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剧照。
李光洁诠释的拳击手形象。
李光洁是圈内有名的“被演技耽误的摄影师”。新戏《悍城》最近在播出,他当初在现场拍的剧照,被同组的演员一个个珍而宝之地发在微博上,特别注明“摄影@李光洁”。
他却说,这只是自己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片场生活的调剂,“能在拍摄现场干点别的事情,是一种休息。”听起来像谦虚,但作为一个对表演持续有焦虑感的演员,他太需要这种调剂。表演,是要让他从肉眼可见的“假”里寻找人物的“真”,“你要百分百地排除镜头外的一切干扰,百分百地相信剧本设定,这样的表演过程很痛苦,但又很享受。”
“每个角色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李光洁在微博上发过一组自己伤痕累累、满脸是血的照片,“给特效化妆老师疯狂加鸡腿!4个半小时化的妆,完美!”那是《悍城》中的一场重头打戏,戏中人物“珞珈”走上不死不休的拳击场,戏外作为演员的李光洁则拍了400多个镜头,不断被打、被踢、被摔……
这场戏播出后,好评如潮,李光洁却仍有些许不甘心——为了这场戏,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体能训练,没想到正式拍摄时连续熬了几天夜戏,肌肉毫不留情地往下掉。这恐怕不是李光洁对这部口碑之作的唯一缺憾。到目前为止,他把《悍城》看了近四遍:第一遍心潮澎湃,觉得用心创作的结果“哪哪儿都好”;第二遍看弹幕,想知道观众都在聊什么;第三遍找问题,哪里还不到位;“目前第四遍还没看完,第三遍后有很多沮丧的情绪,需要再看一次平复心情。”
兴奋、纠结、沮丧,再平复,这样的循环在演员的生命中再平常不过,只是李光洁本来就是那种容易焦虑的演员,永远小心翼翼、举步维艰。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他无奈承认,并不觉得存在一个所谓“真正找准人物感觉”的时机。比如珞珈,这个顶着“泡面头”的“痞子英雄”,难道没有更好的演绎方式吗?“这跟舞台剧似的,一句台词,你可以换一百种方法说,得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
即便足够努力和幸运,找到了最为满意的演绎方法,李光洁还时不时有警惕感——谁说自己的感觉就不会出错?“也许你自认为找到了,但观众还是觉得不对。我想这就是表演的魅力,而艺术本身又是见仁见智的。”
最后,他帮助自己平复的方法,是尽人事、知天命。在现场,尽可能地尝试,拍好一条下意识的表演,再来一条反下意识的表演;拍完,尽可能淡然,“几乎每个角色都是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大家将来会不会喜欢,只能很平常心地看待。”
“影响观众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李光洁早年给人的印象颇有些严肃,甚至常被调侃“戏比人红”。
但“戏比人红”的另一种意思是,有足够的代表作,且每一部都拿得出手。无论是20岁的第一部作品《走向共和》,还是触电大银幕的《立春》,或是《杜拉拉升职记》《我的经济适用男》《山楂树之恋》《团圆饭》《林海雪原》等一系列作品,他几乎没有类型重复的角色。
今年的《和平饭店》及电影《二次妖精》等作品,则让李光洁再度刷新了观众的认识。在表演上,他松弛自如,就连《如懿传》中一场客串戏份,没有一句台词的他也能在10秒钟之内呈现从震惊、难过、无奈到决绝的情绪变化。
怎么看待表演上的变化?李光洁形容自己是从“幼稚的青年演员”,逐渐成长为“相对成熟的中青年演员”。“现在我会为每一个角色考虑得更多,对生活的理解也更有一些深度,对人和事的了解更全面,呈现角色时不那么单薄,对故事的理解更有深度,表现方式也不那么单一。”他娓娓道来,17年的表演蜕变,好像都只是“一些”。
某种角度上说,他相信“戏比人红”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几年前的采访中,他颇为理想主义地表示,演员的作品有影响、引导观众的责任。如今再聊到这个话题,他依然坚信,影响的力量是看得见的,“比方说演了个爱情片,有人说‘看完再次相信爱情了’;演了一个英雄,大家会觉得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处理。我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呈现的作品能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支持,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悍城》之后,李光洁的片单很长。他演了青春剧《我在未来等你》,讲一个37岁的大学老师穿越时空遇到17岁的自己的故事;都市题材的《我们这些年》,探讨“不婚主义者”的情感生活;还有明年初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作品……李光洁到底有怎样的选戏标准?答案简单:角色能打动人,团队认真靠谱,“如果人物情感在文本阶段都不能足够打动我,我怎么通过表演打动观众呢?”
“慢慢学会减重,人也更轻松了”
看《悍城》时,李光洁经常被弹幕搞得一头雾水:有些似乎与作品本身毫无关系。“我过去没有看弹幕的习惯,这是第一次。对于弹幕的发言内容、表达形式,我需要换一个系统去感受一下、适应一下,接受一下。”
表面上看,这几年李光洁已经在其他许多方面“换了个系统”。比如一改以往的不苟言笑,会在采访中玩冷幽默说段子,会在明星好友的微博下“打广告”推荐新剧,也会轻松地拿他和雷佳音、郭京飞的“TF老BOY”组合开玩笑,甚至自曝和袁文康、雷佳音又组了个“小虎队”,两团并行,“各种组合充分说明,我比较百搭。”
他将这种变化形容为学会“做减法”以后的结果。临近不惑之年,李光洁自认对人和事的看法趋于成熟,也到了人生最好的时候,“过去我想得多,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负担,现在慢慢学会减重,表演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更不一样,人也更轻松了。”
当然,再怎么减,他身上那份属于老派演员的严肃还是时不时流露。说到“TF老BOY”,他有下意识的无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组合)会成为年轻人的焦点,谁还没几个朋友呢?”在他看来,朋友们各有各的工作,有时间聚在一起调侃,再正常不过了,“大家生活中本来就是好朋友,如果不是,有些话可能也不太敢说出口。”
这种严肃还表现在,明明经常自夸“颜值”出众,说到“颜值”这个词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唏嘘:早年在中戏和剧组里,他接受的教育是形象不值得在意,塑造人物的手艺最为重要。他也因此觉得安全,“颜值是可被替代的,会有比你更好看的人;不管有没有颜值,你的手艺都在,你对角色的理解和呈现是别人很难替代的。说白了,是我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演员?一个流行性的、可被替代性的,还是说一个没有那么流行,但却无法被替代的。”
是啊,流行不流行不重要,无法被替代更为可贵。
(记者 曾索狄)
(责编: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