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图源:北京青年报
《使女》剧照图源:北京青年报
《使女》第一季是佳作无疑。包揽了最佳剧集、导演、编剧、女主、女配等多项大奖,将曾经风头无两的《西部世界》挫致颗粒无收,同时也成为首部获艾美奖的网络自制剧,都足以证明它的优秀。
不论是阿特伍德的读者还是《使女》剧集的观众,想必对剧情都十分熟悉,无需赘述。就文学性的角度而言,原著中阿特伍德通篇以第一视角书写,用一种破碎、私密、压抑又坦诚的表述,结成了奥芙雷德复杂的精神世界,如同一个蓖麻丛生的地狱里一小处幽暗的花园。而其中值得玩味的是,这花园也并非洁白无染的。
《使女》第一季对原著架构基本保持了忠实,故事随着女主的讲述密而不乱地展开。而作为一部电视剧集,它在抱有野心的同时又深知自己的身份,因而在对原著的取舍上也做得十分聪明,将奥芙雷德的人性“提纯”了,使她更坚毅、勇敢、倔强,更接近于一个“完美受害者”,又将老暮的沃特福夫妇改头换面为更为年轻、坚实、强悍的形象,使得敌对的二者在某种层面上处于平分秋色的状态,全剧都浸泡在时时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身着源自圣母玛利亚、象征纯洁蓝色的大主教夫人,与身着红色、象征分娩时出血的使女,在井然的日常中令人窒息的互动,不禁让人时时担心眼前这块看似完好的画布背后会冷不丁地扎出一把匕首。加上出色的光线,考究的镜头,紧张有序的剧情展开,《使女》第一季可以说当得它收获的一切夸奖。
《使女》第二季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承袭了第一季的口碑,甚至更好。不少人认为相比第一季,第二季更加黑暗、残暴,架构了更大的格局。纵然不再有原著加持,《使女》第二季的脉络和节奏也是在线的,甚至可以说,作为一部剧集,没有了原著的框限,它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琼(奥芙雷德)惊心动魄又终告失败的出逃、与尼克之间生出的可谓真挚的感情,尼克年轻的妻子由懵懂盲从到甘为爱死的纯洁的心,沃特福夫妇之间的相爱相杀、沃特福太太的困厄与挣扎,以及每一个帮助过或没有帮助过琼的人的犹疑和抉择、下场和结局,都为堪称精彩的剧情增添了张力。但不得不说的是,第一季的反乌托邦主题在第二季中似乎渐渐弱化为一个背景,着力刻画琼如何艰难克服一切困境的经历,从而使全剧带上了浓郁的个人传奇色彩。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在牢不可破的极端拜占庭式社会里待了整整一季,观众需要喘息,公允战胜极权的可能性、一个穿破困境的故事走向,无疑是众望所归。
于是在琼标志性似笑非笑的表情与坚韧双眼的凝视之下,大家开始期待第三季的回归。《使女》第三季首播三集连更,着实是一种“强势回归”的架势。目前IMDb评分平均8.7,豆瓣9.3。除去新剧开播前评价虚高的成分,也是相当好的成绩了。剧集短评以惊叹溢美之词为多,但也不乏评论其水准下滑、逻辑崩坏的声音。
第二季末已经铺垫好的艾米丽(前奥芙格伦)的成功出逃如大家所愿地发生了,艾米丽创伤后的心理状态、与卢克、莫伊拉等人的互动,以及终于鼓起勇气给妻子打电话时的细节处理,也都是细腻感人的。但是在隔壁基列国,是因为保留了美利坚的个人英雄主义传统吗?匪夷所思开始举国之力建造琼的人设:在大主教的高层会议上,劳伦斯联合所有的主教一起打压她;沃特福大主教为了取悦(抑或是保护)于她对她俯首帖耳;沃特福太太浮夸的丧女之痛需要从她这里获取安慰和能量;女佣们都为她说服他人的能力所折服听命于她……于是乎我们的琼也毫无保留地开挂了:扬起她骄傲的小下巴,带着她若有似无嘲讽的微笑,用一种志在必得的眼神睥睨天下,对所有人发号施令。总之在看完现有的三集之后,大致印象就是:在加拿大发生的一切更像是真实的,逃出去的人们有血有肉地在经历着痛苦;而基列国里的诸位,仿佛在琼的带领下力不从心地玩起了RPG,人物对话脱线、互动牵强、行为动机不合逻辑显得单薄无力。唯一浓墨重彩刻画的情节,是琼被要求去埋葬死去的女仆,挖了很久,左右前后给了许多个角度和镜头,看上去无比辛苦。看到这里不禁想问问编剧,费了这么多的笔墨,是和雪地生产的那场戏一个量级吗?不知道《使女》第三季的前三集到底哪里震慑了如此之多的观众,至少现在看来要想故事线成立,琼的技能可且只可设置为“催眠术”。
基列国,这个以《圣经》中以色列先知以利亚的故乡命名的莫须有的国度,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无非是为了警示:既有秩序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变化可以迅疾如闪电。诚如阿特伍德本人所说,“这种事不可能在这里发生”的断言并不可靠。只要有相应的环境和土壤,任何事都可能发生。任何事都可能发生,那么琼当然可以找回女儿获得自由,基列国也可以被颠覆,正义可以被声张,平权可以被实现——但绝对不是以开挂的方式。“即使我要创造一个虚构的花园,我希望里面的蟾蜍是真实鲜活的。”阿特伍德在新版《使女的故事》序言中如是说。但愿《使女》第三季里正在滑向失真的蟾蜍能多坚持一会儿吧。
(文/胡麻)
(责编:珞小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