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一条好评值六毛七?半月谈:警惕影视剧口碑变口水

随着一系列影视剧热播,暑期档剧集收视率战役大幕拉开。(网络配图)

随着一系列影视剧热播,暑期档剧集收视率战役大幕拉开。(网络配图)

公众号“半月谈”8月4日消息,如今,公众越来越习惯在看影视剧前看网络评分再做决定。但是,这些分数真的靠谱吗?记者发现,作为一种评价机制的网络打分正被网民情绪裹挟而“失灵”。

一条五星好评价值0.67元?

随着一系列影视剧热播,暑期档剧集收视率战役大幕拉开。近日,有网友爆料某热播剧买水军刷分,提高其豆瓣评分。其早期评分为8.6,评分档次呈现倒金字塔,五星评分超过一半,被指评分“发大水”。

有网友晒出了“证据”:刷分流程为给该电视剧打四星以上好评,且配15字留言,大约可赚到6毛多钱的赏金。报名条件为:请先报名再做悬赏,否则无赏金。从网友当时截图来看,截图时已有近3000人赚到赏金,尚剩余1000多个名额。

不过,针对爆料很快有粉丝“叫屈”:刷分的起因是有人故意给该剧刷一星或是不写评语直接五星,并且攻击主演。据了解,以豆瓣识别水军的过滤机制,不写评语直接打五星,会被系统识别为低质号,降低有效评分。

接着另外一拨网友又跳出来继续爆料,称这一切都是该作品营销团队的“仙人跳”,由于开播热度不够,试图通过反向炒作增加热度……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部电视剧开播,剧情讨论不怎么热闹,背后的评分竟然闹成了一出“宫斗剧”。业内人士分析,该现象折射出的问题真真切切:出品方和粉丝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操控作品评分,影响作品口碑。

不论是非只有情绪的战场?

现在随手翻豆瓣的评论区,“只为XXX而来”“XXX真的好帅”等过于浅白的个人感受经常取代了围绕剧情、制作、表演而生发的评论。甚至有时候,一句台词就会导致作品成为某个群体情绪宣泄的出口。

饭圈内的粉黑大战更是情绪打分的重灾区。打分者都是目的明确的“对人不对事,我就是来站队的”,作品本身质量没那么重要,演员是不是我喜欢或讨厌的成为了打分的关键。还有一些打分者是从众型,受到影视剧市场营销常见的营销公众号假充意见领袖“带节奏”的影响,往往只是自身的某个痛点被戳中,不看作品就跑来掺和一脚。

在这一现象背后,是“立场大于是非”的观念在作祟。即只要我的立场是站在你这边,那么无论你做了什么,我都毫无条件地支持你。

业内人士说,网络打分平台可以说是对传统意义权威影评的一次平权,互联网时代使影评“民主化”,观众的声音越来越大,能够制约权力和资本,让口碑发挥作用。但当奔着钱来的水军,奔着爱来的粉丝开始试图操控评分,正常影视剧评价体系很难不被扰乱。

警惕“口碑”变“口水”

作品评分原本是为了让大家节约时间精力,远离烂片的坑,找到佳片的窝。然而,粉丝“控评”,营销方“控场”,水军“带节奏”的多方合围下,评分机制频频失灵,正在让影视剧作品的网络“口碑”变成“口水”。

“有时候我们找水军或粉丝控场,也是被逼无奈。”某剧的宣发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抱怨,有的营销机构一旦知道某部影视作品要上映,就先搞事情、打低分、写差评,没有需求都给创造出需求来,让你不得不找它控场。“越是火的剧越可能成为水军重灾区,有的既替对方低分控场,又来替你高分控场,两头赚钱。”

近年来,主管部门对收视造假严加控制,点击数据、流量数据的水分不断挤出,但评分领域的水分却鲜有关注。很多受众对这些打分平台的评分专业性产生质疑。甚至还有自导自演被恶意评分进行炒作的现象,让市场更加混乱不堪。

有关专家认为,一些烂片借情绪打分引发的“风波”捞一把流量,形成“逆淘汰”局面,对国内影视剧行业健康发展不利。

(原题为《一条好评六毛七?情绪打分让影视剧“口碑”变“口水”》)

(责编:vhaha)

相关阅读:
现实主义题材的核心竞争力是直击社会痛点 郑晓龙:《隐秘的角落》火爆得益于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