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纪录片《中国》研讨会:以中国审美讲好中国故事

十分头条新闻讯 5月13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录片《中国》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及中国视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中央主流媒体及业内专家学者,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等节目出品单位负责人及纪录片《中国》主创团队出席会议。

纪录片《中国》研讨会:以中国审美讲好中国故事

正值该片第二季开机前夕,纪录片《中国》的热播亦有所沉淀,有益的总结与建议,想必会让纪录片《中国》走得更远、更好。那么,该如何用中国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如何以电视艺术创造呼应时代亦引领时代的精品力作?一众人士齐聚一堂,对该纪录片进行热烈探讨与专业解析,进行了一场穿越时间、对话千年的文艺深度对谈。

影像著史,叫好又叫座的年度爆款

纪录片《中国》于2020年12月7日正式播出,历经近半年的沉淀,其热播现象依旧引人深思。作为2020年的年度爆款,该纪录片以思想与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今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和故事,并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耀瞬间,向大众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可以说,在碎片化与非线性深度交互的传媒时代,《中国》以一种全新视角,为这个时代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让人们重新审视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并为之寻找、思考、传播。

纪录片《中国》研讨会:以中国审美讲好中国故事

诗意之美,重塑仪式感的非典型纪录片

“敢于慢下来,也善于慢下来,纪录片《中国》开创了一种观看历史的全新方式。它用一种沉着安静、不慌张不忙乱的方式,创造了一种观看历史、表达历史的美感和仪式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在分析中指出。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非典型的纪录片。在叙事上,纪录片《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取舍,而在影视表现手法上,摄影指导罗攀甚至如此总结:“我们在用最复杂的方式,来表现最美的东西。”纪录片《中国》打破了纪录片与影视剧的视听语言壁垒,融汇戏剧舞台假定性与象征性的手法,建立起一套鲜明且自成一派的美学风格。除此之外,6K高清晰度及大胆的五十格拍摄与全景声的使用,让纪录片《中国》得以用一种中式的、含蓄又飘逸的写意之美,打破了观众对于历史纪录片沉闷枯燥的刻板印象。《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表示:“片子通过慢一倍的速度营造了一种时空感,既亲切又疏离,有一种梦境的感觉,既像历史,又像诗意。而梦境历来就是诗意的重要来源,甚至就是诗意本身。”

而诗意,也恰恰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纪录片《中国》正以一种非典型的、纪录片的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这种浪漫,重塑在快节奏社会中独树一帜的“慢”的仪式感。

担当作为,主流新媒体集团传递中国能量

纪录片《中国》以5年磨一剑,并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烈的思想感情,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来时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视大历史、大时代。浙江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浙江传媒学院二级教授、中国视协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王俊杰指出:“纪录片《中国》的成功就在于准确的策划定位和明晰的创作理念。它用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方式,让民族的根脉有所传承,让远离了的人群有所贴近,也让记录的文化有所升华。”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乘虎所说:“电视观众和新媒体影响面越大的主流媒体,越应肩负起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认同。纪录片《中国》出乎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正是主流新媒体的担当呼应了这个时代。”

历经近半年沉淀,当人们冷静回望纪录片《中国》的热播,这部非典型的影像“通史”必将积聚更多能量。正值第二季开机前夕,来自各界领导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将助力《中国》第二季继续延续中国审美与东方美学,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阅读:
哈里王子再吐糟王室生活:像生活在动物园里 好刚!尹正在线回怼恶评 教网友如何屏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