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最早花蕾化石——“凌源古蕾”

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最早花蕾化石——“凌源古蕾”

花梗顶端的花蕾以及叠覆的花瓣

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最早花蕾化石——“凌源古蕾”

电子显微镜下三层叠覆的花瓣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被子植物的花朵给世界带来了美丽芬芳,也是植物吸引昆虫协助传粉的利器。植物学意义上的花朵和通常概念中的花朵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后者指的是拥有艳丽好看的花瓣的花朵。

虽然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产出过不少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例如著名的古果),但此前的化石中并未发现典型意义上的花朵——没有是艳丽好看的花瓣。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和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陈利君高级工程师共同研究了一块来自辽宁省凌源市大王仗子附近的义县组地层中保存完好的花蕾化石。他们将这枚产于凌源的化石命名为“凌源古蕾”。该化石是目前人们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最早的花蕾化石。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瑞士学术期刊《生物学》(Biology)上。

本次发现的化石花蕾长在一个15mm长的细梗上;花蕾呈椭圆形,长17mm,宽9mm;底部有类似花萼的结构,其上是层层包裹着花蕊的花瓣。由于松柏类中某些球果与凌源花蕾类似,因此,研究人员特意将其与当时常见的松柏类球果加以了区分。松柏类球果的梗一般粗短,球果表面有粗糙的鳞盾,鳞盾之间鲜有重叠和覆盖;而凌源花蕾的梗偏长,花蕾表面相对光滑,至少有三层花瓣相互重叠和覆盖。

凌源花蕾的发现表明,通常意义上的“花朵”在早白垩世已经出现。漂亮的花瓣除了吸引来访的昆虫协助完成授粉过程外,其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护花蕾内幼嫩的花蕊。此次发现的花蕾化石也给未来在义县组中发现盛开花朵提供了借鉴。凌源花蕾的出现还表明,早白垩世的被子植物与昆虫很可能已经开始了协同演化。(原标题:辽西初现白垩纪最早的花蕾)

论文相关信息:Chen L-J, Wang X. A Flower Bu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Biology. 2022; 11(11):1598.https://doi.org/10.3390/biology11111598.

相关阅读:
鸟类骨骼进化多样性中的环境信号 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发现银河系附近的活跃星系NGC 1068会发射高能量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