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自然通讯》:群居的哺乳动物通常比独居物种的寿命更长

《自然通讯》:群居的哺乳动物通常比独居物种的寿命更长

《自然通讯》:群居的哺乳动物通常比独居物种的寿命更长(Credit: Unsplash)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作者:Nature Publishing Group):《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指出,群居的哺乳动物通常比独居物种的寿命更长。这一发现是基于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的分析,包括金丝猴、裸鼹鼠、弓头鲸和马蹄蝠⁠—并可能提高我们对这些物种的社会组织演变和寿命的理解。

哺乳动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包括独居、成对生活和各种形式的群体生活。它们的最大寿命也有100倍的变化,从大约两年的鼩到200多年的弓头鲸。先前对个体物种的研究,如查克玛狒狒,发现社会联系紧密的个体比联系薄弱的个体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群居生活可以减少捕食和饥饿的风险,从而提高哺乳动物的寿命。然而,不同物种之间的分析有限。此外,哺乳动物社会性和寿命之间的进化关系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它们的进化很重要,目前尚不清楚。

周旭明、李明明及其同事分析了974种哺乳动物,比较了三类社会组织(独居、成对生活和群居)与长寿的关系。群生物种包括亚洲和非洲大象、环尾狐猴、山地斑马和马蹄蝙蝠,独居物种包括儒艮、土豚和东部花栗鼠。

他们发现,群居物种通常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这支持了社会组织和寿命的相关进化。例如,北方短尾鼩(独居)和大型马蹄蝠(群居)体重相似,但最大寿命分别约为两年和30年。作者还对94种哺乳动物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一种遗传分析),并确定了31种与社会组织和长寿广泛相关的基因、激素和免疫相关途径。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实验和后续研究群体生存和长寿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关阅读:
研究发现基因决定了柳莺的迁徙路线 维京人将动物带到英国的第一个确凿科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