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又有哪些新发现?
“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
“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郧县人”3号头骨,虽然尚未完全出土,但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考古新成果。“郧县人”1号、2号头骨,在30多年前被发掘,3号头骨今年又在同一地层被发现。新闻1+1邀请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共同关注:“郧县人”3号头骨,又有哪些新发现?
“郧县人”3号头骨挖掘,考古队忍住好奇心“精耕细作”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考古队确实是忍住好奇心在进行精细发掘,现在的田野考古要求我们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非常精细地发掘。不仅仅是把“郧县人”3号头骨给发掘出来研究它的形态,还要研究头骨埋藏的状况、遗址形成的过程,包括周围土体可能都会包含其他人类的遗存,一些微体的比如说遗传物质,有些材料已经被降解,但是只有经过精细地发掘、提取这些样品进行高科技分析,我们才可以把看不见的一些信息提取出来,而且能够知道这个头骨与其他骨骼到底怎么埋藏,为什么在这个遗址里出现,与其他的文化遗存有什么样的关系。
“郧县人”3号头骨,靠什么判断距今约100万年?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我们从形态上观察,这个头骨具备一些直立人的形态特征。比如说他的颅型已经出露,他的眉弓、前额部分都显示直立人的一些特征。但年代信息并不能从这些化石本身直接分析出来,我们是参照了以前发掘出土的1号、2号头骨的年代数据。因为那两具头骨出土以后,考古学家后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遗址区进行系统取样测年,主要是用古地磁的方法来测定它的年代,大概是在80到110万年之间。另外学堂梁子遗址它的地层堆的情况,还有埋藏的哺乳动物化石,我们叫做生物地层,也会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时代信息。所以综合地质学和测年的结果把它推到100万年左右。而第3具头骨与第1、第2具头骨的共生关系,它的同层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第1、第2个头骨的年代也就代表了第三具头骨的年代。
“郧县人”3号头骨挖掘,能复原10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吗?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我们现在看到的证据就是存在人类的头骨,还有就是一些动物化石和石器。从这些石器来看,都是当时的人类从附近的河滩上搬来的卵石来加工成器,用来狩猎采集,尤其来肢解动物。当时的人类应该是猎者,或者是捡拾其他食肉动物所猎杀的一些食草动物的遗骸,所以肉食应该是当时人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源。我们从遗址现在埋藏露出的情况看,动物化石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富集的存在,而且这些化石存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现象,大部分都是支离破碎,以肢骨和头骨的部位为主,而且主要是大型的食草类动物,食肉动物非常少。从这些迹象来判断,它应该是人类猎杀动物、肢解动物、消费动物的一个场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集中堆放的一些动物,是当时人类消费食物之后的一个垃圾堆。人类当时就应该在汉江边上,在一个旷野的地方狩猎采集,在这儿生产生活,生儿育女。
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无法推翻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共识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最初的人类从非洲起源,这应该是达成了学术的共识。因为在非洲已经发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历史达到700万年,所以700万年到600万年到4、500万年到200万年,非洲都有一系列的证据。而非洲之外人类遗存的证据,只是在200万年稍多一点,主要是在200万年以内。所以我们这个遗址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人类化石,无法推翻非洲人类起源6、700万年的历史。
发掘“郧县人”头骨的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具有怎样的价值?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遗址不仅仅出土人类化石,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化石反映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还有就是石器,能够反映当时人类工具的技术、人类的文化特点以及适应生存的能力。另外我们在遗址周边做过大量调查,发现在很多坡地梁子上都有动物遗存和石器。也就是说,遗址所在的区域当时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而且有的遗址年代会跨越不同的时段,这个区域很可能会建立起人类生存演化的一个历史长线图景,能够在这个区域建立起一个序列。
“郧县人”3号头骨后续挖掘,还能发现什么?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各种可能性都会发生。首先就是更多的人类化石,我相信肯定会被发现,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现的问题。另外就是现在发现三具头骨,那有没有颅后骨,有没有其他的部位。假如我们发现一个腿骨,我们对身高的情况,就可能会有更精准推测。还有就是更多的文化遗存,比如说现在还没有发现用火的证据,这个时期在非洲、欧洲已经有人类用火的证据出现,那我们这个区域远古人类会不会用火,这也是一个疑问。
点击这里观看央视新闻视频
相关:国家文物局: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据央视新闻(总台央视记者田云华张立雷闫洪):今天(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来自湖北、云南、温州、开封四处考古新发现,同时,国家文物局还通报了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进展情况。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
据介绍,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目前,该头骨化石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后续将制定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还包括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大运河历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浙江温州古港遗址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建筑遗迹和码头、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另外,国家文物局介绍,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已统筹推进“考古中国”18个在研重大项目,系统实施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阶段(2020年—2024年)深入推进,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脉络。
相关:同一地点出土!十堰第三次发现百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化石
据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朱江张俊良张萌):9月28日上午,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在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掘的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将为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关键化石、文化证据。
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在此先后出土了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1号、2号。这两次考古发掘分别被列入“七五”期间和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而“郧县人”头骨化石也被湖北省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珍藏。
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今年5月18日,在距前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仅30余米处,考古人员在离地表不到一米深的地方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具头骨化石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骨形状饱满,眉弓明显隆起,眼眶凝视东北方向。巧合的是,当天正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行。
经考证,这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9月27日,记者在学堂梁子遗址看到,现场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功能完备的一流“考古方舱”。记者了解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露面”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已组建至少涉及8大学科33个研究方向的合作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在考古现场取样后,送进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开展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动植物考古、年代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目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已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头骨化石的下半部分及右侧局部仍在原生土层中。后续将制订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预计今年11月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将完成剥离并提取出土。
相关:湖北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据武汉晚报:9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来自湖北、云南、温州、开封四处考古新发现。其中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28日上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发现了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约100万年,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近期,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1具保存更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30余米,发现于距地表深约0.62米的文化层中,目前已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保存完好,形态清晰,未发生明显变形,同时还伴随出土大量动物化石与石制品。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与前两具头骨化石埋藏环境、伴生动物群与石制品技术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断应属同一时代,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的科技测年确认。
国家文物局此次发布介绍,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也是2022年度我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一项重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方勤说,此次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为研究当时古人类及其生存方式提供了珍贵的材料。“郧县人”处在古人类200万年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上,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目前,该头骨化石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后续将制定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相关:一图认识中国的各种古人类化石
据长江日报:
一图认识中国的各种古人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