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少年派》研评会举行:"最好的献礼剧就是青春剧"

《少年派》研讨会

《少年派》研讨会

十分头条新闻讯 7月23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少年派》研评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评会围绕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反映时代问题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次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等相关领导及业内专家出席。青年观众代表吉韵光分享观剧感想。《少年派》出品人任双有、导演李少飞、编剧九枚玉等制片方和主创代表也分享了创作感想。

《少年派》是由刘惠宁、李少飞执导,霍尔果斯贰零壹陆影视、蓝恐龙影视公司出品,由张嘉译、闫妮[微博]、赵今麦[微博]等主演的都市家庭剧。该剧将家庭伦理与青春校园进行融合,聚焦四个考生家庭的陪考和生活状态,讲述两代人共同奋斗、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作为广电总局百部规划项目,《少年派》于2019年6月9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在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同步播出。

镜头聚焦社会焦虑现实主义反映现实问题

研评会上,《少年派》的编剧九枚玉指出,这部剧的灵感来源于她自己作为陪读家长的经历,想表达的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主题。她说:“《少年派》不仅仅是接地气,它就生长在地里。”在场的许多专家都认为聚焦社会焦虑是电视剧《少年派》的一大亮点,他们肯定了《少年派》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反映社会问题、传递积极能量上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少年派》是当代高中生生活的一个小百科全书,它唱响了十八岁以前自主成长的青春之歌。《少年派》聚焦大中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创作者把他们的成长放在一个复杂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描写,讲述他们如何度过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说:“没有一个片子像《少年派》一样有四个类型的学生、家长。”通过这四个家庭的变化,这个作品折射出许多现实问题,不但很有色彩,而且很犀利,很有深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分析了《少年派》的三个创作特点:其一,《少年派》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其具备了现实主义最基本的品格——“它确实写出了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怎么面对高考?”《少年派》并没有把高考妖魔化,而是把高考当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坐标;其二,《少年派》把校园、家庭和社会连成一片,里面的四个青年人带出了四个家庭,也带出了整个社会的现实情状,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内涵和历史内涵;其三,《少年派》除了描写年轻人的成长,也刻画了中年人的忧虑和成长,他说:“高考问题,包括教育问题,绝不是单一的年轻人的问题,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家长的、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这部剧客观上把这个问题艺术地呈现出来了,引起了全社会的深思。”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认为,《少年派》的定位是用喜剧的风格来表达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剧情和台词的设计都很富有启发性,既反映了校园生活和教育问题,又反映了其他备受关注的社会家庭伦理问题。一方面,《少年派》采用两代人的视角,从代沟中发现无代性,最终实现了两代人的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少年派》聚焦教育和生存话题,用温和而不失幽默的方式表现了高考家庭的百般无奈,实现了一种温暖的现实主义批判。

《少年派》的出品人和导演在分享创作经历时都提到了创作此类现实主义题材会面临一定风险。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少年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如出品人任双有所言:“我们通过团队的努力,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尊重观众,观众就会尊重创作。”

“最好的献礼剧就是青春剧”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在研评会中分享了他观看《少年派》后的笔记《少年派及其派生物》,他提到:“青春剧,是我们影视文艺躯体中的胶原蛋白,无论是献给改革开放还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春剧都是最好的献礼剧,它让一个国家能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未来。”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岭涛指出,每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都跟创作者有代际差,所以做一部剧都必须做到贴近性。“我们的前辈们一直强调这个贴近性分三个层次——一是层次的贴近,二是内容的贴近,三是心理的贴近。”心理的贴近是最重要的,《少年派》做到了这一点。他提到,这部剧从四个方面体现出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其一,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其二,兴趣至上;其三,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其四,他们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要求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谈到,青春期就是人的黄金时代。《少年派》选取这一阶段的故事,既从纵向挖掘了生活的世界,又打开了社会生活中与高考相关的横断面,让人物和情节在三年的时间轴上不断运动变化、异彩纷呈。同时,她通过观看《少年派》也想到了自己三十年前的高考经历,她解释:“真正的经典艺术可以穿越时空,深深地感染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人生经历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在这个层面上,她从《少年派》的剧里面看到了它能达到的价值。

青年学生观众代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戏文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吉韵光在分享观剧感受时提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中回忆。”她认为,《少年派》和常规的青春剧相比,将镜头对准了像自己一样的在千禧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的家庭成长过程——“在以往的电视剧里,这个群体至多是配角,而在《少年派》里作为主角以群像的方式出现,无疑带给了观众一种新鲜感。”虽然她感觉这个故事里想要表达的热点话题和现象过多,群像和多线叙事有些混乱和模糊,但是瑕不掩瑜,因为《少年派》反映了她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让她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青年演员演技获赞塑造全新高中生形象

《少年派》出品人任双有和导演李少飞在分享创作经历时都提到他们为了选拔主角,“年轻演员看了不下一万个。”最终,这些年轻人在剧中的演技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支持。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指出《少年派》之所以能吸引他看下去,是因为几个小演员演得很好,他表扬剧中饰演林妙妙的演员赵今麦:“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可塑性,她把这个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给呈现出来了。”同时,他认为《少年派》在人物塑造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它留下了高中学生的新形象,他说:“能够在众多的艺术品类当中,留下一个或者几个鲜活的中学生的形象,是这部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在分享中指出,《少年派》这部剧生动地刻画了一批时代新人的形象,他们不像以前的作品,既不是单单表现友谊,也不是单单表现冲动和叛逆,而是带有各种独立和自由的倾向。他们带有对他人和自身的认识,需要对话、尊重和理解。他表示,这部剧的可贵之处在于创作者努力塑造一批时代新人的形象,尽管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这种努力是更加宝贵的。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特别提到剧中林妙妙的饰演者赵今麦的演技特别自然——“行云流水似的,不做作,不夸张,很自然,动作表演非常协调,非常好。”她认为这些小演员为这部剧增加了特别大的光彩,他们除了表演的灵动自然外,还赋予这部剧很强的喜剧性,台词幽默,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艺术特别有光彩的地方是皱褶和细节,以及分寸感,《少年派》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现实主义要向着光亮的地方去”

此次研评会的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在总结会议内容时表示《少年派》是接地气、正能量、很积极的一部剧,但是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还可以更深刻。对此,到场的各位专家客观地指出了《少年派》中暴露出来的诸如揭露社会问题不够深刻、家国情怀表现不充分、存在基因崇拜和名校情节等不完备价值观、部分情节有待商榷等问题。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史竞男总结了三点不足:首先,《少年派》在分配校园和家庭情节时有些失衡,张嘉译、闫妮的演技过于抢镜;其次,该剧缺少一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还可以再往深度挖掘;最后,在人物设置上,个别角色还是没有突破套路,像虎妈、猫爸、天真善良的女主角、高冷的学霸、智力不高的校花形象依然存在,缺乏一些创新精神。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指出,《少年派》的不足首先在于它虽然接地气,但是没有“跳”出来,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宽的视野来看待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症结。第二点不足在于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对于名校的过分崇拜、对于专科和职高的歧视,以及家长、老师陈旧的价值观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对未成年人或者青少年价值观引导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不是把它简单化,”他说,“我们的影视作品应该承担这样的一种责任,应该把价值观、成才观摆正。”(GAIL/文)

(责编:珞小嬜)

相关阅读:
江南谈《九州缥缈录》:刘昊然是年轻的老演员 与华天酒店“对赌”失败 高希希未达业绩摊上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