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爱尔兰人》:好酒需要细品

我怀疑今天主流的电影观众——15岁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明白马丁·斯科塞斯这位导演在电影史中的意义,是否还能欣赏他的作品。在豆瓣评分中,过去二十年间马导评分最高、点评人数最多的作品是《禁闭岛》;IMDB的结果类似,《华尔街之狼》以及《无间行者》差不多和前者并列,都是观众的最爱。暗示着无论是中国或是美国观众,最为欣赏的还是马导降低身段,拍摄的那些拥有充分娱乐元素、更接近商业类型片的作品。

马丁·斯科塞斯

马丁·斯科塞斯

包括演员的使用。以上几部都是和“年轻”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才促成了马导过去二十年的“巅峰”。也许那些不到30岁的影迷,听说过,却很难明白本片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这对上了年纪的老头,到底对于黑帮电影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对于资深影迷来说,早在几年前传出导演和演员名单的新闻,就已经想献上自己膝盖了;然而对于时下年轻的观众,被短视频和社交网站培养出的口味,去欣赏这样一部长达3个半小时的电影,光是听到片长就会感觉有点头大吧。这部影片注定不会是交口称赞的作品。无论节奏、内容、风格,《爱尔兰人》都算不上通俗,显得冗长而独立于时代,却是马导回归自己的本色之作。

《爱尔兰人》的意义,在于构成了马丁·斯科塞斯电影生涯的“黑帮三部曲”。从影片风格以及精神内核的连缀上看,“黑帮三部曲”比收尾乏力的“教父三部曲”更为宏大和完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长期保持创造生命力的顶尖导演,在接近30年的创作周期中,到底有什么样的风格坚持,又有什么样的变化。1990年,马丁·斯科塞斯用《好家伙》开创出全新的黑帮片样式。区别于十多年前《教父》油画般的“家族史诗”黑帮风格,《好家伙》更像是街边速写,让观众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接近黑帮成员,试图展现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塑造出这些“犯罪分子”,以及他们如何用日常眼光,看待自己充满刺激和暴力的生活。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是他们光鲜亮丽穿梭于热门餐厅和酒吧,俨然成为了社会名流,却又一边吃着妈妈做的家乡风味,一边要去处理残存的数具尸体。

犯罪,就是这些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的罪犯们,例行其事的每日工作。1995年,《赌城风云》以更为浓烈的色彩,更具歌剧史诗的气质,展现了底层混混们离开街区,登上赌城启航巨轮的图景。随着沙漠都市拉斯维加斯的凭空而起,罪犯们从小打小闹升级为更刺激、更为纸醉金迷的帮派团伙。同时对于赌城幕后资金的来源,黑手党们瓜分赌博行业的金钱交易,也有多层次的描绘。正是在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吃店里,看似意大利的同乡聚会,幕后大佬们却决定着赌城未来能经营何种产业,哪些人有资格进入管理层,以及从账上偷走的巨量收入该怎么分。

主人公们几乎是白手起家,凭着野心、头脑和暴力手段,瞄准时代带来的机遇,把“犯罪事业”发展到了企业帝国的程度,最后却也迅速倒台了。和《好家伙》的主题和气质如出一辙,却更为宏大。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更能理解《爱尔兰人》故事的创作背景。

本片讲的是《赌城风云》里提供资金的幕后大庄家——全美卡车司机工会和意大利黑手党的勾结和矛盾。真实的核心事件是前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在1975年神秘失踪,后推测为被黑帮杀害。这位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加入工会,为普通劳动者争取权益,又与黑帮地下产业素有瓜葛,一步步领导工会成为全美最大组织的风云人物,他的生死不明成了历史中的一桩著名悬案。2003年,绰号“爱尔兰人”的黑帮分子希兰,在死前承认他作为杀手,执行过20多次暗杀,霍法也死在他手中。后来这份陈述被写成书籍出版,这也是影片改编的源头。传奇的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和扮演他的艾尔·帕西诺。

传奇的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和扮演他的艾尔·帕西诺。

传奇的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和扮演他的艾尔·帕西诺。

换句话说,这是美国版的《黑道风云二十年》,时间周期更长的《征服》。人物都采用真名,在历史中有迹可查。影片涉及到的内容既包括上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事件,也包括显赫一时的黑帮头目的公审和判决。这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甚熟悉的主人公,却是美国地下世界流传甚广的黑帮传说。

《爱尔兰人》的史实性,就在于描写了这些“政治化的犯罪名人”,是他们的传记。从人物视野上,这既是对之前两部影片的补充,又是一次升级。也许是创作立场的相似,以上三部影片的主人公都不是犯罪集团的核心首脑。即使身处漩涡中心,主角看起来也像是犯罪事件中冷静的旁观者。他带着某种超然的视角,看待周遭发生的一切。绝对称不上无辜,却不像大部分黑帮片的主角,能安心享受犯罪生活的刺激和快感。他像是一个最初为了讨生活无奈参与,渐渐变得越来越熟练、严谨、专业,却再也无法辞职不干的黑帮上班族。

《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

本片的副标题《我听说你刷房子了》,就是来源于黑话,描述把人在房内枪击爆头后,必须粉刷墙壁掩饰罪行的举动。这是马丁·斯科塞斯式黑帮片的一贯特征,如陈年醇郁的烈酒,藏得深,只有饮酒者懂,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爱尔兰人》相比之前的两部影片,甚至更为隐藏和安静,风格上处理得毫不花俏。有的情节一开始看显得如此冗余,让人不明所以。比如影片前半段花了不少笔墨介绍主角女儿对他的敬畏,包括对父亲几个合作伙伴的亲疏关系。观众也许会问,这和主线又有什么关系呢?然而越看到后面,就越能明白这些情节对于塑造人物的变化,引导到最后的悲剧性命运,是多么的必要。

本片的犯罪行为也算不上“酷”,完全缺乏银行劫案或赌场情色等娱乐噱头。我们看到的只有男人的较量,他们为什么从最开始的犯罪合作,渐渐变成了意气用事的矛盾之争,最后又是如何发展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一个初看起来有些乏味,一点也不带劲的故事,然而背后的分量,却能让人越看越清晰。影片前半段,由于主角希兰周遭过分庞杂的环境交代,各级黑帮走马灯式的人物轮换出场,造成了故事一直都在铺陈,反复铺陈,却看不到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3个半小时的影片长度来说,这相当于让人看了一整部抓不住重点的黑帮电影。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熬过了这个阶段,到2个小时之后,影片的主线才终于清晰起来。艾尔·帕西诺扮演的工会领袖霍法,和工会成员、背后黑帮势力的矛盾不断加深,他毫不服软的个性终于造成了冲突升级。而所有问题的核心则集中于主角希兰,在朋友情义和黑帮立场的角色转换,越来越难以平衡。几乎长达一个小时的剧情,看似毫不紧张,却都是主角的内心戏。他甚少台词,也没有刻意展现出什么行动,然而人物的煎熬和犹豫却让所有观众都看得明明白白。

此时开始,影片浓厚的后劲才完全释放出来。观众终于看到那些貌似和蔼的黑帮大佬,一旦下定决心铲除对手,会变得多么的冷酷无情。而主人公也在这种战争式的冰冷氛围中,变成了出卖朋友力求自保,坚决执行黑帮规则,却丧失了道德立场的杀人机器。

最终的结局,也如同之前两部黑帮片一样,让人感叹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唏嘘。《爱尔兰人》的所有细节,都保持着马丁·斯科塞斯一贯的艺术水准,而所有演员的表演,也都堪称教科书级别。越是用心去看,越能看出对电影艺术种种细节的精致追求,而非时下电影流行的夺人眼球的浮夸。但是影片整体过于沉静的气质,确实似厚厚的冰层,将暗涌全部封在了下面,造成本片很难说是马导这些年最通俗最优秀的作品。

也许,因为本片表现的人物就是冷酷杀手,而不是《华尔街之狼》那样的“激情创业者”,所以整体风格冷硬而简约;也许,到了马导这个年纪,所有的艺术追求心里有就足够了,已经不在意观众是否能看到——我当然处在这个段位上,然而我无需刻意去展现什么手法来证明我的段位。包括演员们的集体表演风格也是如此,能收着,就不会放得太大。这些老头的平均年龄,已经77岁了。他们再聚首共同创作一部电影的机会,恐怕真的不多了。所以除了自己喜爱的真正的电影艺术,他们还需要在意什么呢?

责任编辑:程娱校对:丁晓

(责编:Koyo)

相关阅读:
阿娇坦言婚后婆媳关系很好 赖弘国父母曾反对婚事 27岁韩国男星车仁河去世 警方调查暂未发现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