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自然.医学》期刊:发现太空贫血的真相

《自然.医学》期刊:发现太空贫血的真相

《自然.医学》期刊:发现太空贫血的真相

据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网站(编译许晋翊):人类的身体并没有演化到可以应对太空环境的程度,至少在我们的血液是如此。自从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人员注意到太空人会出现一种奇怪的、持续性的红血球流失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太空贫血,直到近期为止,一些专家认为太空贫血只是一种短暂现象,属于微重力条件下我们体液变化的一种补偿结果,然而,一项新研究指出这是一种更具破坏性且永久性的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在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中,人体会比正常情况下多破坏54%的红血球细胞,这些读数远高于预期,而这些读数直接来自于国际太空站中14名太空人的血液,这些资料是透过血液中的铁含量及一氧化碳呼吸测试得出的,每呼出一个一氧化碳,红血球细胞中的色素分子也会被坏,借此得知红血球数量。此外,在微重力环境中,流经血管的液体会流失10%左右,血液也容易在头部及胸腔附近聚集,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太空站拍摄的影片中,太空人有时候看起来比较胖的原因。

在本研究中,受测的太空人还在地球上的时候每秒钟创造及破坏大约200万个红血球细胞,而在国际太空站的期间,每秒钟则会破坏300万个,在整个太空飞行的过程中,这种状况持续慢慢地增加,即便是整批红血球细胞都汰换掉(人体红血球约120天即新陈代谢一轮整批换新),红血球的损失速率仍然没有减少,这种现象导致太空人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升高,没有足够量的红血球将铁输送到身体各处,最终造成太空贫血现象;当这些太空人返回地球时,13名(其中一位未抽血)太空人中有5人已经达到了临床可诊断为贫血的程度。而回到地球约三四个月后,他们体内的红血球数量恢复正常,而就算是太空任务完成的一年后,这些太空人每秒钟破坏的细胞仍比尚未升空时还多了30%。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测量红血球产量,但考虑到没有太空人患有严重贫血,尽管红血球大量流失,他们的身体或许在太空中也比正常情况下产生了更多的红血球,如果红血球的产量增加,会对骨髓功能造成额外的压力,太空人的饮食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更高的能量损耗,虽然在失重状态下感受不到贫血的问题,但在着陆于其它具重力的行星或卫星时,贫血现象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会影响任务目标的进展,甚至因此而造成无法逆转的身体损伤,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上。

相关阅读:
俄罗斯计划进行史上首次尝试从金星运送土壤到地球 太阳附近的恒星形成是由局部气泡膨胀驱动