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lliott Zaagman(艾略特·扎格曼) 是一名培训师、组织变革管理咨询师,专注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他主要为创业者和公司高管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成为一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领导者。他目前还是“中国科技投资者”播客的主持人之一,您可以在喜马拉雅或其他播客平台收听到他的内容。若您想和他联络,可通过其Linkedln及个人微信号(都是“ezaagman”) 。同时,您也可关注他的新浪微博和知乎账号:@Ell小查。
经作者授权,本文中文版首发虎嗅,由虎嗅编译,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务必注明该条虎嗅注全文。
又有一款字节跳动的旗下产品因为内容问题在海外遭到批评。
这回的主角是Helo——坐标北京的巨型独角兽推出的一款印度语版资讯App。《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在最近发布的一篇调查报告中指出,Helo和他的竞争对手、获得小米投资的ShareChat都应该与“虚假信息”和“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正面开战。
这份报道援引了Helo平台的多篇内容,其中就包括一篇所谓“BBC宣布印度国民大会党是全世界第四大腐败的政党”的文章——当然了,事实并非如此;还有一篇则引述了一位拉贾斯坦邦知名议员的发言:“印度应该帮助我们的邻国和竞争对手巴基斯坦清理其债务,而不是花费巨资修建国家统一纪念碑。”当然了,这话他其实也并未说过。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这篇调查报道发布后,Helo平台上的那两篇假新闻也依然没有删除。
除了表述错误、引述错误等问题,《印度斯坦时报》还发现,Helo和ShareChat上的许多涉政图片都“不合时宜”,其中一些甚至还涉及暴力场面。看着这些图片,你会觉得这些游走在宗教争议红线上的“作品”似乎就是为了激怒民众,使该国业已存在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信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虽然我自己并不会印度语,但好在我有会印度语的朋友。在用了一段时间Helo后,我的这位朋友发现,虽然各个方言版本的Helo App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煽动性内容,但要说到假新闻,还是印度语版内容最多。这也可以理解,印度语毕竟是印度全国应用最广的语言,也是印度总理莫迪一直支持的语言。
说到这里,不妨多提一句莫迪本人——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民族主义是他“俘获”支持者最有力的武器。
接着来说我这位朋友在Helo上的发现。根据他的说法,他只用了几分钟就发现了一大堆“问题文章”——就比如下面这条: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希望莫迪能在总理的位置上干一辈子。
可以说是信口雌黄了。
“美国总统的声明:纳伦德拉·莫迪应该作一辈子的印度总理”
下面这则更过分,直接把印度强奸案高发的祸首推给了在该国居住的穆斯林人身上。且不说这样的结论下得有多武断,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则“新闻”的表达方式:
“在过去十年间,印度发生了40000多起强奸案件。在这其中,39000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穆斯林。在这个数据面前,国大党居然还敢声称印度教人群是强奸犯和恐怖主义者?真为他们感到羞耻!”
下面这张照片打的标签是“清真寺之辩”,文章将一位反对党领袖的观点曲解为“我们应该推翻法庭判决,不让他们在这里修建罗摩寺”。
这位发言人指的是“巴布里清真寺-罗摩庙”话题。熟悉印度的朋友可能知道,在1992年毁寺运动后,印度教信众一直希望能在巴布里清真寺原址上建立罗摩寺。但可想而知,对于这个动议,穆斯林信众自然是坚决反对的。因此多年以来,穆斯林信众和印度教信众一直在就这一话题进行着激烈争吵,有时甚至会升级为暴力冲突……那么在局势依然没有缓和迹象的情况下,一家资讯App任由其平台上出现这种挑动情绪、蓄意曲解发言人原意的内容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Kapil Sibal:如果最高法院批准了罗摩庙的修建计划,那么等印度国大党2019年执政时,我们马上就推翻这一法案。”
事实是,虽然Kapil Sibal确实对莫迪总理不满,但他并没有说过上文引述的这段话。对于罗摩庙问题,他的立场,是反对最高法院在2019年大选结果出来前做出任何决定。
假新闻:引爆社会不安与政治动荡的导火索
这些假新闻内容本身已然很危险,而当它们还可以像下图紫色边框所指示的那样,能被“一键分享”至WhatsApp上时,其“危险指数”还会激增。原因很简单,WhatsApp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之一。
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就发生过一起因假新闻而导致的流血冲突事件,当时有20人死于教派仇杀。而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冲突中的一方阅读了一系列从WhatsApp分享而来的假新闻。那些具有煽动性的假新闻令当事人怒火中烧,无法自已,并使他们最终决定,要用暴力的手段来宣泄不满。
作为一家在硅谷久负盛名的资讯应用软件,WhatsApp一直因其任由国内国际的各种媒体在其平台上肆意散布假新闻而饱受诟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WhatsApp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讯息收发应用,其本身并不会通过算法机制来对内容的分发工作进行特别的干预。
但Helo和字节跳动的其他内容产品就不是这样了。事实上,字节跳动的App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原因正在于他们的算法机制。通过对用户偏好的定位,这些App只会把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他们;反过来,用户打开推送内容的频率越高,其接收到的同类信息也就越多。在这个机制中,用户自身业已存在的偏见就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强化。
这样看来,此类App其实就是在操控用户心理,操纵用户心中最深处的恐惧与愤怒。WhatsApp只是一个中立的媒介,但字节跳动不是。某种程度上,它们正是通过激发用户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愤怒来兜售暴力情绪,并在这一过程中疯狂收割点击量。
点击率至上的资讯应用 x 动荡不安的印度选举季
假新闻的猖獗使愈发紧张的印度政治环境增添了更多不稳定的气息,这给2019年上半年即将举行的印度大选又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联想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在2016年美国大选时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有理由担心,其将对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当今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所能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潜在负面影响。
在今天的印度,几乎每个月都有将近1000万人成为新网民。按照这一推展速度,互联网对该国的政治和社会所施加的影响只会与日俱增。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网民大多居住在乡村、城镇或是中小城市,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来区分如实报道与假新闻的区别。
更令人担心的是,谷歌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与那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网民”不同,90%的新网民在网上消费的并非是英语内容,而是由当地语言写成的资讯。语种的不同将给资讯平台筛查虚假新闻增添额外的负担。
以Facebook为例,虽然其用户数近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增长,但他们同时也成为各种争议的主角。已经有媒体报道称,今年发生在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几起针对当地穆斯林信众的暴力事件就与Facebook有关。后者的责任在于,他们没能有力控制那些用当地语言写就的假新闻和添油加醋的政治宣传在当地的快速传播。当然,对于这样的指责,Facebook也是无话可说,毕竟他们确实也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熟悉当地语言的审查人员进行内容审核。
就在Facebook、WhatsApp为内容审核问题而头痛不已时,印度次大陆又迎来了新玩家。在今年6月“派遣”Helo登陆印度后,字节跳动迅速开启了“撒钱模式”。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已在印度市场投资了2000多万美元,收获超过500万的本地用户。这种激进扩张战略针对的并非Facebook们,而是有小米支持的印度本土资讯应用ShareChat。
显然,Helo简单直白的进攻态势会令在此深耕日久的ShareChat颇为不快。这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公司旋即开启反击,他们一纸诉状将Helo告上了法庭,理由是Helo的用户交互界面抄袭了他们的创意。
且不管Helo有没有抄袭ShareChat的界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内容推送的风格上,两家可谓是半斤八两。此外,尽管目前尚无清晰的直接证据,但必须指出,这两家公司迅速扩张的大背景正是假新闻所酿成的暴力事件在印度愈演愈烈之时;更巧的是,引发暴力事件的种种议题在这两家平台上也是随处可见……
是的,我知道,一定有读者不认同我的观点,他们会真诚地相信,Helo们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在和老社交平台争夺下一代互联网用户。
但事实上,只要您稍作分析就会发现,Helo、ShareChat与Twitter、Facebook、微信,甚至是微博都有着明显区别。Facebook和微信虽然有时也会有假新闻现身,有些谣言也确实激起了用户的愤怒情绪(证据表明,Facebook过去的算法机制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棘手,而这也正是他们后来主动调整算法的原因),但从平台性质而言,它们并非是新闻生产者和提供者。更何况,它们自身也给用户带来了诸多好处。比如,让用户方便地联络家人,使人们用上更为便捷的支付手段,为创业者提供创新机遇……简单来说,这些平台的存在确实有让生活变得更好,也让交流更为顺畅。
因此,即便是这些平台确实存在假新闻,或者说,其产品线中的某一部分存在生产假新闻的机制,但整体而言,它们于社会仍然是利大于弊的。当然了,这也只是当下,如果Facebook和微信们未来选错了方向,或者说误入了歧途,那么它们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显然也会更为巨大。
不同的国家,相似的故事,不同的App,同一个字节跳动
在印度遭遇的指责对于字节跳动旗下的App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中国的主打产品“今日头条”早已因平台内容问题而被监管机构多次惩处;“英文版今日头条”Topbuzz也未能免俗,为解决假新闻问题,Topbuzz近期投入了更多精力用来筛选内容,删除了诸多明显背离基本常识的资讯内容。
“Helo非常重视假新闻和内容失真等问题。我们正和公司当地的内容审查团队通力合作,对算法推荐机制进行必要的修正,确保不合时宜的内容不会出现在平台上。”
在写给《印度斯坦时报》的邮件中,Helo的一位公司发言人作出了上述表示。他还声称,Helo会与当地一些无党派偏见的权威机构进行联合审查,“努力保证平台内容的安全性”。
不过,Helo的发言人拒绝透露他们将派遣多少人来进行内容审核工作,以及……那篇被《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引述的假新闻也依然在平台上安然无恙地“存活”着。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也试图联系过Helo官方。我想询问该公司内容审核工作的进展,不过得到的仅仅是一封几乎和上文所述的邮件一模一样的文档,再无其他。
在中国,今日头条在被监管者严厉打击后,字节跳动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公开表态,要雇10000名内容审核人员来给平台内容把关;然而在海外地区,当其平台内容有可能会影响到他国选情时,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紧迫感。
其实不管是哪个语言版本的资讯平台,字节跳动推荐的文章都有个共同点:那些煽动情绪,鼓吹族群差异,游走在宗教分歧与种族歧视话题边缘的文章特别受算法的青睐。哦,差点忘了说,这类文章一般还会有社会名人或是政治领袖出没其中。也对,要不怎么赚取点击量呢?要知道,字节跳动的产品形态就是点击量至上,点击量最高的内容不外乎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而在海外地区,几乎没什么情绪比“愤怒”更容易引人关注了。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Helo们的内容在准确度方面根本没有保障:在字节跳动看来,有点击就行,谁在乎这则“新闻”本身到底是真是假呢?
当然了,字节跳动的策略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视频领域,他们没有在用“愤怒”来激发点击率,而是“未成年色情”。这在其“海外版抖音”,Tiktok(之前的名字是Musical.ly)中体现得很明显。关于这件事,我在上个月发表的文章中详细讨论过,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于种种令人不齿的运营思路,字节跳动,这家很可能是当今世界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初创企业在回应批评时选择的方式才更加让人失望。冠冕堂皇的声明背后,该公司处理负面报道的方式令人侧目。
在YouTube网友发布了一条有关“Tiktok平台存在青少年色情问题”的视频并引发公众注意后,这条视频一度被YouTube下线;而原因则是字节跳动找到了YouTube,声称这条视频侵犯了Tiktok的版权。
没错,字节跳动的公关就是用这种卑鄙的伎俩应对公关危机的。在残酷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中,字节跳动在打击批评声音这一点上走得比大多数公司都要远。针对一些规模较小的独立媒体机构,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通过法律手段来逼迫对方撤稿。起诉理由一般是“侵犯版权”之类,他们并不在意给出的论据是不是足够真实可靠,只要能把稿子删掉,他们的目的也就达成了。而对于更大的平台,他们会对出版机构的投资人进行施压……
其实,上述做法在中国的科技媒体圈里早已为众人所知,也为众人所弃。一贯低调的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还曾公开“炮轰”字节跳动,称后者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唆使“黑公关”破坏行业秩序。
其实,字节跳动自己非常清楚他们旗下的平台都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但他们只想竭尽全力捂住盖子,不让公众知道,他们已经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张一鸣的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字节跳动身上稍稍移开,将镜头聚焦到这个新型巨头的核心人物——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一鸣的身上。如果你对他很感兴趣,并查阅了一些资料,你就一定会在这位35岁的企业家身上发现一种奇异的“悖论特质”。一方面,自称 “极客”的张一鸣一直因自己的“克己”属性而无比自豪。他曾经说过,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说服自己,去为了一个长远的伟大目标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即时好处——这当然值得称道。我也相信,如果不具有这样的坚忍气质,他是不可能将字节跳动打造成世界上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之一的。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以“克己”著称的企业家却造出了一系列能让人上瘾的产品。这些产品专门供给那些自制力差的人群,利用他们内心的脆弱疯狂收割其个人时间。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些产品的设计者,张一鸣本人几乎从来不用这些产品。乍一看,他的做法确实让人费解,但细想想,这似乎也完全说得通——毕竟“专业”的毒贩可是绝不会让自己沉浸在自己销售的“产品”之中的。
或许这个比喻有些刻薄,那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或许,张一鸣只是一个熟稔中国历史的学生?他从卷轶浩繁的历史素材中找到灵感,将那些容易让人上瘾的有害产品销往海外,再竭力打击所有揭露其负面作用的声音……
是的,历史已经告诉他了:这确实是笔不错的买卖,也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又或者,张一鸣也许会成为自己“作品”的受害者?他的“作品”如今已成长为一只价值750亿美元的巨型独角兽。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庞然大物,其影响力本就是难以控制也无法估量的。在“通俄门”的大背景下,假新闻之于参选对手的恐怖打击力已经为世人所领略。但这只是浅层次的,更进一步,假消息的威力不仅在于打击政敌,还在于对该国内政秩序的干扰。而对于中国来说,当他们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国际局势,当他们发现,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开始受到挑战;甚至当他们还在和印度存在某些争端的情形下,北京最不愿意收到的指控之一,恐怕就是来自某个机会主义印度政客以警惕中国为名,大肆指责中国的科技企业散播假新闻,干涉印度大选……
最后
正如许多文章所言,也正如无数证据所指,某些企业除了拼命扩张、收割新用户之外,真的就没有更高追求了。而对于张一鸣先生来说,也许连指责他们的新闻标题于他而言都是一个获取点击量的绝好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