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惊闻噩耗,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辞世,享年94岁。万千青春记忆涌上心头,有武侠,也有围棋。
金庸先生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原名查良镛,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创办《明报》。1955年起,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甫一问世便惊艳江湖。金庸一生共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精彩绝伦,读者亿万,其中《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影响极广,号称“有中国人处便有金庸小说”。后来者仰慕大师风采,更为大师妙笔折服,沉迷于金庸武侠世界不能自拔,纷纷探究书之表里,“金学”热潮弥久不退,直逼“红学”。
金庸先生一生好弈,他的家乡浙江海宁棋风盛行,清代出过棋圣范西屏、施襄夏。金庸幼时便观祖父查文清与人对弈,耳濡目染,也痴迷棋道,围棋后来成为他武侠创作中的重要道具,留下许多经典桥段。
金庸先生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便惊艳世人。这部开山之作的第二回就写到了围棋,那是武当名宿“绵里针”陆菲青为落难的红花会四当家文泰来赴红花会报讯,众当家陪他一起去见少舵主陈家洛。男主角陈家洛首次亮相就是在和一位庄稼人打扮的老者(后文可知是陈家洛的师父天池怪侠袁士霄)下围棋。他们这围棋下得可不一般,是在墙上刻块大棋盘,两人坐在三丈外,用暗器手法将棋子投射到棋盘上。陈家洛棋力显然较高,眼看一子可定乾坤,可惜投掷过去时准头稍偏,未能嵌准棋道交叉之处。袁士霄就此耍赖:“你不成啦,认输吧!”扬长而去。事后看,这段描写绝非闲笔,陈家洛英俊潇洒,多才善弈,地位尊崇,武功也高,本该是人人羡慕的“高富帅”,无奈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落子出了偏差,大好局面只换来一句“你不成啦!”红花会群雄艺高志远,可惜缺乏大局观,形势判断也出现失误,终于赢不下这事关江山的一局,他们的悲情结局,难道在陈家洛与袁士霄对弈时就已暗定?
此后,金庸在《碧血剑》中塑造了“千变万劫”木桑道长的形象,“天下只有一件事能令他万事置诸脑后”,就是下围棋。名驰遐迩的“射雕三部曲”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以“昆仑三圣”何足道引出后面的故事,这“三圣”之一就是“棋圣”。何足道棋力高超,赴少林寺挑战,说:“比剑嫌霸道,琴音无法比拼。大和尚既然高兴,咱们便来下一局棋如何?”用石子在青石板上刻出棋盘,“经纬线笔直,犹如用界尺界成一般,每一道线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余。”少林寺的挑水和尚觉远大师出来救场,竟然用双足将何足道刚画出的棋盘抹去。何足道为觉远内功震慑,坦言自己不及。觉远笑道:“一枰袖手将置之,何暇为渠分黑白?”这一方棋枰虽未能落下棋子,却已成无子名谱。
到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天龙八部》,围棋的分量愈加重了起来。黄眉僧与段延庆斗法,围棋与武功并重,技逊一筹的黄眉僧得段誉之助方侥幸胜出。后来擂鼓山上群雄聚首,一局“珍珑”残棋成为考卷,完全不谙棋道的小和尚虚竹误打误撞解开珍珑,获得无崖子毕生功力,一跃成为天下有数的高手,此后奇遇连连,跻身《天龙八部》三主角之列,果然是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到了晚期作品《笑傲江湖》,金庸先生直接为江南四友中的老二命名为“黑白子”,以彰显他爱棋之深。向问天以传说中的北宋国手刘仲甫与骊山老母对弈的“呕血谱”诱之,最终成功搭救了被困梅庄地牢的日月神教前教主任我行,江湖上又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金庸小说中写到围棋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收山巨著《鹿鼎记》第十三回回目便是“翻覆两家天假手 兴衰一劫局更新”,以围棋喻世事。此回目出自查慎行《汴梁杂诗之五》,金大侠信手拈来,很是恰当。查慎行为金庸远祖,是清朝前期诗坛领袖,对围棋也属内行。
除了在武侠小说中反复提及围棋,金庸先生在生活中也与围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诸多围棋大师交往甚密,而且不断拜师,朋友们开玩笑说:“木谷实众弟子段数最多,查良镛众师父段数最多。”1982年,陈祖德到香港治病,金庸请他到家里休养,一住半年多,期间他还曾把罗建文请到家里。金庸先生说:“每天两人各教我一盘棋,……之后,我又请了聂卫平、王立诚、林海峰、吴清源诸位老师指点。”
1983年聂卫平在广州参加“新体育杯”决赛时,金庸托人转告聂卫平,要在从化拜聂为师。当时,聂卫平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学学棋,于是就赶到从化。一见面,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聂卫平才二十多岁,而金庸已经成名二十余年,比他大一倍有余。聂卫平自然不敢受此大礼,但在金庸的坚持之下,他不得不从。磕头礼在旁人劝阻下未能实现,但还是行了三鞠躬的大礼。于是金庸就成了聂的弟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以后金庸一见到聂卫平就以“师父”相称,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金庸先生曾为吴清源大师的自传《天外有天》作序,说到古今中外自己最佩服的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金庸对吴大师的崇高人生境界大加赞赏,以他为人生楷模。
金庸对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也敬佩有加,在他心目中,林海峰是一代宗师的风度。金庸曾对沈君山说,他写了郭靖这个拙实的人物,称为侠之大者,以前他认为生活中并无这样一个人,那只是他想象中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想到竟在林海峰的身上看到了郭靖的影子。金庸还与大竹英雄、武宫正树等高手交往,后与刘小光在香港比邻而居,两人经常下棋、论棋。
金庸先生不仅是自己喜爱围棋,更为围棋的推广与发展尽心尽力。上世纪80年代,他在尖沙嘴买了一层楼,作为香港围棋会的会址,每个月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元租金。其间他向围棋会的几位高手学艺,围棋会经常举办比赛,他都会去颁奖。 在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言中,金大侠提到:“在中国大陆,在这次‘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支助围棋活动。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1984年他还曾邀请新体育杯钱宇平挑战聂卫平的决战在他香港府上进行,可见金大侠对围棋事业确实情有独钟。
金庸小说中最著名的名词之一是“华山论剑”,2003年,金庸先生来到华山“闯关”,其中第三关就是棋圣聂卫平设的“棋局关”。“师徒”两大宗师纹枰对坐,虽只弈一手,但已令华山之巅风起云涌。金庸先生挥毫写下“华山论剑”,屹立山巅。
说不尽的金庸,道不尽的金庸与围棋之缘。而今大侠远去,棋声侠影都成一梦。无数青春印痕随风而去,残局谁人续?
人生如书,世事如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千古。
(燕飞)
(责编: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