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花开大地,万物复苏。
2019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以“资源共享、共赢未来”为活动主旨,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电影活动,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和中外电影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4月19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约活动文化教育题材纪录片《培根铸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盛大举行。活动主题为“新时代新风尚新使命”。大型纪录片由北京星河江月影业、《中华瑰宝》杂志、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公室、陕西翰林教育研究院、九方映画影业等单位联袂摄制。发布会现场,文化教育、科技、社科等领域的领导、学者、专家,积极探索讨论新时代的开拓者、奋斗者的动人事迹和他们的光辉业绩,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中华环境保护联合会秘书长张永红,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叶荷瑞,全国政协秘书局局长郭信礼,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中国廉政监察网副总编张利,中国网财经副总裁李学宾,新华网科普事业部总监柯仲华,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公室主任刘瀚辰等嘉宾出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纪录片《培根铸魂》正是响应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关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会议文化艺术届、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培根铸魂”的职责,勇于担负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守正创新、积极作为,进一步促进执政者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人文故事,演绎新时代
据总制片人、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主任刘瀚辰介绍,《培根铸魂》采用多线索递进式的叙述结构,以少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人文故事,用具有电影质感的摄影镜头纪实抓拍跟拍,关注充满温度的大时代中个人命运的辗转沉浮,关注从历史走向当代面向未来的都市文化生活,以光影影视艺术手法融入文化科技等元素,用镜头立体讲述时代英雄的感人故事,用独特的视觉艺术对文化教育科技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完美演绎,发现时代前进的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心智。
据悉,为打造出一部精品力作,影片为此聚集了一批影视界的优秀人才。导演漠北阐述了《培根铸魂》的看点和特色,他表示希望影片能够拨动观众情感的心弦,产生思想的共鸣,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给当下观众提供一种奋进的精神动力。编剧介绍了创作思路,也将他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为现场嘉宾进行阐释。
工匠精神,牢记新使命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培根铸魂》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聚焦新时代下的画坛巨匠、文坛泰斗、艺苑大师等时代英才,用他们的精彩人生和非凡创造为激发国民爱国热情、培育铸造中华民族时代灵魂、牢记“培根铸魂”职责书写了不朽的瑰丽篇章。
宣传中国文艺的巨匠精神,就是宣传中国文化精神,也就是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通过讲述中国的发展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之灵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共筑中国梦!
培根铸魂,共筑中国梦
为更好的向全世界介绍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艺术、科技领域的成就,特组织开展“倾听时代声音铸育中华之魂”为主题的征集典型案例活动,作为电影故事原型创作。这些案例面向文化、教育、科技等不同领域,公众参与度高,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为电影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我国文化文艺事业、社科研究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据悉,纪录片《培根铸魂》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拟定于2019年开机拍摄,中央电视台首播、院线上映。文化教育题材编剧导演的创新思维究竟最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讲述时代优秀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精神!
(责编: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