段毅进行专访,围绕商业模式、行业变革、智能影像等话题进行了对话。
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正在推动影像行业进入智能时代,段毅表示,谱时希望通过照片实时传输、人工智能修图,来提升整个摄影行业效率。
“一张图片从拍摄到交付,谱时仅需要3分钟。”当前方摄影师拍好一张图片后,会实时上传至云端,这时,谱时的后台系统会对图片进行AI算法处理,自动对图片进行快速地筛片+修图,这中间省去了人工在照片处理中的几项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段毅看来,这套自主研发的AI图片处理算法,是谱时区别于其他竞品的核心护城河。“现在,我们一个修图师可以盯七到十个摄影师的拍摄。随着我们的数据量越来越多,AI的学习能力也就越强,未来可以实现一个修图师盯50个、100个拍摄。”
段毅认为,随着5G的到来,即时摄影行业将进入高清、稳定、流畅的时代,即使在跨年晚会、年度大秀这种人数众多、空间封闭的极端情况下,也能保证高质量的影像传输和交付,用户甚至不用压缩照片,可直接获取jpg格式的高清大图。
段毅透露,谱时已经跟联通展开合作,会成为第一批应用5G照片传输和交互技术的企业,“我们应该会在下个月的时候,上线首个5G图片直播服务。”
关于公司的运营状况,段毅介绍道,目前,谱时平台上的摄影师大概有25000多名,同时,每个月还在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长期签约的高端认证摄影师达到3000到4000名。
公司目前有两大业务,一个是自营的图片直播业务(谱时),另外一块是Sass的图片服务平台(Photoplus)。自营业务的客户大概在5000到6000个,包括小米、腾讯、奔驰、蔚来汽车等知名企业。Sass平台上服务的企业客户大概在4万到5万家左右。
段毅表示,公司目前处于稍微盈利的状态,主要的支出费用是研发投入和摄影师的管理成本。“新一轮(B轮)融资也已经谈的差不多了。”段毅称。(夏奎)
以下为专访实录:
Q:您先介绍一下谱时目前的运营状况。
A:我们现在公司的规模在110人左右,平台上的摄影师是大概25000多名,每个月15%左右的增速。其中有长期签约的高端的认证摄影师为3000到4000名左右。
我们在业务上面有两块,一个是自营的图片直播业务,另外一块是Sass的图片直播用户。自营业务的客户大概在5000到6000个左右,比如小米、腾讯、奔驰、蔚来汽车。Sass平台上服务的企业客户大概在4万到5万家左右。
Q:这样庞大一个摄影师规模,是怎么去做有效的协作和管理的?
A:我们有点像一个滴滴一样的平台,三四千认证摄影师更多像专车司机,是在我们平台两万多摄影师中筛选出来的,他们的拍摄质量、拍摄水平以及服务态度,会通过他们整个的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评审以后,我们会去评判他的服务水平,然后我们还会去做一些标准化的培训,比如怎么样去拍摄照片,然后怎么样去服务客户。这样的话我们最后会得出一批质量非常好的摄影师,去服务头部客户。
我们的平台的摄影师,其实更多是通过规则的方式去评判他的质量好坏。就是说通过摄影师的拍摄作品、客户的评价,对他们有一个薪级,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管理整个平台和摄影师的。
Q:像GMIC这样的活动,谱时是怎么对摄影师进行调度的?
A:我们摄影师分布是非常均匀的,在全国范围内,一二线城市,大概是覆盖在50多个左右,在三四线城市也可能有一百多个城市。然后包括国外,欧洲和北美,还有澳洲,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摄影师。
我们首先肯会根据拍摄的需求进行地域化的划分。拍摄需求在哪个城市,就分配在同一城市的摄影师,然后再进一步细分,根据摄影师擅长拍的种类去服务对应的客户。因为有的人擅长拍车企,有的人擅长拍会议活动,有的人擅长拍体育赛事,还有文化娱乐的,会根据不同类型去分配摄影师,最后会根据摄影师的等级和排期,给他安排最合适的工作。
Q:我们注意到一个信息,就是谱时从2018年1月A轮之后就一直没有再融资,是已经盈利了吗?
A:其实我们2018年底就融了一轮资(A+轮),已经close了,只是没有发布而已,工商并购还没有做完。然后我们新一轮B轮的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你看到的18年初的其实是17年完成的。
Q:公司的主要支出在哪?
A:我们公司运营状态其实是稍微盈利的状态了,现在主要的支出费用是在研发投入和整个的管理成本。然后成本的话,首先我们有两个商业模式,一块是谱时图片直播,另一块是photo Sass。图片直播的成本主要是在于服务客户以后,需要付给对应摄影师的酬劳。Sass这块的业务,基本上是以软件售卖给影像行业从业者和机构,这样的话我们的毛利率就会很高,所以这是我们现在整个公司营收的一个成本结构情况。
然后我们现在说的话,Sass其实是我们整个公司用户的成本,就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一个点。
其实谱时更多像我们整个photo Sass平台上面的一个自营业务,然后photoplus更多的像类似于淘宝或者京东的大平台,我们会通过实时影像交付和AI处理,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基础架构,然后谱时图片直播是我们为了建立标杆,服务头部客户所做的一个平台。
Q:谱时也在做一些视频业务,这是出于什么目的?
A:我们的视频其实主要是短视频,就是说我们会拍摄短视频,然后在云端剪辑,交付给用户。
其实我们除了照片的直播以外,因为我们都是用相机来拍摄影像内容,它其实可以拍照片也可以拍视频。现在基本上单反都支持这样的功能。
其实我们除了传照片,同样在传视频。然后我们现在的平台上面,服务也有短视频的照片的传输和影像的剪辑,所以说短视频这块业务是本身我们自己内生的业务而已,只是说我们之前是将图片直播作为出发点,然后去切短视频的业务,这是有一个过程。
我们在做图片直播的时候,大家会反映说跟视频直播去对应。其实我们会发现视频直播虽然在前几年比较火,但是视频直播是相对一个视频流的方式来看东西,其实它的传播性,用户的阅读、使用,包括企业方使用视频直播的频次是相对比较低的。
像GMIC这种大会肯定是有视频直播的,但小的会议活动是不会用的。其实照片是使用的频次最高的一个场景,小到可能一个家庭聚会,一个公司的活动,到大的顶级的活动,都会用照片,它其实在影像行业里面是一个频次最高的产品。所以说我们当时是以照片作为切入点,因为这也验证了我们的需求,我们现在的拍摄量的规模肯定是远远大于现在这种视频直播和其它的同类型直播平台的业务量的。
随着整个网络的发展,带宽越来越快的时候,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可以支撑短视频内容的实时传输和剪辑业务了。短视频相对于视频直播来说,它的优势是在于它丰富性会比照片更强,它的传播属性依旧很快。因为大家不都说18、19年是短视频的时代了,然后我们也是顺应着整个市场的需求,就增加了短视频的业务。
视频直播业务其实只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个增值化的服务,如果你需要视频直播的时候,我们会提供给你,然后我们现在的这种解决方案适合一些合作方,我们把它的直播业务镶嵌在我们业务里面,这是我们现在整个业务的一个构成。
Q:5G具有低延时和高速率的特点,几乎可以说是为即时摄影量身打造的。谱时在5G这一块有哪些布局?
A:我们应该会在下个月的时候,上线第一次的5G图片直播服务。昨天我们自己的智能影像峰会上,也邀请了联通的AI创新中心的总监过来分享5G的发展。
我们其实跟联通已经在合作,会成为第一波应用5G的照片传输和交互,还有视频的传输交互和处理。
因为我们之前会遇到一些比较极限的场景,比如之前拍过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维密的2019、2018的年度大秀,在这种特别人多的情况下,网络情况是非常差的。所以说加上5G以后,在这种网络特别极端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一个高质量的影像传输和交付,所以这是我们已经马上开始要做的事情。
5G时代到来后,第一个直观的改变就是它的带宽明显提升,我们接下来会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进入一个全高清的直播时代,比如就不用压缩照片了,直接用jpg的大格式的,甚至有可能是其他更高清的照片传输。
随着5G时代到来,一个比较直观的影响,就是各种显示设备的分辨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说我们也需要高清的内容去支撑,为大家提供这种影像服务,同时我们会增加视频这块业务的一个处理,我们现在在和国内VR领域、全景相机领域比较强的一些企业合作,之后我们也会推出VR视频直播和照片直播的业务。因为只有在5G情况下,这样高清或者是大数据的传播和影像服务才能成为可能,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Q:谱时的Slogan是用科技创新驱动影像变革,官方在宣传时也多提到人工智能,谱时是如何AI赋能即时摄影行业的?
A: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整个影像和影像生产流程的一个效率,原来的影像拍摄的流程是:摄影师拍完然后把照片从存储卡拷到电脑里面,然后通过Photoshop去修照片,最终交付给用户。
但是我们现在实现了一个过程,就是取代了人工在照片处理里面几个比较重要的流程。
第一个,我们会将照片进行自动的分类,因为不同类型的照片、不同的场景,处理方法不一样。我们会规定场景内容,它不是一个物体识别,是一个主题识别,去分类照片。
完毕以后我们会对照片进行打分。其实它做的工作是对照片的一个筛选,就是选片。比如你拍一个场景通常会连按几张,但是真正发朋友圈会选一张,所以选这个过程,是我们在继续做的第二个步骤。
第三个步骤是模拟修图师和他的修图习惯,自动化地去处理一个照片。这块的场景我们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只是在部分的场景应用。因为我们觉得它的效果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能够取代人的效果。
我们现在这三块的产品合起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极大的提高了后期的处理效率。
我们云端还是会有修图或者数码师在后面看图修图,但他们其实渐渐的就会变成质量管理和人工审核的过程。如果一些简单的照片处理通过机器处理完毕后就能用的话,他就直接发布了。那么通过这套产品,提高了非常高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效率,可能我们传过来到交付用户,只要几分钟之内。
我们原来所使用的这种运营方案是一个摄影师拍摄,一个修图师去修这个摄影师的图,然后来一张修一张。现在,我们一个修图师可以盯七到十个摄影师的拍摄。效率会变得极高,其实目前来说,已经提高了影像行业一个非常快的后期生产效率。
随着我们的数据量越来越多,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学习的数据越来越多,可能到达未来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实现一个摄影师盯50个、100个,就真的变成了一个最后审核的过程了。
大部分反复和重复的工作就由机器来取代。
这样的话,作为摄影师本身来说,不需要管任何后期的东西,他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容创作,其实更多的就像艺术,重复性的工作就变成了一个由机器来做的事情。
这是我们现在在人工智能上面所做的事情和一些工作。
Q:人工智能是谱时的护城河?
A:对,因为这也是我们公司相对于其他竞品一个独特的地方。因为我们公司背景,首先这些团队的成员来自于北京各大互联网公司,微软、百度、小米等各大互联网公司。然后我自己之前的背景也是做研发,也做过这种图像处理的App,然后也在这上面积累很多的人脉,这是我们公司经营擅长于做这些事情,然后目前来说,确实也是行业里面唯一一家真正在做这个事情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护城河,我们现在还跟各大学术机构合作。
昨天分论坛我们邀请了两个中科院的图像处理的博士和研究员,然后我们也和交大那边机器学习的一个专家进行合作,跟他们进行更多学术上的交流。我们跟学校的交流有我们特殊的优势,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平台上面有大量的专业数据源,我们有摄影师拍摄的各种参数和数据,既留的照片、还有修图师这样的数据,这样的话。作为机器学习训练、人工智能训练,是一个非常精高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术机构非常愿意跟我们合作的一个点。
这样的话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能够成为整个学术界和影像艺术界的一个桥梁,通过数据的方式把大家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积累更多的数据,这样的话我们是属于一个动态的或整合的优势。
因为机器学习都是拥有更多的输出,你的机器学习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就更加智能,能更加好地去服务用户的需求。
Q:你们现在拥有这么一套非常强大的处理图片的人工智能系统,今后会不会把这个系统向C端用户开放?比如做一款特效相机这样的软件?
A:我自己之前在人人网负责滤镜项目,负责各种图像处理项目,其实我自己做过很多款这样的软件。然后您说的这种to C的这种特效相机,其实我们之前自己内部的工程师有做,然后以公司名义发布,发布了各种各样的这种小的有意思的滤镜。譬如说前几年比较火的风格迁移、现在比较火的人脸迁移,我们都做过。
但是我们觉得可能直接做C端的产品,目前来说,我们跟google、头条这些一线厂商去pick没有什么优势。
我们选择的一个路径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的优势是数据,相对于那些巨型公司,我们的数据是从专业摄影师和专业修图师上面积累的数据,目前,我们希望是服务B端、服务企业为主。
当我们数据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推一个面向C端的产品。就是说我们能够提供的一种修图服务,是一个相对于高质量、不失真的,但是它又很美化的一种效果。
滤镜这种产品它是非常容易火,但是它也非常容易会凉下来,因为大家对它是一种兴趣驱动型的,每种滤镜都会有一个疲劳期的。
但是只有一种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是一个相对真实、不失真的这种美的照片修图,是一定会长期需要存在的。这也为什么大家拍婚纱照的时候,不会拿滤镜去拍,他会去找一个影楼找个摄影师去拍,因为拍出来虽然会变美,会修很多,但是大家不会觉得他很假,不会觉得它是一个玩具性的这种照片,我们希望达到一个效果。
Q:刚才讲的是线上C端用户,有没有想过做线下C端服务,比如今天婚庆或者旅拍。
A:其实我刚才讲的是,我们图片直播的自营业务其实是专注于譬如说B端的会议活动、发布会这种场景,其实我们现在在谱时业务上也在拓展了,譬如说C端的体育赛事业务,然后还有文化演出,然后还有各种这种会议活动,还有团建的业务。
谱时的平台业务上已经覆盖了偏C端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平台上面已经有无数场的婚礼拍摄使用我们的产品,然后我们现在其实也在做一个Sass的企业板,它是给影楼和影像机构使用的,它不一定是需要实时交付,但是这套产品能够提高影楼或者这种影像从业者的生产效率和交付效率,同时能够节省他们的一些后期和人力的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已经在服务偏C端的从业者。
其实我们已经是一个B to B to C的服务,因为我们是一个全套的端到端的产品。有实时传输的服务,有影像处理存储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