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经纪公司 粉丝经济中的意外变量
[行业观察]
继偶像C位出道后,“经纪人C位出道”又被刷上微博热搜榜,只不过这一次是歌迷要求经纪人辞职——华晨宇经纪人王桂红和其公司天娱传媒一并被粉丝“撕出道”。2018年9月16日,华晨宇粉丝就最近发生的华晨宇嗓子不适还被安排了大量需要唱歌的音乐行程,在微博上质疑经纪人王桂红罔顾歌手身体状况只顾利益,同时大量歌迷自发表达希望王桂红辞职华晨宇经纪人一职。随后,又因珠海举办的一个音乐节海报的C位是毛不易而不是华晨宇,再次引起了粉丝对经纪公司的讨伐。
随着粉丝制的“出圈”、粉丝话语参与流行文化的生产,粉丝撕经纪人、经纪公司早已不是新鲜事了。矛盾的爆发自然非一日之事,究其根本,是明星、明星培养者与供养者间权力的争夺。本以为是粉丝经济下的一团和谐,为何横生变数?
饭圈游戏溢出边界影响整个影娱行业
此次华晨宇粉丝不满其经纪公司的事情愈演愈烈,从时间线上梳理主要有两个节点:一是九月份华晨宇疑似打封闭针、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在鸟巢连办了两场演唱会,结合他排得满满的行程,粉丝不满经纪公司一味压榨艺人、罔顾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二是国庆期间将举办的音乐节海报,华晨宇与毛不易作为《明日之子》导师与选手同台演出,C位给了毛不易让粉丝极度不满——人气和地位的不匹配,本是压轴的华晨宇俨然成了“配角”。但对此华晨宇的经纪公司却并未做出任何回应,于是华晨宇粉丝后援会索性自己与主办方交涉,要求主办方作出更正并且对此道歉。
此处爆发的矛盾其实更早就有迹可循:8月底有新闻传出:华晨宇疑似微博取关了天娱传媒公司,媒体去向华晨宇经纪人求证,只得到了对方粗暴的回复“没有”便被迅速挂断。关于华晨宇是否要解约的疑云早已笼罩,于粉丝而言和公司的“蜜月期”已过,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爱豆从经纪公司手中“解救出来”。他们用整齐划一的ID和头像发送话题:王桂红(华晨宇经纪人)今天下岗了吗?概括来说,字体要大要加粗,颜色要醒目,将诉求形成一条便于传播的表情包,作为“战斗”slogan。
其实,粉丝心疼艺人站队撕经纪公司并非孤例,甚至在粉丝文化逐渐显影的今天,已形成了上文所讲的某种程序化的运作。此前,凭借甜宠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走红的新晋“流量小生”胡一天,其粉丝就曾发长文“手撕”胡一天的经纪团队——粉丝不满胡一天在新剧《蜜汁炖鱿鱼》中只是“特别出演”,进而牵扯出对其经纪团队没有长远规划,并以红色加粗字体制作九宫格表情包:拒绝剧可爱甜宠网剧。因接剧原因被撕的还有嘉行传媒,“小花”迪丽热巴的粉丝曾写给经纪公司长达三页的“请愿信”;宋茜的粉丝也曾抵制她出演《爱情的开关》;甚至咖位如章子怡,也曾因接大女主剧《帝王业》(现更名为《江山故人》)被粉丝大型“劝退”。可见饭圈游戏正在溢出边界、进而影响整体的影娱行业。
除去接戏,代言资源也常常是一处“战斗”阵地,陈伟霆的粉丝“女皇”们也曾手撕英皇著名经纪人霍汶希,为艺人接三无产品微商的代言,他们纷纷换上“立即毁约”的头像,直到霍汶希发布声明暂停此次代言合作。
甚至于虚拟偶像也在践行这一套游戏规则。《全职高手》作为国内网文顶级IP,粉丝对小说版权方阅文集团多有不满及质询,涉及官方周边、小说角色待遇、粉丝维权等诸多方面。几乎和真人明星粉丝怒怼经纪公司的原因和手段别无二致。
总结来说,粉丝的诉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资源问题,包括接戏工作、代言资源以及捆绑营销等,进而涉及艺人长远的道路规划及发展,尤其是签长经纪约的艺人,不能一味榨取价值、消耗粉丝热情。二是专业问题,团队的配备能力不匹配艺人发展的需要,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及公关能力不足。三是健康问题,对艺人工作安排过满而忽略艺人的身体健康。简言之,在一些粉丝看来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三宗罪:资源不够好,宣传不到位,工作排太累。
粉丝的真情实感不是资本博弈的筹码
粉丝为自己偶像而战其实也早有历史,尤其此次华晨宇风波中的天娱公司,早年背靠“超女”“快男”品牌、以“宁可耽误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签约策略,艺人多、资源少、签长约,诸多艺人撕毁合约出走之争一直都有,如周笔畅、何洁、陈楚生、江映蓉、尚雯婕等等。除去新东家和代言费偿还解约费,粉丝众筹也是一种操作,张杰粉丝曾为他众筹百万解约费。
可以说,在作为艺人“亲妈”的粉丝眼中,经纪公司多是压榨爱豆的“后妈”:无论是“难出头”的天娱,号称“捧人容易留人难”的唐人公司,还是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火箭少女解约事件的操盘手乐华公司。经纪公司作为艺人的培养方同时还是利润攫取方,上升期的艺人排满工作量,考虑的自然不仅仅是曝光率,还有艺人知名度与市场可以置换的报酬。作为粉丝经济中付费买单的贡献者粉丝来说,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过度消费者”属性,使得他们对于自己喜爱艺人的信息常常有很多能动性解读。对公司不满、置喙艺人发展其实是市场赋予他们的权力,因此,章子怡的粉丝可能没有“资格”去对她的事业指手画脚——章子怡的演员身份,她事业的成功依赖于传统的影视工业造星和自身能力,但鹿晗的粉丝当然可以因恋爱而脱粉——他作为粉丝供养型爱豆,违背了契约精神。
高晓松在某次采访中曾谈到,由日韩兴起的亚洲偶像文化的审美:青少年偶像形象是pale、skinny的protectee——肤白、清瘦的被保护者形象,要旨在于容易引起人的心疼,“宝宝,我要来保护你,你的经纪人对你不好,谁都对我家宝宝不好,只有我对我家宝宝最好,所以我要花钱,我要保护着你、为你战斗”,这一概括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却也是一份生动的饭圈生态扫描。一个不争事实是,“虐”即是粉丝心理核心机制之一,感受到“被虐”心态的粉丝会砸出真金白银,在声势浩大的票选爱豆节目中“救救孩子”、“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时能出头”成为粉丝们的微言大义。因此自觉承担并输出保护者心态的粉丝,手撕经纪公司也就不是新鲜事了。这一矛盾冲突的内核即是关于艺人培养的较量,在这场博弈中,有时也是艺人的默许,他们应当清楚自己即便是一处标点符号都会被粉丝“过度解读”,甚至是“不表态”也会被认为是一种“表态”。
所以说,更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国内经纪人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实力派经纪公司。或许我们可以参考日韩娱乐工业的运作,当我们的明星在向职业化爱豆转型、粉丝在践行饭圈规则时,倒逼我们影娱工业改革的时刻来临了。一味地隔绝艺人与粉丝接触、捆绑利益、快速榨干价值是资本的特性,但不应该是公司文化应去服膺的。资本逐利、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是针对低纬世界中的动物化本能反应。但若在这场游戏里,将粉丝的真情实感同明星的发展道路一并作为各方资本博弈的筹码,成为这低纬世界中随时可以被牺牲之物,那么惨烈战役中没有赢家,而最终损毁的是我们整个影娱行业的公信度。
韩思琪(娱评人)
新京报漫画/赵斌
(责编: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