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短话长说小题大作 电视剧"注水"何时休?

电视剧注水

电视剧注水

近年来,“注水”电视剧备受广大观众诟病与吐槽。有媒体说,纵观当下国产电视剧市场,“注水”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常态。

本世纪初,国内多数电视剧长度还在20集左右。短短十几年间,电视剧集数像打了激素一般猛增。据《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国产电视剧平均单部集数连年拉长——2011年 30集,2013年超过 35集,2015年已突破 40集。时至今日,都市剧大都在50集以上,古装剧基本在60集以上,而动辄七八十、八九十集的已不在少数。“注水”,已成为国产剧市场的通病。

为什么电视剧不择手段、热衷“注水”?说得好听点,是短话长说、小题大作;说得难听些,是厚着脸皮捞金。日前,一家地方电视台在《今日看点》栏目披露“注水”电视剧时,除了举例评说,还打出“国产剧各种‘注水’无下限”“多剪一集能多卖1200万,‘注水’成国产剧赚钱绝招”等字幕。看罢,怒气顿生。

据笔者观察,当下“注水”电视剧集数高歌猛进,质量不升反降。有人戏言,收看国产电视剧如同看男足比赛,不看心不甘,看了心受伤。对此,我颇有同感。不少电视剧节奏拖沓、节外生枝,与主题毫无关联的情节、台词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且手段不断变换,最初,是毫不掩饰地在片头大量重复上一集内容(如此前大火的《楚乔传》等)。而今,则在配角主体化、剧情放缓拉长等方面做文章。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注水”严重,以致口碑和收视率下滑,不少热门剧已出现“高开低走”现象。

为了多“注水”,有人巧“创新”——悬念冲突放两头,“注水”情节塞中间。于是乎,开头几集,剧情颇为紧凑,颇能吸人眼球。看到中间,“水味”渐浓,被吊起好奇心的观众只好忍气吞声,耐着性子往下看。稍加留心,不难发现,许多国产电视剧里,同一个镜头多次闪回,同一个情节多次重复,同一段往事多次回忆。如,《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男二号润玉的儿时记忆便不断被“炒冷饭”。还有,用配角、支线为剧集横添枝叶。连去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也不免给配角添加不少无关紧要的剧情,其中郑胜利与女友的一顿饭居然吃了半集时间,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凡此种种,举不胜举。恕笔者不敬,“注水”电视剧恰似“速成鸡”,乍看起来,又肥又嫩又可人,而吃起来,却没滋没味没营养。

除了剧情“注水”,还有制作“打鸡血”。此前有媒体披露,一只“速成鸡”从孵出到宰杀,只有45天,鸡身上连粗羽毛都没长出,就大功告成、走上餐桌。时下,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三四个月就制作搞定。这等速度,快赶上“速成鸡”了。如此粗制滥造、瞎编乱造,是把观众当阿斗,视创作为儿戏,是对艺术质量的放弃,对广大观众的戏弄。

电视剧与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生活的映射,是用来娱乐民众同时也承担陶冶民众之责的。那种认为现今文学市场化了,出现一次性、快餐式作品不足为奇的观念,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漠视,对艺术良心的践踏。而艺术良心,是一切创作的底线。这条底线,任何时候,任何艺术门类都不能逾越、不能突破。

电视剧“集体拉长”,固然由复杂的外部环境、趋利的内部元素等合力造成,然而,决定电视剧艺术品质和精神走向的主创人员,不应当对此保持警醒吗?时代与受众需要的是撇去浮躁、少功利心的创作;期盼的是不虚妄、不矫情,于人文与精神世界有所裨益的作品。只有搭准时代脉搏,敬畏广大观众,才能创作出无愧的好作品来。反之,听任电视剧无节制“注水”,恐怕迟早是要像滋味寡淡的“速成鸡”一样被观众所唾弃。

(责编:得得)

相关阅读:
潘粤明抽雪茄开火车大哥范十足 自侃:还没驾照 年轻人开"倍速"追剧模式 剧情注水故事乏味成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